一种抛光线的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3736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线芯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抛光线的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该装置包括放线机构、牵引机构、拉线机构、用于对拉线后的铜线进行镀银的电镀机构以及用于对镀银后的铜线进行拉丝的拉丝机构,所述放线机构用于放出铜线,所述拉线机构用于把铜线的直径变小并且对铜线的表面进行打磨,所述牵引机构用于牵引铜线依次经过所述拉线机构、所述电镀机构以及所述拉丝机构。该工艺通过上述装置,相较于传统的生产工艺,采用了先把铜线进行第一次拉线后再进行镀银,然后在进行拉丝以达到要求的规格,从而在提升了铜线表面光洁度的前提下镀银而提升了镀银效果,并且由于在镀银只进行了一次拉丝而减少了对于镀银层的磨损。

Production equipment and process of a polishing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抛光线的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芯加工
,尤其是指一种抛光线的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线芯是导线的导线结构,根据使用环境以及对于导电率要求等,其材质可为铜、银、铝等金属的一种或者几种。对于导电率以及裸露在外接的线芯来说,一般需要对其表面进行镀银和抛光处理后才能够适用。而为了便于生产和加工,目前的线芯都具有既定的规格(即国标),即生产者可根据所需的规格,从这些国标线中选取适合大小进行拉线处理来获得。针对电镀银线芯来说,例如对于直径为0.94mm的镀银铜线来说,其传统的加工工艺为:先把1.38mm的铜线进行电镀后,再经过5个模具拉丝直接拉到0.94mm的直径。这种加工工艺显然具有以下不足:不仅在电镀时铜线的表面因没有进行抛光导致光洁度不够而影响了电镀质量,还会在拉丝过程中因经过的模具过多而导致对于模具的耗损以及镀银层的磨损较大,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以及提升了设备的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抛光线的生产装置及生产工艺,能够提升铜线表面的光洁度,以及减小拉丝过程中对于镀银层和模具的磨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抛光线的生产装置,包括放线机构、牵引机构、拉线机构、用于对拉线后的铜线进行镀银的电镀机构以及用于对镀银后的铜线进行拉丝的拉丝机构,所述放线机构用于放出铜线,所述拉线机构用于把铜线的直径变小并且对铜线的表面进行打磨,所述牵引机构用于牵引铜线依次经过所述拉线机构、所述电镀机构以及所述拉丝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放线机构包括放线架、固定轴、活动轴以及换向轮,所述固定轴、所述活动轴和所述换向轮均设置于所述放线架,所述固定轴和所述活动轴正对设置;所述活动轴与所述放线架之间设置有用于把所述活动轴往靠近所述固定轴的方向推动的控制件;使用时,绕设有铜线的上料辊装设于所述固定轴和所述活动轴之间,铜线由所述牵引机构牵引经所述换向轮后进入机体构内。进一步的,所述拉线机构包括机体以及均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多个拉线轮,多个拉线轮阵列设置,拉线轮的侧边设置有n条绕线槽,位于同一排的相邻的两个拉线轮之间设置有拉线模具,拉线模具设置有n个拉线孔,同一拉线孔的进线口的内径大于出线口的内径;铜线经拉线轮与拉线模具后半径逐渐减小,n为大于1的自然数。更进一步的,所述拉线机构还包括装设于所述机体的输出口的缩线模具,所述缩线模具内设置有走线孔,所述走线孔的输入端与所述机体内部连通,所述走线孔的输出端的半径为0.985mm。进一步的,所述拉丝机构包括拉丝模具,所述拉丝模具贯穿设置有拉丝孔,所述拉丝孔的出丝口的直径为0.94mm。进一步的,所述拉线机构与所述电镀机构之间还设置有用于调节铜线应力的应力轮机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抛光线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对铜线进行一次拉线;b.对铜线进行二次拉线使得铜线的直径变为0.985-0.986mm;c.对铜线进行镀银处理;d.对镀银后的铜线进行拉丝处理而使得镀银铜线的直径变为0.94mm。进一步的,在步骤a中,具体包括:a1.于进行一次拉线用的机体内注入润滑液,用于对待拉线的铜线进行保护;a2.在机体内阵列设置有四个拉线轮,每个拉线轮分别设置有n条绕线槽,且同一排的相邻两个拉线轮之间设置有拉线模具;a3.铜线经拉线轮与拉线模具后,直径逐渐减小,且在减小过程中不断经过润滑液进行润滑保护。进一步的,在步骤b和步骤c之间,还包括:b1.铜线经应力轮机构进行应力调节后进入镀银机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通过先把铜制线芯进行拉线达到一定的光洁度以及直径后,在进行镀银处理,然后再进行拉丝至合适的规格,既提升了铜线的表面光洁度而使得电镀质量提升,又能够减少对于拉丝模具以及镀银层的磨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生产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放线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拉线机构的内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拉线轮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拉线模具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缩线模具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拉丝模具的剖视图。附图标记:1—放线机构,2—牵引机构,3—拉线机构,4—电镀机构,5—拉丝机构,11—放线架,12—固定轴,13—活动轴,14—换向轮,15—控制件,31—机体,32—拉线轮,33—绕线槽,34—拉线模具,35—拉线孔,36—缩线模具,37—走线孔,51—拉丝模具,52—拉丝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抛光线的生产装置,包括放线机构1、牵引机构2、拉线机构3、用于对拉线后的铜线进行镀银的电镀机构4以及用于对镀银后的铜线进行拉丝的拉丝机构5,所述放线机构1用于放出铜线,所述拉线机构3用于把铜线的直径变小并且对铜线的表面进行打磨,所述牵引机构2用于牵引铜线依次经过所述拉线机构3、所述电镀机构4以及所述拉丝机构5。其中,电镀机构4与牵引机构2均为本领域的常规结构,因此在此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用于把直径为1.38mm的铜线加工成直径为0.94mm的镀银铜线,其工艺步骤如下:a.对铜线进行一次拉线;b.对铜线进行二次拉线使得铜线的直径变为0.985-0.986mm;c.对铜线进行镀银处理;d.对镀银后的铜线进行拉丝处理而使得镀银铜线的直径变为0.94mm。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先把铜制线芯进行拉线达到一定的直径后,在进行镀银处理,然后再进行拉丝至合适的规格,既提升了铜线的表面光洁度而使得电镀质量提升,又能够减少对于拉丝模具51以及镀银层的磨损。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线机构1包括放线架11、固定轴12、活动轴13以及换向轮14,所述固定轴12、所述活动轴13和所述换向轮14均设置于所述放线架11,所述固定轴12和所述活动轴13正对设置;所述活动轴13与所述放线架11之间设置有用于把所述活动轴13往靠近所述固定轴12的方向推动的控制件15。使用时,由工作人员驱动活动轴13以使得活动轴13后退,此时控制件15也随着活动轴13后退;然后工作人员把绕设有铜线的上料辊(图中未示出)装设于所述固定轴12和所述活动轴13之间,再松开活动轴13而让控制件15把活动轴13推至抵压上料辊以实现上料辊的固定,即可让上料辊上的铜线由所述牵引机构2牵引经所述换向轮14进行换向后进入机体31构内,然后依次经过拉线机构3、电镀机构4以及拉丝机构5后进行收线,从而达到了自动化动作的效果。优选的,该控制件15可电机与齿轮齿条组成的传动机构等,而固定轴12还可以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以驱动上料辊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拉线机构3包括机体31以及均设置于所述机体31内的多个拉线轮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光线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线机构、牵引机构、拉线机构、用于对拉线后的铜线进行镀银的电镀机构以及用于对镀银后的铜线进行拉丝的拉丝机构,所述放线机构用于放出铜线,所述拉线机构用于把铜线的直径变小并且对铜线的表面进行打磨,所述牵引机构用于牵引铜线依次经过所述拉线机构、所述电镀机构以及所述拉丝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光线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放线机构、牵引机构、拉线机构、用于对拉线后的铜线进行镀银的电镀机构以及用于对镀银后的铜线进行拉丝的拉丝机构,所述放线机构用于放出铜线,所述拉线机构用于把铜线的直径变小并且对铜线的表面进行打磨,所述牵引机构用于牵引铜线依次经过所述拉线机构、所述电镀机构以及所述拉丝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线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线机构包括放线架、固定轴、活动轴以及换向轮,所述固定轴、所述活动轴和所述换向轮均设置于所述放线架,所述固定轴和所述活动轴正对设置;所述活动轴与所述放线架之间设置有用于把所述活动轴往靠近所述固定轴的方向推动的控制件;
使用时,绕设有铜线的上料辊装设于所述固定轴和所述活动轴之间,铜线由所述牵引机构牵引经所述换向轮后进入机体构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光线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机构包括机体以及均设置于所述机体内的多个拉线轮,多个拉线轮阵列设置,拉线轮的侧边设置有n条绕线槽,位于同一排的相邻的两个拉线轮之间设置有拉线模具,拉线模具设置有n个拉线孔,同一拉线孔的进线口的内径大于出线口的内径;铜线经拉线轮与拉线模具后半径逐渐减小,n为大于1的自然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光线的生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线机构还包括装设于所述机体的输出口的缩线模具,所述缩线模具内设置有走线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明王飞鹏李耀东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缔网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