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傅静敏专利>正文

消烟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778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消烟锅炉,由炉壳(1)、炉胆(2)、炉排(3)、燃烧室、风室、排烟总管(6)组成,炉排上方设为燃烧室,炉排下方设为风室,锅炉的炉排下方设为左右并列的两个风室,两个风室通过下烟气通道(7)相连通,下烟气通道(7)两端各设有烟门,两烟门之间连有可使两烟门开合的开合装置4,排烟总管6连在下烟气通道(7)的中间位置,并与下烟气通道(7)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双向燃烧,从而有效消除了开、封火及添煤时产生的烟气。(*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锅炉领域。目前,普遍使用的锅炉,设双层炉排即上炉排、下炉排,上炉排上方为第一反烧室,上炉排与下炉排之间为第二反烧室,下炉排下方为风室,燃烧时只能自上到下单向燃烧,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封火和开火时冒烟气,二是第二次反烧,燃料供应不足,须在下炉排上加煤,导致冒烟。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双向燃烧,能有效消烟的锅炉。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普通锅炉的炉排下方设为左右并列的两个风室即I风室、II风室,每个风室开有清灰口,I风室与II风室通过下烟气通道相连通,下烟气通道两端各设有烟门,两烟门之间连有可使两烟门开合的开合装置,排烟总管连在下烟气通道的中间位置,并与下烟气通道相通。做为本技术一种改进,燃烧室设为左右并列的两个即I燃烧室、II燃烧室,I燃烧室与I风室对应、II燃烧室与II风室相对应,两燃烧室分设加煤口,I燃烧室与II燃烧室通过上烟气通道相通。做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炉排由上下两层装有导热介质的热管组成,上层热管整体固定,下层热管整体可水平移动。另外,热管的另一端可伸出炉壳,伸入附设在锅炉外壁的水箱内。做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控制两烟门开合的开合装置可为这样,设一横杆,横杆两端分别与烟门相连,在横杆中间位置连有一个通过摆动轴定位,并可围绕摆动轴摆动的竖杆,竖杆的另一端为锤体,与竖杆相连又设一拨杆,拨杆的另一端伸出炉壳成为拔手。采用本技术,因为本技术设有左右并列的两个风室,两风室之间设一烟气通道连通,该烟气通道两端各设一可开合的烟门,烟气通道中间位置连通排烟总管,从而可实现双向燃烧,即打开I风室清灰口,同时打开II风室里的烟门,关闭I风室里的烟门,关闭II风室的清灰口,气流自I风室清灰口进入,此时I风室里的烟门是关闭的,气流只能向上通过与I风室相对应的炉排使煤正烧,之后,气流由上向下通过与II风室相对应的炉排使煤反烧,气流进入II风室后因II风室的烟门是打开的,所以气流进入两风室间的烟气通道,由引风机自排烟总管引出。反之,打开II风室的清灰口,同时打开I风室的烟门,关闭II风室里的烟门,同时关闭I风室的清灰口,与上同理实现以下程序气流自II风室清灰口进入,向上经与II风室相对应的炉排使煤正烧,之后气流向下通过与I风室相对应的炉排使煤反烧,气流自I风室通过I风室的烟门进入两风室间的下烟气通道,并经排烟总管由风机引出,所以本技术实现了双向燃烧,总使添煤这一侧正烧,暂不添煤侧反烧,从而有效消除了开、封火及添煤时产生的烟气,达到消烟的目的,同时实现节能。为增强效果可将炉排上方的燃烧室也设为左右并列的两个燃烧室,两个燃烧室通过上烟气通道相连通。同时,本技术,采用活动式炉排,可方便卸灰卸炉渣。另外,可在炉壳外设一水箱,炉排部分热管的一端,伸入该水箱中,可供饮水、洗浴,实现一炉多用。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消烟锅炉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消烟锅炉左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本技术中的开合装置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A向示意图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消烟锅炉,包括炉壳1、炉胆2、炉排3、燃烧室、风室、排烟总管6,炉排3设为一层,炉排上方的燃烧室可为一个总的燃烧室,为增强效果,燃烧室可设为左右并列的两个即I燃烧室51、II燃烧室52,I燃烧室51与II燃烧室52对称地位于炉胆2中心线的两侧,两燃烧室分设加煤口8,炉排下方设两个左右并列的风室即I风室II风室,I风室53和II风室54可与一个总的燃烧室相对应,当设为两个燃烧室时,I风室53与I燃烧室51相对应,II风室54与II燃烧室52相对应,I燃烧室51与II燃烧室52之间,I风室53与II风室54之间可共用一个带空腔的隔离体21,隔离体21的空腔与炉胆2相通,每个燃烧室开有加煤口8,每个风室也开有清灰口9,I燃烧室51与II燃烧室52之间,通过上烟气通道10实现相通,上烟气通道10可为管体,横穿隔离体21即可。I风室53与II风室54之间,连有下烟气通道7,实现两个风室相通,下烟气通道7可为普通管体,横穿隔离体21即可。如图1、图3所示,下烟气通道7在与I风室53接合处设有可开合的I烟门451,在与II风室54接合处设有可开合的II烟门452,由开合装置4控制两烟门的开合,即当I烟门451关闭时,II烟门452打开,反之II烟门452关闭,I烟门451打开。如图3、图4所示,开合装置4可以是这样的,即在两烟门之间设一横杆42,横杆42的一端连着I烟门451,横杆42的另一端连着II烟门452,在横杆42中间位置,开一个孔槽421,在孔槽421中对应插一竖杆43,竖杆43由摆动轴定位,并可绕摆动轴左右摆动,竖杆43的另一端为锤体431,当竖杆43左右摆动时,主要在锤体431的重力作用下,顶开一个烟门的同时,关闭另一个烟门,竖杆43的摆动需借助拨杆44,拨杆44通过拨杆转动轴442定位,拨杆44一端开有叉口441,竖杆43插入叉口441,拨杆44另一端伸出锅炉体成为拨手。竖杆43摆动角度要适宜,太大则不易拨动,竖杆43的锤体431重量也要适宜。另外,竖杆43插入拨杆44叉口441的位置应靠近竖杆43锤体431为宜,这样易拨动。当然,开合装置4还有其它形式,如可将烟门做成闸式,由操纵杆控制上下提放,实现截止式开通等。另外,在开合装置4外设一个外套41,使开合装置4与隔离体21隔开,防止隔离体21内的水进入开合装置4。为提高热能利用率,如图1所示,炉排3可由上下两层热管组成,上层热管31整体固定,下层热管32整体可水平移动,即下层热管32整体定位在一个与下层热管32呈十字交叉的横杆上,横杆可水平移动,横杆一端伸出炉壳成为炉排把手321,通过操纵把手321使下层热管32水平移动,上层热管31间隙较大,下层热管32间隙较小,但间隙大小是相对而言的,这样下层炉排32可承接自上层炉排31漏下的炉渣、炉灰。如图2所示,在炉体外附设水箱11,把炉排热管的一端伸入水箱中,可供饮水、洗浴,实现一炉多用。权利要求1.一种消烟锅炉,包括炉壳、炉胆、炉排、炉排上方的燃烧室及炉排下方的风室、排烟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室设为左右并列的两个即I风室(53)、II风室(54),每个风室开有清灰口(9),I风室(53)与II风室(54)通过下烟气通道(7)相连通,下烟气通道(7)两端各设有烟门(451)(452),两烟门(451)(452)之间连有可使两烟门(451)(452)开合的开合装置(4),排烟总管(6)连在下烟气通道(7)的中间位置,并与下烟气通道(7)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烟锅炉,其特征在于燃烧室设为左右并列的两个即I燃烧室(51)、II燃烧室(52),I燃烧室(51)与I风室(53)对应、II燃烧室(52)与II风室(54)对应,两燃烧室分设加煤口(8),I燃烧室(51)与II燃烧室(52)通过上烟气通道(10)相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烟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装置(4)是这样的,横杆(42)的两端连接烟门(451)(452),在横杆(4)的中间位置连有一个通过摆动轴定位并可围绕摆动轴摆动的竖杆(43),竖杆(43)的另一端为锤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烟锅炉,包括:炉壳、炉胆、炉排、炉排上方的燃烧室及炉排下方的风室、排烟总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室设为左右并列的两个即Ⅰ风室(53)、Ⅱ风室(54),每个风室开有清灰口(9),Ⅰ风室(53)与Ⅱ风室(54)通过下烟气通道(7)相连通,下烟气通道(7)两端各设有烟门(451)(452),两烟门(451)(452)之间连有可使两烟门(451)(452)开合的开合装置(4),排烟总管(6)连在下烟气通道(7)的中间位置,并与下烟气通道(7)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静敏
申请(专利权)人:傅静敏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