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向异性膜、及各向异性膜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2492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其能够将具有微细的图案的电路电极彼此电连接,且可靠性高。一种各向异性膜,其含有绝缘树脂及颗粒群,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群是用粘结剂将多个颗粒彼此粘结而成的颗粒的群,并且,所述颗粒群规则地排列,且其间隔为1μm~1,000μm。

Anisotropic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nisotropic fil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各向异性膜、及各向异性膜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各向异性膜,尤其涉及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各向异性膜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当将液晶显示器(LCD:LiquidCrystalDisplay)等平板显示器或精密设备的电子零件彼此连接时,使用各向异性导电膜(ACF:AnisotropicConductiveFilm)来取代焊料。所述各向异性导电膜由含有导电性颗粒的绝缘树脂构成,其配置于电路电极之间,能够通过利用加压、加热而进行压接,从而实行电路之间的电连接。作为各向异性导电膜的一般的制造方法,有将绝缘树脂与导电性颗粒混合,并加以涂布的方法。专利文献1中,通过下述方式制造各向异性导电膜:涂布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与环氧树脂的混合物,该混合物含有平均粒径为10μm且最大粒径为15μm的锡铅焊料颗粒。专利文献2中,将平均粒径为2μm的镍颗粒与苯氧基树脂混合,并使用涂布装置,制造各向异性导电膜。专利文献3中,通过下述方式制造各向异性导电膜:将平均粒径为20μm的镀银树脂颗粒混合至绝缘树脂中,并加以涂布。然而,由于这些各向异性导电膜会发生颗粒彼此的凝聚等,而难以使颗粒均匀地分散,因此难以一面维持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平面方向的绝缘性,一面保持目标的导电性区域。若为了防止颗粒彼此凝聚而减少颗粒的浓度,则难以保持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剖面方向的导电性。因此,无法将具有微细的图案的电路电极彼此电连接。专利文献4中报告了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其通过使导电性颗粒吸附在具有比导电性颗粒的粒径更小的孔的多孔板上,并进行转印,从而使导电性颗粒规律地排列。专利文献5中报告了一种各向异性导电膜,其通过在金属模具中排列导电性颗粒,并进行转印,从而使导电性颗粒规律地排列。然而,电路电极以点的方式与导电性颗粒接触并连接,因此有时会因反复的低温、高温的热冲击等而导致不导通。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5485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11271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147832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209454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8-09076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具有微细的图案的电路电极彼此电连接,且可靠性高的各向异性导电膜。此外,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限定于导电性的情况,具有基于颗粒群的微细且正确的图案的各向异性膜。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膜状绝缘树脂组合物中导电性颗粒群以等间隔排列的、可靠性高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的制造方法。进一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限定于导电性的情况,具有基于颗粒群的微细且正确的图案的各向异性膜的制造方法。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为了达成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各向异性膜,其含有绝缘树脂及颗粒群,其中,所述颗粒群是用粘结剂将多个颗粒彼此粘结而成的颗粒的群,并且,所述颗粒群规则地排列,且其间隔为1μm~1,000μm。若是这种各向异性膜,则能够更稳定地连接具有微细的图案的电路电极、或微细的电子零件或元件等。进一步,由于是具有基于颗粒群的微细且正确的图案的各向异性膜,因此能够应用于各种用途。此外,优选所述绝缘树脂与所述颗粒群在-50℃~200℃的范围内的线膨胀系数的差为1~200ppm/K。若设为这样的线膨胀系数的差,则即便温度变化,电子零件也不易从各向异性膜上脱落。进一步,能够将所述粘结剂设为与所述绝缘树脂相同组成的树脂组合物。若使用同种树脂,则粘结剂能够与绝缘树脂相容,且能够提高各向异性膜的强度。此外,能够将所述粘结剂设为与所述绝缘树脂不同组成的树脂组合物。若使用不同种类的树脂,则即便组合物(粘结剂与颗粒的混合物)含有颗粒,仍能够使该组合物与绝缘树脂的线膨胀系数匹配,因此优选。此外,所述颗粒可以是导电性颗粒,所述颗粒群可以是导电性颗粒群。若将颗粒设为这种颗粒,则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各向异性膜制成能够将具有微细的图案的电路电极彼此电连接,且可靠性高的各向异性导电膜。此外,所述颗粒可以是导热性颗粒,所述颗粒群可以是导热性颗粒群。若将颗粒设为这种颗粒,则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各向异性膜制成一种各向异性导热膜。此外,所述颗粒可以是荧光体,所述颗粒群可以是荧光体颗粒群。若将颗粒设为这种颗粒,则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各向异性膜制成一种各向异性荧光体膜。此外,所述颗粒可以是磁性颗粒,所述颗粒群可以是磁性颗粒群。若将颗粒设为这种颗粒,则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各向异性膜制成一种各向异性磁性膜。此外,所述颗粒可以是电磁波吸收填料,所述颗粒群可以是电磁波吸收填料颗粒群。若将颗粒设为这种颗粒,则能够将本专利技术的各向异性膜制成一种各向异性电磁波吸收膜。此外,优选所述各向异性膜的厚度为1μm~2000μm。若是这种各向异性膜,则因绝缘树脂部分与颗粒群的热膨胀系数(CTE)的差所导致的影响较小,因而电子零件变得不易从各向异性膜上脱落。此外,优选所述颗粒的平均粒径以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所测得的中值粒径计为0.01~100μm。若在此范围内,则能够高度填充颗粒。此外,优选所述颗粒群具有1~1000μm的宽度。若在此范围内,则能够活用绝缘树脂与颗粒群各自的优点,因此优选。此外,优选所述颗粒群的宽度为所述颗粒的平均粒径的5倍以上。若在此范围内,则作为颗粒群能够更确实地发挥颗粒的功能,因此优选。此外,优选所述颗粒群的理论平均颗粒数为50~1×109个。若在此范围内,则能够将颗粒群形成为柱状,因此优选。此外,优选所述颗粒群的形状为圆柱状或角柱状。若在此范围内,则变得容易发挥作为颗粒群的功能的各向异性,因此优选。此外,优选所述颗粒群的下表面的面积相对于上表面的面积的比值为0.5~10。若在此范围内,则变得容易发挥作为颗粒群的功能的各向异性,也变得容易制造,因此优选。此外,优选所述颗粒群的厚度为所述各向异性膜的厚度的50%以上。此时,例如,从制作出的各向异性导电膜的上方抵压电极时,容易确保通电。此外,优选所述颗粒群在所述各向异性膜的至少一个表面露出。例如,通过使导电性颗粒群在各向异性导电膜的至少一个表面露出,能够在不以较大的力量热压合各向异性导电膜的情况下,确保导通。此外,优选在所述至少一个表面露出的所述颗粒群的面积比例为20~90%。若在此范围内,则各向异性膜能够保持较高的柔软性,并且能够确实地发挥目标的功能。此外,优选所述绝缘树脂在未固化状态下、在25℃时为塑性的固体或半固体状。若绝缘树脂具有这样的性状,则例如压接电子零件时能够发生变形,并且通过使其完全固化,能够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各向异性膜,其含有绝缘树脂及颗粒群,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群是用粘结剂将多个颗粒彼此粘结而成的颗粒的群,并且,所述颗粒群规则地排列,且其间隔为1μm~1,000μm。/n

【技术特征摘要】
20181121 JP 2018-218535;20181121 JP 2018-218588;201.一种各向异性膜,其含有绝缘树脂及颗粒群,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群是用粘结剂将多个颗粒彼此粘结而成的颗粒的群,并且,所述颗粒群规则地排列,且其间隔为1μm~1,000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树脂与所述颗粒群在-50℃~200℃的范围内的线膨胀系数的差为1~200ppm/K。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是与所述绝缘树脂相同组成的树脂组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是与所述绝缘树脂不同组成的树脂组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是导电性颗粒,且所述颗粒群是导电性颗粒群。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是导热性颗粒,且所述颗粒群是导热性颗粒群。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是荧光体,且所述颗粒群是荧光体颗粒群。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是磁性颗粒,且所述颗粒群是磁性颗粒群。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是电磁波吸收填料,且所述颗粒群是电磁波吸收填料颗粒群。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向异性膜的厚度为1μm~2000μm。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的平均粒径以通过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所测得的中值粒径计为0.01~100μm。


1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群具有1~1000μm的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群的宽度为所述颗粒的平均粒径的5倍以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群的理论平均颗粒数为50~1×109个。


1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群的形状为圆柱状或角柱状。


1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群的下表面的面积相对于上表面的面积的比值为0.5~10。


1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群的厚度为所述各向异性膜的厚度的50%以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群在所述各向异性膜的至少一个表面露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表面露出的所述颗粒群的面积比例为20~90%。


2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树脂在未固化状态下、在25℃时为塑性的固体或半固体状。


2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包含金属颗粒。


22.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树脂含有绝缘无机颗粒。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无机颗粒是白色颜料。


24.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树脂含有中空颗粒。


2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树脂的固化物在10GHz时的介电常数为3.5以下。


2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各向异性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向异性膜是导电膜、导热膜、荧光体膜、磁性膜、电磁波吸收膜、反射膜及中空膜中的任意一种。


27.一种各向异性膜的制造方法,其是制造各向异性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下述工序:
(1)将颗粒与粘结剂混合而制备组合物的工序;及
(2)将所述组合物填充至已施加凹凸图案的模具中,制造多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口洋之盐原利夫柏木努
申请(专利权)人: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