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订餐监管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32272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2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订餐监管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上餐饮商户的基本信息数据,在云数据库中进行多点保存;数据比对模块,用于将获取的网上餐饮商户的基本信息数据与已有的业务云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数据进行对比;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数据进行可疑事项分析,基于比对模块的输出结果将具有可疑事项的商户加入黑名单中;数据展示模块,用于多维度呈现网络订餐监管工作的全局态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系统针对各省份对违规类型的定义不同,能够灵活调整违规模型。针对入网餐饮店现阶段共同的痛点,有效控制了证照未公示、一证多用、虚假证照等行为,形成全链条闭关管控,达到有效高效的监管。

A supervis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network ordering based on Cloud Compu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订餐监管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食品安全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订餐监管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民以食为天”,吃饭对人们来说是刚需。随着互联网的“宅经济”、“懒人经济”日益凸显,网络订餐和外卖应运而生,满足了懒人的需求,解决工作繁忙人群的吃饭问题。中国已有近四成网民使用网络外卖服务,外卖市场用户规模庞大。2017年中国在线餐饮外卖用户规模达到3.05亿人,2018年将达到3.55亿人。网络订餐行业的快速壮大,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伴生出了不少问题。比如:第三方平台责任落实不到位,对入网餐饮店把关不严,导致一些“三无”餐饮店在网上“开张”。部分入网餐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限,经营条件简陋,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网络订餐的监管是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实现对辖区网络订餐企业主体及其服务行为的监督管理。面对海量的网络订餐数据,如何能够实现网络订餐的有效监管和及时监控,成为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本领域急需一种能够基于云计算技术进行的网络订餐监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订餐监管方法对于重点监控、保障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提升监管部门对网络送餐的风险预测及识别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订餐监管系统,该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上餐饮商户的基本信息数据,在云数据库中进行多点保存;数据比对模块,用于将获取的网上餐饮商户的基本信息数据与已有的业务云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数据进行对比;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数据进行可疑事项分析,基于比对模块的输出结果将具有可疑事项的商户加入黑名单中;数据展示模块,用于多维度呈现网络订餐监管工作的全局态势。进一步地,所述数据获取模块通过爬虫技术和OCR识别技术,获取网上餐饮商户的营业执照、许可证信息和网上餐饮商户的运营信息。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比对模块将网上餐饮商户的营业执照、许可证信息及证照使用期限与已有的业务云数据库中的营业执照云数据库和许可证云数据库中信息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判断是否存在可疑事项。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分析模块还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常规数据统计分析,确定重点监控区域和重点监控事件。进一步地,所述数据比对模块调用不同省、市、区的政策违规模型,进行可疑事项分析,从而确定不同省、市、区的违规项目。进一步地,可疑事项分析主要分为虚假营业执照、虚假许可证、一证多用、超有效期事项分析。进一步地,业务云数据库中的营业执照云数据库与省、市、区的市场监管系统和公安系统的数据库对接;许可证云数据库与省、市、区的工商系统、市场监管系统的数据库对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订餐监管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网上餐饮商户的基本信息数据,在云数据库中进行多点保存;将获取的网上餐饮商户的基本信息数据与已有的业务云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数据进行对比;基于比对模块的输出结果,对数据进行可疑事项分析,将具有可疑事项的商户加入黑名单中;多维度呈现网络订餐监管工作的全局态势。进一步地,通过爬虫技术和OCR识别技术获取网上餐饮商户的营业执照和许可证信息和网上餐饮商户的运营信息:从业人员健康证信息、许可经营范围;通过平台登记数据库获取商户名称、电话、商家地址、评分、月售量。进一步地,针对不同省、市、区的政策模版,调用对应省、市、区的政策违规模型,根据比对模块的输出结果,将虚假营业执照、虚假许可证、一证多用、超有效期的商户加入黑名单中,并发出整改通知。本专利技术的系统针对各省份对违规类型的定义不同,可以根据各省份灵活调整违规模型。针对入网餐饮店现阶段共同的痛点,有效控制了证照未公示、一证多用、虚假证照等行为,形成全链条闭关管控,达到有效高效的监管。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订餐监管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订餐监管系统的结构功能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公开更加透彻和完整,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网络订餐的监管是食品安全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实现对辖区网络订餐企业及其服务行为的监管管理。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各省份对违规类型定义的不同,算法模型不能灵活调整的问题,以及入网餐饮店证照不公示、一证多用、虚假证照等问题。对于重点监控、保障网络订餐食品安全,提升监管部门对网路送餐风险的监测及识别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网上订餐人群的饮食安全,并且为公众提供商家星级参考等服务,在社会服务和健康饮食方面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图1所示,本公开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订餐监管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网上餐饮商户的基本信息数据,在云数据库中进行多点保存;将获取的网上餐饮商户的基本信息数据与已有的业务云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数据进行对比;基于比对模块的输出结果,对数据进行可疑事项分析,将具有可疑事项的商户加入黑名单中;多维度呈现网络订餐监管工作的全局态势。首先,通过爬虫技术和OCR识别技术获取网上餐饮商户的营业执照和许可证信息和网上餐饮商户的运营信息如:从业人员健康证信息、许可经营范围等。通过平台登记数据库获取商户名称、电话、商家地址、评分、月售量等基础信息。利用云计算技术将获取的数据存入云数据库中进行多点保存。将获取的商家证照信息及证照使用期限与已有的业务云数据库中的营业执照云数据库和许可证云数据库中信息对比。其中业务云数据库中的营业执照云数据库与省、市、区的市场监管系统和公安系统的数据库对接。许可证数据库与省、市、区的工商系统、市场监管系统的数据库对接。通过多点对比来判断是否存在无证经营、证照过期、一证多店、一店多证的问题。针对不同省、市、区的政策模版,调用对应省、市、区的政策违规模型。根据比对的结果进行可疑事项分析。可疑事项分析主要分为虚假营业执照、虚假许可证、一证多用、超有效期事项分析等,具体的事项取决于对应省、市、区的政策违规模型。通过分析,将虚假营业执照、虚假许可证、一证多用、超有效期的商户加入黑名单中,并发出整改通知。此外还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常规数据,各平台网上订餐商户数量,辖区省、市、县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重点监控区域定位,对于商户集中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控,有效预防大片区域性事件发生。对于学校等重点单位的网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订餐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n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上餐饮商户的基本信息数据,在云数据库中进行多点保存;/n数据比对模块,用于将获取的网上餐饮商户的基本信息数据与已有的业务云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数据进行对比;/n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数据进行可疑事项分析,基于比对模块的输出结果将具有可疑事项的商户加入黑名单中;/n数据展示模块,用于多维度呈现网络订餐监管工作的全局态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订餐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网上餐饮商户的基本信息数据,在云数据库中进行多点保存;
数据比对模块,用于将获取的网上餐饮商户的基本信息数据与已有的业务云数据库中存储的信息数据进行对比;
数据分析模块,用于对数据进行可疑事项分析,基于比对模块的输出结果将具有可疑事项的商户加入黑名单中;
数据展示模块,用于多维度呈现网络订餐监管工作的全局态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订餐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获取模块通过爬虫技术和OCR识别技术,获取网上餐饮商户的营业执照、许可证信息和网上餐饮商户的运营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订餐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比对模块将网上餐饮商户的营业执照、许可证信息及证照使用期限与已有的业务云数据库中的营业执照云数据库和许可证云数据库中信息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判断是否存在可疑事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订餐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分析模块还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常规数据统计分析,确定重点监控区域和重点监控事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络订餐监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比对模块调用不同省、市、区的政策违规模型,进行可疑事项分析,从而确定不同省、市、区的违规项目。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君贺东华方标新韦章兵贾小月殷贺琦刘丹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