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2784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吸顶机包括主体、第一导流圈、第二导流圈、电控装置,电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控盒,第一导流圈与主体连接,第二导流圈与主体连接,第一导流圈与第二导流圈连接;第一导流圈包括第一导风圈和第一装配圈,第一导风圈与第一装配圈连接,第二导流圈包括第二装配圈和导流部,第二装配圈与导流部连接;第一装配圈上设置有承载部,导流部与承载部连接;第一装配圈、第二装配圈、导流部、主体之间形成环状腔体,电控盒设置在环状腔体中,且电控盒与第一装配圈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不仅使得吸顶机内部构件装配更为紧凑,而且提高了吸顶机装配的便捷程度以及装配牢靠性。

A ceiling machine and its install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吸顶机,即吸顶式空调,又称天花机、天井机或嵌入式空调;吸顶机相较于其他形式的空调能够节省室内空间,也比较美观。现有技术中由于某些吸顶机自身的体积较大,其内部往往容易产生冗余空间;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这些冗余空间,对吸顶机的电控装置等较小体积的内部构件进行设置,使吸顶机内部构件装配更为紧凑,以减小吸顶机的体积及其占用的空间,这便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申请人在早期对吸顶机进行研究的同时,递交了申请号为CN201620570098.9的专利申请,其中公开了一种吸顶式空调室内机,包括设置有容纳腔的壳体,所述容纳腔内安装有电机、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将容纳腔分隔成回风槽和出风槽,所述换热器的下方安装有接水盘,所述接水盘的下方安装有封住所述出风槽的槽口的出风格栅,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轴流风扇,所述轴流风扇与所述出风格栅之间留有空隙。但随着申请人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该申请中吸顶机依然存在未能充分利用吸顶机内部装配空间的问题,尤其是进风导流圈与吸顶机主体之间的空间,同时该吸顶机在装配过程中操作较为繁琐,装配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未能充分利用进风导流圈与吸顶机主体之间的冗余空间,以及吸顶机装配效率低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吸顶机,包括主体、第一导流圈、第二导流圈、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电控盒,所述第一导流圈与主体连接,所述第二导流圈与主体连接,所述第一导流圈与第二导流圈连接;所述第一导流圈包括第一导风圈和第一装配圈,所述第一导风圈与第一装配圈连接,所述第二导流圈包括第二装配圈和导流部,所述第二装配圈与导流部连接;所述第一装配圈上设置有承载部,所述导流部与承载部连接;所述第一装配圈、第二装配圈、导流部、主体之间形成环状腔体,所述电控盒设置在所述环状腔体中,且所述电控盒与第一装配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部上设置定位开口,所述承载部上设置有定位板,所述定位板与定位开口卡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配圈上设置有内侧凸部、外侧凸部,所述内侧凸部与承载部配合;所述定位板分别与承载部、内侧凸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板在靠近内侧凸部的一侧设置卡接槽;所述电控盒上设置卡线部,所述卡线部与卡接槽卡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配圈在外侧凸部上设置至少两个周向限位板,所述电控盒设置在任意两个相邻的周向限位板之间,且电控盒与两个相邻的周向限位板卡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配圈在内侧凸部上设置径向限位板,所述径向限位板与定位板配合,所述电控盒设置在径向限位板与主体之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圈与主体之间以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所述第二导流圈与主体卡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控盒以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第一装配圈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配圈上设置第二装配部,所述第二装配部上设置第一装配孔,所述电控盒上设置第二装配孔,所述第一装配孔与第二装配孔配合。一种吸顶机的安装方法,包括:S1、将第一导流圈与主体进行卡接;S2、将电控盒分别与第一装配圈、周向限位板、径向限位板、主体配合,同时将卡线部与卡接槽卡接;S3、将螺栓依次旋入第二装配孔、第一装配孔中;S4、将定位板与定位开口卡接;S5、通过螺栓将第二导流圈与主体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通过在吸顶机进风导流圈与吸顶机主体的配合结构处形成一个环状腔体,对吸顶机的电控装置进行安装,使吸顶机内部构件装配更为紧凑,有利于减小吸顶机的体积及其占用的空间。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导流圈、第二导流圈与主体进行装配的基础上,在第一导流圈上设置相应的装配结构,对电控装置进行安装固定,不仅能够提高吸顶机在装配时的便捷程度,而且有利于提高相关零部件之间装配的牢靠性。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结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电控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第一导流圈的轴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第一导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第一导流圈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图7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第一导流圈的俯视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图9中D-D向的局部剖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图9中E-E向的局部剖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电控盒的轴测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电控盒的主视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第一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第二导流圈的轴测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第二导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及其安装方法的第二导流圈的仰视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图17中F-F向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主体,11-第一装配面,12-第二装配面,13-第一装配部,14-风轮固定部,2-第一导流圈,20-第一进风口,21-第一导风圈,22-第一装配圈,221-第一加强筋,2211-倒角边,222-第二加强筋,2221-限位凸块,223-第二装配部,2231-第一装配孔,2232-加强圈,2233-装配柱,2234-减重槽,2235-第一加强肋,224-内侧凸部,2241-径向限位板,225-外侧凸部,2251-周向限位板,226-外侧加强部,227-第三加强筋,228-第四加强筋,23-承载部,24-定位板,241-卡接槽,242-第二加强肋,25-卡线件,251-第一卡线臂,252-第二卡线臂,253-第一分线柱,26-走线口,27-卡接部,271-第一卡接孔,28-第一板面,29-第二板面,3-第二导流圈,30-第二进风口,31-第二装配圈,311-第一安装板,312-连接板,313-第二安装板,32-导流部,321-第一进风圈,322-过渡圈,323-第二进风圈,33-第一安装孔,34-第二卡接孔,35-定位开口,36-走线开口,37-第五加强筋,38-第六加强筋,4-电控装置,40-电控盒,401-第一盒体,402-第二盒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吸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顶机包括主体(1)、第一导流圈(2)、第二导流圈(3)、电控装置(4),所述电控装置(4)包括至少一个电控盒(40),所述第一导流圈(2)与主体(1)连接,所述第二导流圈(3)与主体(1)连接,所述第一导流圈(2)与第二导流圈(3)连接;所述第一导流圈(2)包括第一导风圈(21)和第一装配圈(22),所述第一导风圈(21)与第一装配圈(22)连接,所述第二导流圈(3)包括第二装配圈(31)和导流部(32),所述第二装配圈(31)与导流部(32)连接;所述第一装配圈(22)上设置有承载部(23),所述导流部(32)与承载部(23)连接;所述第一装配圈(22)、第二装配圈(31)、导流部(32)、主体(1)之间形成环状腔体,所述电控盒(40)设置在所述环状腔体中,且所述电控盒(40)与第一装配圈(2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顶机包括主体(1)、第一导流圈(2)、第二导流圈(3)、电控装置(4),所述电控装置(4)包括至少一个电控盒(40),所述第一导流圈(2)与主体(1)连接,所述第二导流圈(3)与主体(1)连接,所述第一导流圈(2)与第二导流圈(3)连接;所述第一导流圈(2)包括第一导风圈(21)和第一装配圈(22),所述第一导风圈(21)与第一装配圈(22)连接,所述第二导流圈(3)包括第二装配圈(31)和导流部(32),所述第二装配圈(31)与导流部(32)连接;所述第一装配圈(22)上设置有承载部(23),所述导流部(32)与承载部(23)连接;所述第一装配圈(22)、第二装配圈(31)、导流部(32)、主体(1)之间形成环状腔体,所述电控盒(40)设置在所述环状腔体中,且所述电控盒(40)与第一装配圈(2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32)上设置定位开口(35),所述承载部(23)上设置有定位板(24),所述定位板(24)与定位开口(35)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圈(22)上设置有内侧凸部(224)、外侧凸部(225),所述内侧凸部(224)与承载部(23)配合;所述定位板(24)分别与承载部(23)、内侧凸部(22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24)在靠近内侧凸部(224)的一侧设置卡接槽(241);所述电控盒(40)上设置卡线部(41),所述卡线部(41)与卡接槽(241)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配圈(22)在外侧凸部(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成意陈帅魏晓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