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35853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2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层和至少一个支撑层,弹性层与支撑层具有不同的弹性和硬度,弹性层和支撑层重叠设置,以形成鞋底主体,鞋底主体的中足部位设置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可使鞋底主体的中足部位发生弹性形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其鞋底整体具有联动式的力反馈机制,能够将穿着者每一步落地时的能量进行回收,并在蹬地时进行重新释放,从而提升鞋底的助推力;鞋底支撑效果好,且更符合人体足部的运动步态,脚感舒适,同时兼备了良好的弹性性能;减震性能好,能够提供给穿着者更好的缓冲保护。

Soles and shoes for thru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
本专利技术涉及鞋类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包含有该鞋底的鞋。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鞋子的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鞋底是鞋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使鞋底同时具备多种有益的性能,常会将不同的材料及结构进行复合,以形成完整的鞋底,这也是运动鞋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弹性与稳定性是衡量鞋底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为了使鞋底同时兼备两种功能,通常会使用弹性较好的材料制作鞋中底,并将硬质支撑结构附着于中底上,以达到支撑效果。但是,为了使鞋底维持较佳的稳定性,支撑结构会大大影响鞋底的弹性效果,削弱鞋底的回弹能力,还可能因为支撑结构的弯折刚度过高,影响人体足部的自然弯曲,造成不适;而如果支撑结构设置不足,又会导致鞋底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鞋底具有良好的弹性和稳定性,同时能够提升鞋底的助推力。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层和至少一个支撑层,弹性层与支撑层具有不同的弹性和硬度,弹性层和支撑层重叠设置,以形成鞋底主体,鞋底主体的中足部位设置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可使鞋底主体的中足部位发生弹性形变。进一步,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与至少一个支撑层重叠设置,形成鞋底主体。进一步,支撑层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重叠设置,形成鞋底主体。进一步,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由上到下的重叠顺序为:第一弹性部、第一支撑板、第二弹性部和第二支撑板;或第一支撑板、第一弹性部、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弹性部;或第一支撑板、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和第二支撑板;或第一弹性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弹性部。进一步,弹性层上设置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与支撑层共同围成鞋底主体中足部位的中空结构。进一步,鞋底主体包括由上到下顺次设置的第一弹性部、第一支撑板、第二弹性部和第二支撑板,凹槽结构设置在第二弹性部上,凹槽结构与第一支撑板共同围成鞋底主体中足部位的中空结构。进一步,第二支撑板为弧形的薄片状结构,对应设置在中空结构的下方。进一步,中空结构为弓形的镂空结构。进一步,中空结构横穿鞋底主体的内外两侧,使鞋底主体的内外两侧相互贯通。进一步,第一支撑板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前段对应设置在鞋底主体的前掌位置,中段对应设置在鞋底主体的中足部位,后段对应设置在鞋底主体的足跟位置,前段和中段具有不同的弯曲刚度。进一步,第一支撑板的后段为突出的角状结构,靠近足跟的内侧区域设置,以防止人体足部落地时过度外翻。进一步,第一支撑板的前段的厚度小于第一支撑板的中段的厚度,以使前段和中段具有不同的弯曲刚度。进一步,第一支撑板由多层纤维布叠加复合而成,第一支撑板的前段、中段、后段所包括的纤维布层数和/或材质不同,以使第一支撑板的前段、中段和后段具有不同的弯曲刚度。进一步,鞋底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外底,外底为顺丁橡胶、丁苯橡胶、天然橡胶、丁基橡胶、丁腈橡胶、异戊二烯橡胶、氯丁橡胶、溴化丁基橡胶、热塑性聚氨酯、浇注型聚氨酯、混炼型聚氨酯、尼龙弹性体、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制成。进一步,弹性层为尼龙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浇注型聚氨酯、混炼型聚氨酯、热塑性聚酯弹性体、乙烯-辛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嵌段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高苯乙烯橡胶、溴化丁基橡胶、顺丁橡胶、硅橡胶、三元乙丙橡胶、天然橡胶、丁腈橡胶中的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制成。进一步,支撑层为尼龙、尼龙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碳酸酯、聚醚醚酮、聚醚酮酮、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为碳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聚酰亚胺纤维中的至少一种与尼龙、尼龙弹性体、热塑性聚氨酯、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碳酸酯、聚醚醚酮、聚醚酮酮、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至少一种复合而成。一种鞋,包括以上所述的任意一种提升助推力的鞋底。本专利技术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具有以下优点:1、鞋底整体具有联动式的力反馈机制,能够将穿着者每一步落地时的能量进行回收,并在蹬地时进行重新释放,从而提升鞋底的助推力;2、鞋底的支撑效果好,且更符合人体足部的运动步态,脚感舒适,同时兼备了良好的弹性性能;3、减震性能好,能够提供给穿着者更好的缓冲保护。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提升助推力的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提升助推力的鞋底中足部位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提升助推力的鞋底的爆炸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个步态周期足部受到地面的垂直反作用力曲线图。图6为动力学(地面反作用力)指标对比图。图7为踝关节和膝关节做功对比图。图8为进行对比测试的两款样鞋(左侧为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提升助推力的鞋底的样鞋,右侧为普通鞋底的样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及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本专利技术中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包括鞋底主体,鞋底主体包括弹性层和支撑层,弹性层与支撑层相互重叠设置,以形成鞋底主体。鞋底主体可包括一层弹性层,也可包括两层或多层弹性层;可包括一层支撑层,也可包括两层或多层支撑层。两层或多层的弹性层与支撑层交错重叠,复合设置,能够使鞋底同时具有良好的弹性及稳定性。在鞋底主体的中足部位还形成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可在鞋底受压时发生弹性形变。中空结构优选为镂空结构,将鞋底主体靠近人体足部内侧的一边定义为鞋底主体的内侧,将鞋底主体靠近人体足部外侧的一边定义为鞋底主体的外侧,则镂空结构横穿鞋底主体的内外两侧,使鞋底主体的内外两侧相互贯通;中空结构也可以为设置在鞋底主体内部的空心结构。中空结构优选为一个完整的弓形或扁圆形整体,也可以为两个或多个集中布设在鞋底主体中足部位的空心结构或镂空结构。鞋底的中足部位通常为承压的主要区域,在此区域设置中空结构,能够为鞋底提供更加有效的形变空间,增加减震性能,给穿着者提供更好的缓冲保护。综合以上,本专利技术中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采用多层弹性层与支撑层复合设置,且鞋底的中足部位同时复合设置有中空结构,这种复合设置的方式,使鞋底在初触地时,弹性层与中空结构同时发生缓冲形变,同时鞋底中的支撑层会迅速回弹,以使支撑层恢复到原有的形态,并促进形变的中空结构迅速恢复形状。在此过程中,鞋底内部会产生联动式的力反馈机制,将穿着者每一步落地时产生的能量回收,并对人体足部释放大量的反弹能量,进而提升鞋底的助推力。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中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包括鞋底主体,鞋底主体由弹性层和支撑层复合而成,弹性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层和至少一个支撑层,弹性层与支撑层具有不同的弹性和硬度,弹性层和支撑层重叠设置,以形成鞋底主体,鞋底主体的中足部位设置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可使鞋底主体的中足部位发生弹性形变。/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弹性层和至少一个支撑层,弹性层与支撑层具有不同的弹性和硬度,弹性层和支撑层重叠设置,以形成鞋底主体,鞋底主体的中足部位设置有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可使鞋底主体的中足部位发生弹性形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弹性层包括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与至少一个支撑层重叠设置,形成鞋底主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支撑层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重叠设置,形成鞋底主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由上到下的重叠顺序为:第一弹性部、第一支撑板、第二弹性部和第二支撑板;或第一支撑板、第一弹性部、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弹性部;或第一支撑板、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和第二支撑板;或第一弹性部、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二弹性部。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所述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弹性层上设置有凹槽结构,凹槽结构与支撑层共同围成鞋底主体中足部位的中空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鞋底主体包括由上到下顺次设置的第一弹性部、第一支撑板、第二弹性部和第二支撑板,凹槽结构设置在第二弹性部上,凹槽结构与第一支撑板共同围成鞋底主体中足部位的中空结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二支撑板为弧形的薄片状结构,对应设置在中空结构的下方。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中空结构为弓形的镂空结构。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中空结构横穿鞋底主体的内外两侧,使鞋底主体的内外两侧相互贯通。


10.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提升助推力的鞋底,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撑板包括前段、中段和后段,前段对应设置在鞋底主体的前掌位置,中段对应设置在鞋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京颐杨昌洪玉儒薛新刚杨帆余本刚王旭林永佳
申请(专利权)人: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