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山火自动扑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的,森林草木是土地的植被,一旦被破坏或出现山火,便会使附近居民、动物失去赖以栖息的环境,恢复植被往往需要几十甚至上百年,并且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损坏,全世界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达到20多万次,烧毁森林面积约占全世界森林总面积的千分之一以上;我国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约1万多次,烧毁森林几十万至上百万公顷,约占全国森林面积的千分之五至八。让人们记忆犹新的1987年5月黑龙江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到一百零一万公顷,其中有林面积占百分之七十,森林火灾不仅烧死、烧伤林木,直接减少森林面积,而且严重破坏森林结构和森林环境,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森林生物量下降,生产力减弱,益兽益鸟减少,甚至造成人畜伤亡。高强度的大火,能破坏土壤的化学、物理性质,降低土壤的保水性和渗透性,使某些林地和低洼地的地下水位上升,引起沼泽化;另外,由于土壤表面炭化增温,还会加速火烧迹地干燥,导致阳性杂草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包括积水袋(5)、袋口支撑机构、取水装置、软管(6)、立管(40)、喷水头、扣帽(7)、弹簧(34)和易燃拉绳(47),其特征是:在积水袋(5)的袋口设有袋口支撑机构,所述积水袋(5)袋口下部的袋口软片(1)固定在山沟中,积水袋(5)下部处于山沟的下游,在积水袋(5)的袋底(24)内的多个取水装置分别连接多根软管(6)的一端,多根软管(6)的另一端与立管(40)下部连接,立管(40)下端固定在距离山沟下游向下合适位置的林木间,在每一立管(40)上端设有喷水头,所述喷水头中部套有弹簧(34),弹簧(34)上端顶在压在喷水头上的扣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包括积水袋(5)、袋口支撑机构、取水装置、软管(6)、立管(40)、喷水头、扣帽(7)、弹簧(34)和易燃拉绳(47),其特征是:在积水袋(5)的袋口设有袋口支撑机构,所述积水袋(5)袋口下部的袋口软片(1)固定在山沟中,积水袋(5)下部处于山沟的下游,在积水袋(5)的袋底(24)内的多个取水装置分别连接多根软管(6)的一端,多根软管(6)的另一端与立管(40)下部连接,立管(40)下端固定在距离山沟下游向下合适位置的林木间,在每一立管(40)上端设有喷水头,所述喷水头中部套有弹簧(34),弹簧(34)上端顶在压在喷水头上的扣帽(7)上,易燃拉绳(47)上端连接扣帽(7),易燃拉绳(47)的下端固定在低于喷水头的物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袋口支撑机构包括弧形杆(10)、立杆(11)和斜杆(12),弧形杆(10)的两端固定连接在两立杆(11)上端之间,两斜杆(12)呈八字形结构,两立杆(11)下端前部分别固定连接八字形结构的两斜杆(12)阔口一端,所述袋口支撑机构的弧形杆(10)和立杆(11)通过包边形成的边部套(3)固定在积水袋(5)的袋口处,两斜杆(12)通过包边固定在积水袋(5)的袋口下部延伸片两侧,在积水袋(5)的袋口下部延伸片上设有多个固定孔(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其特征是:在积水袋(5)的贴近下部袋底(24)设有多个通孔(23),取水装置的短立管(18)上端设有水过滤球(13),短立管(18)的下部至下端外缘设有外螺纹B(22);在取水装置的弯管(31)上端连接套管(30)的下口,所述弯管(31)水平端的外螺纹C(32)连接软管(6)一端的内螺纹连接头,套管(30)下部外缘为六方形或四方形旋拧面;短立管(18)下部穿过袋底(24)的通孔(23)后连接套管(30)上口的内螺纹B(28),所述短立管(18)与套管(30)连接后由短立管(18)下端与套管(30)上端之间形成对积水袋(5)通孔(23)的夹持密封,在弯管(31)上端与套管(30)中部之间形成的插接孔(29)内设有密封圈A(25),所述密封圈A(25)的上下面与弯管(31)的上端和短立管(18)下端过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储水水囊的防范山火自动急救装置,其特征是:短立管(18)下部外缘设有扩径环板A(20),在扩径环板A(20)的下部面靠近外缘设有环形凸起条A(21);在套管(30)上端外缘设有扩径环板B(27),所述扩径环板B(27)的上部面靠近外缘设有凸起条B(26);短立管(18)与套管(30)连接后扩径环板A(20)的环形凸起条A(21)隔着袋底(2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