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平疡丹,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附片10‑20g黄柏10‑20g砂仁10‑20g、龟板10‑20g骨碎补10‑20g细辛2‑4g肉桂10‑20g蒲公英8‑12g蜂房8‑12g桔梗8‑12g甘草4‑8g。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治疗口腔溃疡的平疡丹,全方下温命门相火为主,使上浮之相火归元,火毒则无根自弱;中健脾运,交通上下阴阳,使气机浑然圆通;上清虚热火毒,火毒灭则口疮复;清上温下,标本同治,具有清上温下、引火归元的功效,用于证属“寒热错杂”的复发性口疮的治疗,本发明专利技术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Pingyangdan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平疡丹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平疡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oralulcer,简称ROU)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aphthousulcer)、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ecurrentaphthousstomatitis)等,为口腔粘膜呈不定期或周期性在口腔粘膜任何部位出现孤立或多发的口腔粘膜溃疡,是临床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溃疡局部有明显的灼痛感,故冠以希腊文“阿弗它”即灼痛。可引起说话、进食、吞咽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该病具有局限性、复发性、自愈性的特点。由Hippocrntes(公元前460~370年)最早用术语“aphthai”描述口腔功能失调。但对于ROU最早的有确定依据的临床描述是1888年由NonMikulicz和Kummel提出的。流行病学调査显示,ROU的发病率较高,一般报道其患病率接近20%;各年龄段均可能发生,一般40岁以下者多发,首次发作在20岁左右,女性多见,白种人、不吸烟者、经济条件好的人群多发。国外学者报道,在青少年常见口腔粘膜病的流行病学中的发病率:国外学者报道,10岁以前为13%~14%,11到20岁为46%,21到30岁为24%,春季为好发季节。国内调查分析显示,我国在校大学生ROU的患病率为14.31%。本病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本病灼痛感突出,且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影响正常的进食、言语、情绪,对患者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这使人们对复发性口腔溃疡产生了更多关注,并重新审视一些疾病的危险因素和防治策略。因此,治疗和控制复发性口腔溃疡已成为现代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主要是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因素、系统性疾病因素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引起异常的免疫反应,治疗分为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局部治疗采用消炎防腐、收敛、镇痛等药物治疗;对于复发频繁且病情较重者或疮面久溃不愈,予以针对病因的全身治疗,如服用免疫抑制剂、抗炎、抗病毒、维生素等类药物。因目前对ROU的病因认识尚不淸楚,治疗方法虽然不断改进,但仍然不能控制其复发,且患者所伴随的全身症状亦得不到很好的缓解。中医将本病归属于“口疮”、“口糜”、“口疳”等范畴。该病与外感六淫、饮食不节、内伤七情、劳倦过度等因素有关;因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肝脉行于颊里唇内,两颊及齿銀属胃与大肠,故病变与脾胃、心、肝、肾等脏腑有关;病机为脏腑气血、功能失调;虚多为肝肾阴虚,虚火上炎,以致口舌肌膜灼腐。实多见心脾积热,火热上冲;或湿热困脾,湿热上渍;或火毒上攻,熏灼口舌,气血塞滞,血败肉腐,肌膜溃破而为病。久病则虚实兼夹,本虚标实。中医重视从整体辨证论治,注意局部与全身的有机联系,标本兼顾,因此在抗复发和伴随症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平疡丹是云南中医院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云南省名老中医吴生元教授及其弟子云南省名中医彭江云教授潜心研习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由黄柏、砂仁、龟板等11余味中药组成。吴教授认为复发性口疮主要病因在于先天禀赋不足,多为脾胃虚损,复加感受外邪,或饮食不节,酗酒或多进肥甘厚味之品,而使脾失健运,运化失常,升降失调;或脏腑功能减退,气化不利,致使水液代谢输布运化排泄失常,津液不归正化为湿、湿浊之邪自内而生,留而不去,蓄久化热,热盛化毒,病程日久,湿热之邪伤津耗气,肝肾亏虚,热毒久留不去,临床常见寒热夹杂,上热下寒之证。根据中医理论,标本兼治,故以“清上温下,引火归元”为基本治疗法则,制定出有效验方平疡丹治疗复发性口疮,临床取得较好疗效,平疡丹为潜阳封髓丹加减而成。封髓丹首见于明·董宿《奇效良方》,潜阳丹为清·郑钦安所创,后世医家常将二者合方应用,吴佩衡称之为“潜阳封髓丹”。吴生元教授擅用潜阳封髓丹治疗风湿病,在原方的基础上(砂仁、附子、龟板、甘草、黄柏)加减配伍,能清上温下,引火归元,纳气归肾,助阳生津,对于下元不藏、虚火上浮之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风湿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近年我们风湿病团队在原有方药的基础上调整方药,使临床疗效更佳。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在原有方药的基础上调整方药,提供一种新配方平疡丹,用于证属“寒热错杂”的复发性口疮的治疗,临床疗效更佳。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平疡丹,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附片10-20g、黄柏10-20g、砂仁10-20g、龟板10-20g、骨碎补10-20g、细辛2-4g、肉桂10-20g、蒲公英8-12g、蜂房8-12g、桔梗8-12g、甘草4-8g。优选地,所述平疡丹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附片15g、黄柏15g砂仁10-20g、龟板15g、骨碎补15g、细辛3g、肉桂15g、蒲公英10g、蜂房10g、桔梗10g、甘草6g。所述平疡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所述重量配比备原料药;(2)龟板、白附片二味加15倍量水浸泡1小时后煎煮三小时,滤过,药渣再加10倍量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约500ml药液,离心,取上清液,备用;(3)将余药9味粉碎成细粉,过6号筛,混匀备用。(4)用步骤三的药液泛丸,干燥,打光,制成1000g,即得。方解:黄柏苦味入心,禀天地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泻相火而清诸热,入脾肾而调水火之枢机为君药;附片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砂仁辛温,能宣中宫一切阴邪,又能纳气归肾;龟板一物,坚硬,得水之精而生,有通阴助阳之力;能清上温下,助阳生津,引火归元,纳气归肾,可通阴助阳共为臣药;肉桂功能补火助阳,引火归元,使上焦虚火重归肾腑;骨碎补温肾助阳,可更助肉桂温阳之力,且骨碎补更可治上焦虚火,张寿颐言其“主骨中毒气,风血疼痛,上热下冷。盖温养下元,能引升浮之热,藏于下焦窟宅,是以可治上热下冷。”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蜂房可疗风虫牙痛、喉舌肿痛;蒲公英与蜂房两者相伍,清上焦热毒之力更强。细辛散寒祛风通窍止痛,《本草纲目》言细辛“口疮、喉痹、齿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则发之之义也”。以上诸药共为佐药,清上焦火毒而温下焦命门。桔梗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使脾清气上升而浊气自降;甘草合附片为“伏火”之义,甘草合黄柏苦甘化阴;二者助于黄柏砂仁通调全身阴阳,为使药。全方下温命门相火为主,使上浮之相火归元,火毒则无根自弱;中健脾运,交通上下阴阳,使气机浑然圆通;上清虚热火毒,火毒灭则口疮复;清上温下,标本同治。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平疡丹治疗复发性口疮的有效率为96%。临床资料:方法:随机对照研究:60例寒热错杂证复发性口疮患者,按随机法分为原方组和新方组(平疡丹组)各30例。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相比,新方组优于原方组。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2)证候疗效比较:见表2,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相比,新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平疡丹,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附片10-20g、黄柏10-20g、砂仁10-20g、龟板10-20g、骨碎补10-20g、细辛2-4g、肉桂10-20g、蒲公英8-12g、蜂房8-12g、桔梗8-12g及甘草4-8g。/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平疡丹,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附片10-20g、黄柏10-20g、砂仁10-20g、龟板10-20g、骨碎补10-20g、细辛2-4g、肉桂10-20g、蒲公英8-12g、蜂房8-12g、桔梗8-12g及甘草4-8g。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疡丹,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疡丹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附片15g、黄柏15g、砂仁15g、龟板15g、骨碎补15g、细辛3g、肉桂15g、蒲公英10g、蜂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江云,李兆福,刘维超,狄朋桃,吴晶金,陈艳林,李玲玉,肖勇洪,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中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