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90%用电分布特征指标的环保管控监测及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数据用于环保指令管控领域的分析方法
,尤其涉及基于90%用电分布特征指标的环保管控监测及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电网呈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特征,大量电网数据为国网公司开拓电网数字经济的蓝海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和坚实的基础。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集中在泛在电力物联网与智能电网之间的融合交互,旨在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传统电网赋能,提升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客户服务质量,然而,对于电网数据在其他行业的应用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相关的问题分析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将用户用电数据用于环保管控监测,为有关政府部门提供管控效果反馈信息和决策支持是对“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电网的积极探索。一方面,有效的促进电网数据的经济效益挖掘,有利于国家电网公司战略转型策略的实施;另一方面,可有效提升环保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跨专业、跨行业的数据共享、技术支撑和互利共赢。然而,由于不同的企业生产情况和用能情况各不相同,同一企业在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在产量、工艺等方面也有较大差异,以往通过日电量数据反映用户生产水平和环保管控措施响应情况的方法难以适应“蓝天保卫战”的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环保管控监测方法不能精准地实现生产企业对环保部门管控指令响应情况的研判和异常生产企业的把控,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基于90%用电分布特征指标的环保管控监测及评价 ...
【技术保护点】
1.基于90%用电分布特征指标的环保管控监测及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获取待监测企业历史用电曲线,并对历史用电曲线进行数据清洗和对历史用电数据的管控情况进行标记;/n步骤2:根据步骤1标记结果对待监测企业的非环保管控时段用户用电曲线进行聚类,挖掘90%典型生产带和企业典型模式生产能力曲线,并计算生产模式指标,结合各个生产模式指标提取不同的生产模式;/n步骤3:根据步骤2提取的不同生产模式,建立不同的管控指令,结合管控指令计算管控曲线;/n步骤4:结合管控曲线,读取实时用电曲线,进行企业环保响应监控及评价。/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90%用电分布特征指标的环保管控监测及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待监测企业历史用电曲线,并对历史用电曲线进行数据清洗和对历史用电数据的管控情况进行标记;
步骤2:根据步骤1标记结果对待监测企业的非环保管控时段用户用电曲线进行聚类,挖掘90%典型生产带和企业典型模式生产能力曲线,并计算生产模式指标,结合各个生产模式指标提取不同的生产模式;
步骤3:根据步骤2提取的不同生产模式,建立不同的管控指令,结合管控指令计算管控曲线;
步骤4:结合管控曲线,读取实时用电曲线,进行企业环保响应监控及评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90%用电分布特征指标的环保管控监测及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包括以下子步骤:
步骤21:基于最大层间距离的聚类方法对待监测企业的非环保管控时段用户用电曲线进行聚类;
步骤22:根据步骤21的聚类结果,针对不同类生产模式,通过离群点检测方法,去除离群点的数量不高于10%,从而获得包含90%的样本数据的最小范围;从而挖掘出不同时间点的范围值构成90%典型生产带;
步骤23:根据步骤21的聚类结果,按照不同类来生成典型曲线带;典型生产模式的生产能力曲线公式:
式中:为生产能力曲线上界;i的取值范围为1~k;C的取值范围为1~分类数;为第C类中所有曲线第i时刻值的集合中,包含90%以上的样本数据的最小范围;max为最大值函数;
步骤24:基于典型生产能力曲线计算生产模式指标,结合各个生产模式指标提取不同的生产模式;其中,生产模式指标包括曲线均衡度、曲线平稳度和日生产量,生产模式包括但不限于高产模式、中产模式和低产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90%用电分布特征指标的环保管控监测及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2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221:针对每一个时刻的不同用户用电曲线样本计算待挖掘样本不同时刻的标准差;
步骤222:对不同时刻用户用电曲线样本标准差进行排序;
步骤223:对于标准差最大的时刻,采用离群点检测方法淘汰1%的用户用电曲线样本,重新计算样本标准差;
步骤224:用户用电曲线样本数量低于90%且新的用户用电曲线样本均值或者原用户用电曲线样本均值的距离小于最大值的2%,则结束计算;否则返回步骤2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90%用电分布特征指标的环保管控监测及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31:针对步骤2提出的不同生产模式,建立不同的管控指令;针对第c类曲线模式建立如下管控曲线的函数表达式为:
式中,为辨识出的与生产无关的基础负荷值,若判定该企业无基础负荷,则该值为0;为第c类生产模式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科峰,刘畅,罗晓伊,徐厚东,魏阳,滕予非,唐伟,靳旦,文雁,刘智,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