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窑炉保温降温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24963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窑炉生产设备或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窑炉保温降温控制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窑炉保温降温控制结构,包括设于窑炉附近的控制塔,设于控制塔内驱动组件和控温组件;塔身内从上到下依次通过两个隔层分割出排气室、回收室、进气室;控温组件包括设置在进气室的底部的圆柱形保温筒,驱动组件包括直线伺服驱动设备、控制杆,以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控制杆上的上端盖、下端盖、活动端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充分考虑了窑炉作业环境以及其作业需求,仅通过单一的直线驱动动作即可实现保温控温作业过程中对不同气体切换以及排放的动作需求,可有效实现多窑炉多生产线的自动化高效化切换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窑炉保温降温控制结构
本技术属于窑炉生产设备或生产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窑炉保温降温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窑炉生产作业过程中,需要对各类原材料或者产品(包括成品以及半成品)进行加热、降温以及保温处理,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原材料,需要进行加热以及保温处理的作业温度、持续时间各不相同,在进行保温或者降温处理过程中,对于部分材料或产品,还需要在特定类型的气体氛围进行持续反应,而前期进行加热处理后产生的废气则需要进行及时清理排放,对于产品多样化、烧制过程要求严格的场合下,作业过程中对保温降温的切换、控制相对复杂,导致窑炉上需要附加多种辅助控制设备,且控制过程复杂,容易发生操作时效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方式简单,体积小巧紧凑,有利于提高窑炉自动化水平,压缩窑炉作业所需空间,降低生产升本的窑炉保温降温控制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一种窑炉保温降温控制结构,包括设于窑炉1附近的控制塔2,以及设于控制塔2内驱动组件和控温组件;所述控制塔2包括竖直且中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窑炉保温降温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窑炉(1)附近的控制塔(2),以及设于控制塔(2)内的驱动组件和控温组件;/n所述控制塔(2)包括竖直且中空的塔身,塔身内从上到下依次通过两个隔层(2d)分割出排气室(2a)、回收室(2b)、进气室(2c);两个隔层(2d)中间分别设置有同轴正对的第一过孔(2e)、第二过孔(2f);所述排气室(2a)上设置有连接至外部废气处理装置的排气口(2g),所述排气室(2a)通过第一过孔(2e)与下方的回收室(2b)连通,回收室(2b)上设置有连接至外部气体回收装置的回收口(2h);所述回收室(2b)通过第二过孔(2f)与下方的进气室(2c)连通,回收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窑炉保温降温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窑炉(1)附近的控制塔(2),以及设于控制塔(2)内的驱动组件和控温组件;
所述控制塔(2)包括竖直且中空的塔身,塔身内从上到下依次通过两个隔层(2d)分割出排气室(2a)、回收室(2b)、进气室(2c);两个隔层(2d)中间分别设置有同轴正对的第一过孔(2e)、第二过孔(2f);所述排气室(2a)上设置有连接至外部废气处理装置的排气口(2g),所述排气室(2a)通过第一过孔(2e)与下方的回收室(2b)连通,回收室(2b)上设置有连接至外部气体回收装置的回收口(2h);所述回收室(2b)通过第二过孔(2f)与下方的进气室(2c)连通,回收室(2b)的侧壁设置有连通至窑炉(1)内部的出气通道(2i);所述进气室(2c)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至外部鼓风机的快速降温通道(2j)以及连接至窑炉(1)内部的进气通道(2k);
所述控温组件包括设置在进气室(2c)的底部的圆柱形保温筒(3),保温筒(3)固定在进气室(2c)的底部,保温筒(3)上端开口并与进气室(2c)连通,保温筒(3)的底部开口并设置有连接至外部惰性气体源的慢速降温通道(2m);保温筒(3)中设置有多孔结构的网状过加热层(4);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控制塔(2)顶部的直线伺服驱动设备(5)、与直线伺服驱动设备的驱动轴连接的控制杆(6),以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控制杆(6)上的上端盖(7)、下端盖(8)、活动端盖(9);上端盖(7)固定设置在控制杆(6)上且位于第一过孔(2e)下方并可随控制杆(6)上移后盖住第一过孔(2e),下端盖(8)固定设置在控制杆(6)上且位于第二过孔(2f...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金山
申请(专利权)人:黄冈市华泰窑炉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