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疫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43364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疫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黄芪6~30份、党参6~30份、麸炒白术5~18份、茯苓6~15份、紫苏叶3~30份、防风3~15份、陈皮3~20份、大枣2~15份、甘草2~9份。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从中医理论出发,提供了一种防疫中药组合物,经过临床观察证实,其能够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及其所引起的新冠肺炎,并且对于新冠肺炎恢复期的治疗,效果显著;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防疫中药组合物还能有效预防流行性病毒性感冒。

A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疫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疫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中药复方

技术介绍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正式命名为SARS-CoV-2,其所导致的NCP为我国乙类传染病,纳入甲类传染病管理。传播途径为非体液传播方式,包括呼吸道飞沫、密切接触、气溶胶、消化道等传播途径,该病毒传染力强,重症风险高,全国均有感染病例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已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三版)》,目前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案。重大疫情中易感人群的管控,以隔离为主要手段。当前SARS-CoV-2疫情,感染病例数量庞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在救治NCP过程中,虽有基本防护装备,但物资数量不足,可能存在防护质量下降;另有诸多如外勤、护工、清洁人员、安保人员等参与并维持救治工作顺利开展的非医护人员,由于医学知识及防护理念欠缺,也面临着感染风险,均为SARS-CoV-2感染的高危人群。由于疫情的紧迫性及严重性,医疗力量及诊疗指南更倾向于确诊、重症患者,尚有大量疑似患者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医疗服务进而确诊,这类患者在赴医疗机构就诊过程中,对医护及周边人员存在着病毒传播的潜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疫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可以更好地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救治,有效地控制减少健康人群感染率、感染后延缓病情进展,同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为社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方案: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疫中药组合物,其包括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黄芪6~30份、党参6~30份、麸炒白术5~18份、茯苓6~15份、紫苏叶3~30份、防风3~15份、陈皮3~20份、大枣2~15份、甘草2~9份。作为优选:所述的防疫中药组合物,其包括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黄芪10~30份、党参6~15份、麸炒白术6-15份、茯苓6~15份、紫苏叶3~15份、防风3~12份、陈皮3~10份、大枣4~12份、甘草2~9份。或者,所述的防疫中药组合物,其包括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黄芪12~30份、党参7~12份、麸炒白术9-12份、茯苓9~12份、紫苏叶3~10份、防风3~9份、陈皮3~8份、大枣6~10份、甘草2~6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防疫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所述原料混合,加入5~30倍的纯水进行提取,提取次数为2~3次,每次提取时间为30-120min。作为优选:提取后的提取液可以用醇纯化处理后再使用,或者不经醇纯化处理直接使用。提取后的提取液,可以制成液体制剂,也可以加或不加常规赋形剂,制备成浸膏剂、颗粒剂、胶囊剂或丸剂等。本专利技术最后提供了所述防疫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药物中的应用。以及,所述防疫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性肺炎药物中的应用。此外,还涉及所述防疫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性肺炎恢复期治疗药物中的应用。最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防疫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预防流行性病毒性感冒药物中的应用。中医药在诊治温疫类疾病源远流长,《说文》言“疫者,民皆疾也”,指出疫病的传播特性,如徭役,每户染易,故吴鞠通《温病条辨》曰:“温疫者,厉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如何做到早期预防,将是采用个人、家庭、地区隔离手段的有力补充。《黄帝内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均是对疾病的早期预防提出了基本的处理原则。一是调节自身正气,不致感受外邪,即使感受外邪,亦不致发病。钱潢《伤寒溯源集》言:“外邪之感,受本难知,发则可辨,因发知受。”现有的研究资料及临床经验显示,SARS-CoV-2所致的NCP主要病理因素有“湿、寒、热、浊、虚”等,有医家将之纳入“湿温病”、“寒湿疫”、“湿毒疫”、“春温”等范畴。中医专家通过对百余例患者的诊治后,认为其病位在肺脾,湿邪困脾闭肺,气机升降失司,总结肺炎重症的基本病机为“湿、毒、瘀、闭”。《温疫论》言“时疫之邪,自口鼻而入”、“盖温疫之来,邪自口鼻而感”,蒲辅周在《祖国医学在急性传染病方面的研究报告》中详细指出“致病因子是经过呼吸道的鼻子和消化道的口的途径而传染入人体”。申请人也在发热门诊临床实践中观察到,患者在感邪之初,往往存在肺卫不固,脾虚湿阻等潜在病机特点。“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卫不固,是包括SARS-CoV-2在内的疫毒感染并致病的内因之一,固护卫表是预防本病的一个重要方面;温(湿浊)邪自口鼻而入,中焦脾胃亏虚,气机不畅,壅滞成积,邪有依附,易于蕴结,而成坏病,故而调畅中焦是预防本病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黄芪来源于豆科植物蒙古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var.monghlicus(Bge.)Hsiao或膜荚黄芪A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ge.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黄芪所含化学成分复杂,含有多糖类、皂苷类包括黄芪总皂苷、大豆皂苷I、黄芪皂苷Ⅷ和黄酮类,除此之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微量元素等。黄芪用途广泛,可用于脾肺气虚或中气下陷之症、卫气虚所致表虚自汗、气血不足所致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以及浮肿尿少和气虚血滞导致的肢体麻木,关节痹痛,气虚津亏的消渴等症。黄芪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1)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对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感染病毒及药物中毒的心肌均有明显保护作用;(2)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3)降血糖及减少糖尿病并发症作用:①黄芪多糖可能通过减少p-PERK的表达减轻糖尿病时过强的内质网应激,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②黄芪还能促进机体代谢,降低醛糖还原酶的活性,减少山梨醇的蓄积;(4)黄芪通过调节肾小球疾病蛋白质代谢紊乱,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尿蛋白量,在肾小球疾病中发挥积极作用;(5)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区域血管阻力,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并且具有较好的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党参来源于桔梗科植物党参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pilosula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党参CodonopsistangshenOliv.的干燥根。具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面色萎黄,心悸气短,津伤口渴,内热消渴的功效。主要有效成分为党参皂苷和党参多糖等。现代研究表明,党参对内分泌系统可直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疫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n黄芪6~30份、党参6~30份、麸炒白术5~18份、/n茯苓6~15份、紫苏叶3~30份、防风3~15份、/n陈皮3~20份、大枣2~15份、甘草2~9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疫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
黄芪6~30份、党参6~30份、麸炒白术5~18份、
茯苓6~15份、紫苏叶3~30份、防风3~15份、
陈皮3~20份、大枣2~15份、甘草2~9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疫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
黄芪10~30份、党参6~15份、麸炒白术6-15份、
茯苓6~15份、紫苏叶3~15份、防风3~12份、
陈皮3~10份、大枣4~12份、甘草2~9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疫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重量份比例的原料:
黄芪12~30份、党参7~12份、麸炒白术9-12份、
茯苓9~12份、紫苏叶3~10份、防风3~9份、
陈皮3~8份、大枣6~10份、甘草2~6份。


4.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疫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所述原料混合,加入5~30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肇庆束雅春刘志辉马朝群汪悦史锁芳乔飞吴磊吴旭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