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QC2.0协议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协议电路,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QC2.0协议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终端设备多采用QC2.0协议芯片或者MCU芯片结合软件的方式来实现QC2.0协议功能,使支持QC2.0的适配器能够输出12V。但上述两种方案都存在硬件成本较高、开发复杂、开发周期较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QC2.0协议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QC2.0协议电路,包括Type-C座子J1、D+控制电路以及D-控制电路;所述Type-C座子J1用于外接适配器的电源,所述D+控制电路和D-控制电路用于模拟QC2.0协议;所述D+控制电路和D-控制电路均与Type-C座子J1连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D+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8、二极管D6以及ESD管D4;所述电阻R3和二极管D6串联,所述电阻R8一端连接于电阻R3和二极管D6之间,电阻R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QC2.0协议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Type-C座子J1、D+控制电路以及D-控制电路;所述Type-C座子J1用于外接适配器的电源,所述D+控制电路和D-控制电路用于模拟QC2.0协议;所述D+控制电路和D-控制电路均与Type-C座子J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QC2.0协议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Type-C座子J1、D+控制电路以及D-控制电路;所述Type-C座子J1用于外接适配器的电源,所述D+控制电路和D-控制电路用于模拟QC2.0协议;所述D+控制电路和D-控制电路均与Type-C座子J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QC2.0协议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8、二极管D6以及ESD管D4;所述电阻R3和二极管D6串联,所述电阻R8一端连接于电阻R3和二极管D6之间,电阻R8另一端与Type-C座子J1的引脚A6连接;所述ESD管D4一端与电阻R8连接,ESD管D4另一端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终端设备的QC2.0协议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D-控制电路包括RC延时单元,所述RC延时单元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5、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三极管Q1、二极管D2以及二极管D7;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所述电阻R2连接,所述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一端连接于电阻R2和三极管Q1的基极之间;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电阻R1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同为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