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腔室间隙避雷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避雷器
,尤其涉及一种多腔室间隙避雷器。
技术介绍
目前,多腔室间隙类型的线路避雷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具有制作简单、通流大、热量无积累、免维护及使用寿命长等特点,但随着该避雷器的推广和运用,发现串联主空气间隙的距离会受到风力、导线的移动和/或固定件的疲劳等原因造成偏移,偏移过大时会造成无法有效防雷,偏移过小时甚至会造成线路故障。针对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固定间隙多腔室串联间隙避雷器,但其侧重点在于灭弧室间距、伞裙间距、伞裙材料或放电间隙距离等,且都是一个绝缘子一个避雷器形成一个纯空气间隙的固定间隙避雷器,中间无任何支撑连接,由于绝缘子和多腔室的本体长度过长,导致两个本体之间在稍微有点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变形,从而将主空气间隙发生偏移。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腔室间隙避雷器,用于解决现有多腔室间隙避雷器存在主空气间隙容易发生偏移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多腔室间隙避雷器,包括:间隙绝缘子、支撑绝缘子、多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腔室间隙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隙绝缘子、支撑绝缘子、多腔室间隙避雷器本体、导电支撑件和固定件;/n所述支撑绝缘子和所述多腔室间隙避雷器本体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间隙绝缘子和所述支撑绝缘子形成固定间隙绝缘子;/n所述间隙绝缘子包括第一环氧棒、间隙绝缘子本体、高压端电极、引弧棒和放电螺杆,所述间隙绝缘子本体套接在所述第一环氧棒上,所述高压端电极和所述放电螺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氧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高压端电极连接有引弧棒,所述引弧棒和所述放电螺杆分别连接有第一放电球和第二放电球,所述第一放电球和所述第二放电球之间形成空气间隙;/n所述多腔室间隙避雷器本体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腔室间隙避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间隙绝缘子、支撑绝缘子、多腔室间隙避雷器本体、导电支撑件和固定件;
所述支撑绝缘子和所述多腔室间隙避雷器本体固定于所述固定件上,所述间隙绝缘子和所述支撑绝缘子形成固定间隙绝缘子;
所述间隙绝缘子包括第一环氧棒、间隙绝缘子本体、高压端电极、引弧棒和放电螺杆,所述间隙绝缘子本体套接在所述第一环氧棒上,所述高压端电极和所述放电螺杆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环氧棒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高压端电极连接有引弧棒,所述引弧棒和所述放电螺杆分别连接有第一放电球和第二放电球,所述第一放电球和所述第二放电球之间形成空气间隙;
所述多腔室间隙避雷器本体和所述固定间隙绝缘子上下平行设置,所述导电支撑件连接所述固定间隙绝缘子和所述多腔室间隙避雷器本体,所述导电支撑件用于将所述固定间隙绝缘子的放电传导至所述多腔室间隙避雷器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室间隙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球和所述第二放电球的重心位于非同一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室间隙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绝缘子和所述多腔室间隙避雷器本体轴向平行且形成的平面平行于重力线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腔室间隙避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绝缘子包括第二环氧棒、支撑绝缘子本体、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
所述支撑绝缘子本体套接在所述第二环氧棒上,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第二连接管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绝缘子本体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支撑绝缘子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管固定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齐胜,杨毅,胡康涛,湛志钢,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科院能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