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新菌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527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株灰树花新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143,所述灰树花新菌株与亲本菌株相比,具有单产量高、生物学效率高、子实体多糖含量高,耐高浓度CO

A new strain of Grifola frondos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灰树花新菌株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灰树花新菌株,属于食用菌

技术介绍
:灰树花Grifolafrondosa(Dicks.)Gray是一种珍稀食、药两用菌,具有独特的口感风味和高效的医疗保健效果。癌症目前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在城市地区是首位的死亡原因。我国癌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寻求有效的癌症预防措施迫在眉睫。二十一世纪是大健康产业飞速发展的时期,人们越来越重视通过日常饮食预防疾病的产生。灰树花[Grifolafrondosa(Dicks.)Gray]又名栗子蘑、舞茸(日本)等,是一种珍稀食、药两用菌,其肉质脆嫩,味如鸡丝,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多糖、甾醇、生物碱、三萜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灰树花多糖是所有真菌生物活性物质中抗肿瘤活性最强的,对小鼠S180实体瘤的抑制率为98%,肿瘤完全消退的小鼠为7/10。灰树花多糖被开发成药品和保健品用于癌症的治疗已有20多年。灰树花被日本人誉为“真菌之王,抗癌奇葩”,最早进行灰树花人工栽培的是日本人伊藤一雄,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商业化栽培,现已实现工厂化、周年化生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北美也有报道,国内以浙江和河北为主,在福建、山东、黑龙江、四川、北京、云南等地区都有了规模化栽培,主要是“小拱棚仿野生栽培法”和“菌棒式栽培及覆土二次出菇”的传统栽培模式,工厂化生产尚未规模化。目前,国内灰树花栽培菌种主要来自野生驯化或日本引进,存在着适应性差、抗杂菌能力弱、转化率低等不足,不能直接用于工厂化生产,更为主要的问题是,目前的菌种存在CO2耐受差的问题。灰树花是属于对气态CO2敏感的品种,高浓度CO2可导致原基不分化或形成畸形菇,造成减产甚至绝产。由于灰树花栽培过程中对湿度要求高,但工厂化生产时主要以通风换气的方式降低CO2浓度,过于频繁通风换气会导致湿度急剧下降,湿度和CO2浓度的协调对菇房设施设备和环境参数的优化组合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灰树花工厂化生产尚未规模化,急需选育能耐受高浓度CO2的工厂化专用新品种。长期以来,由于食用菌产业发展面临的严峻压力,育种目标多注重产量因素,忽视了功能性指标。灰树花多糖具高效的医疗保健效果,选育高多糖的工厂化专用品种,提高品种的功能效应,对满足国民营养健康需求,加快推进食用菌供给侧结构优化和品种换代改良具有重大意义。孙培龙等(2001)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的灰树花子实体多糖含量为3.5%,曹秀明等(2019)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的木屑栽培的灰树花子实体多糖含量为4.2867%,灰树花子实体多糖含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单产量高、生物学效率高、子实体多糖含量高、耐高浓度CO2的灰树花新菌株86(T5Q9)。一株灰树花Grifolafrondosa(Dicks.)Gray新菌株86(T5Q9),该菌株已经于2019年7月11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18143。本专利技术涉及灰树花新菌株86(T5Q9)的形态特征如下:子实体朵型大,分枝多,重叠成覆瓦状,菇形紧凑,朵长14.6~21cm,朵宽11.1~18cm,朵高6.7~11.2cm;菌盖匙形至扇形,表面灰黑色,有放射状条纹,边缘薄成波状,肉质,菌盖长26.49~34.42mm,宽18.99~25.25mm;菌肉白色,厚1.2~1.93mm;菌盖背面布满白色菌管,长0.5~0.96mm,管口多角形;菌柄白色,粗短充实,不正圆柱形,长4.39~7.13mm,宽3.14~6.35mm;孢子卵形至椭圆形,无色,光滑,4.39~5.21×5.27~6.31μm。上述灰树花新菌株86(T5Q9)的栽培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液体菌种的制备将活化的灰树花新菌株86(T5Q9),接种到真菌液体培养基中,25℃下,140~160r·min-1培养14~16d,制得液体菌种;2)菌菇栽培制备培养基料包,然后灭菌,待培养基料包温度降至25℃以下,使用步骤1)制备的液体菌种进行接种,接种量为(8~11)mL/kg,封好口,置于培养室20~25℃恒温避光培养,相对湿度为60~70%,培养40~50d后,菌丝长满菌袋且生理成熟变浓白后,转入出菇室进行出菇管理,在菌包上割口,出菇室内温度18~20℃,湿度90~95%,白天光照强度200~500lx,夜间无光照,CO2浓度在1000mL/m3以下,培养至采收;所述步骤2)中培养基的组成按重量份计:棉籽壳30~45份、栗木屑35~45份、麸皮10~20份、红糖1~2份、石膏1~2份,补水至含水量达60~65%,pH自然。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1)中的活化培养基为PDA加富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组成为:土豆200g/L、麸皮10g/L、酵母粉2g/L、磷酸二氢钾1g/L、无水硫酸镁1g/L、蛋白胨3g/L、葡萄糖20g/L、琼脂20g/L,余量水。进一步优选的,步骤1)中的液体培养基为不加琼脂的PDA加富培养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1)中的活化培养温度为25~28℃,培养时间为14~16d。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2)中培养基的组成按重量份计:棉籽壳42份、栗木屑40份、麸皮16份、红糖1份、石膏1份,补水至含水量达65%,pH自然。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2)中培养基料包是使用聚丙烯袋(18cm×35cm),每袋装料1.2kg,料高19cm,袋口套环制得,灭菌条件为121℃,2h。进一步优选的,步骤2)中培养基料包的接种量为8.5mL/kg。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2)中割口方式为在菌袋壁上选取菌丝浓密处割“∨”形口出菇,每边长3cm,割口朝上。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步骤2)中的采收时间为子实体长到七成熟,即菌盖呈扇形,形成管孔时采收。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灰树花新菌株86(T5Q9)的优点:1、单产量高,灰树花新菌株86(T5Q9)的平均单产量比亲本菌株梯灰1号提高74.50%,比亲本菌株庆灰151提高20.53%。2、生物学效率高,灰树花新菌株86(T5Q9)的生物学效率比亲本菌株梯灰1号提高22%,比亲本菌株庆灰151提高8.78%。3、子实体多糖含量高,灰树花新菌株86(T5Q9)的子实体多糖含量比亲本菌株梯灰1号提高33.52%,比亲本菌株庆灰151提高11.52%。4、耐高浓度CO2,在出菇房通风不良,CO2浓度高的环境条件下,灰树花新菌株86(T5Q9)比亲本菌株梯灰1号和庆灰151原基分化好,灰树花新菌株86(T5Q9)的平均单产量分别是亲本菌株梯灰1号和庆灰151的2倍。附图说明图1灰树花新菌株86(T5Q9)的平板菌落照片;图2亲本菌株庆灰151的平板菌落照片;图3亲本菌株梯灰1号的平板菌落照片;图4灰树花新菌株86(T5Q9)出菇子实体照片;图5亲本菌株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株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Dicks.)Gray新菌株86(T5Q9),于2019年7月11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 No.1814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灰树花Grifolafrondosa(Dicks.)Gray新菌株86(T5Q9),于2019年7月11日保藏于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号为:CGMCCNo.18143。


2.权利要求1所述灰树花新菌株86(T5Q9)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液体菌种的制备:将活化的灰树花新菌株86(T5Q9),接种到真菌液体培养基中,25℃下,140~160r·min-1培养14~16d,制得液体菌种;
2)菌菇栽培:制备培养基料包,然后灭菌,待培养基料包温度降至25℃以下,使用步骤1)制备的液体菌种进行接种,接种量为(8~11)mL/kg,封好口,置于培养室20~25℃恒温避光培养,相对湿度为60~70%,培养40~50d后,菌丝长满菌袋且生理成熟变浓白后,转入出菇室进行出菇管理,在菌包上割口,出菇室内温度18~20℃,湿度90~95%,白天光照强度200~500lx,夜间无光照,CO2浓度在1000mL/m3以下,培养至采收;
所述步骤2)中培养基的组成按重量份计:棉籽壳30~45份、栗木屑35~45份、麸皮10~20份、红糖1~2份、石膏1~2份,补水至含水量达60~65%,pH自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红艳宫志远黄春燕万鲁长韩建东李瑾姚强杨鹏任海霞王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