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203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纳米二氧化钛25~35份、玉米多肽23~28份、纳米过氧化钙8~12份、分散剂8~12份和水13~3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合理应用不同成分之间的尺寸效应、量子效应、界面效应、隧道效应,实现了显著的除臭效果。经本发明专利技术空气净化液处理后氨浓度低至0.01mg/m

A kind of nano air deodorizing and purifying liquid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除臭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生活污水恶臭气及工业废气的污染治理早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对恶臭气和废气进行处理的最常见方法为采用除臭净化液,然而,目前市面上除臭净化液虽然种类繁多,但普遍效果不够理想,且因除臭净化液无法回收重复利用,导致空气净化成本较高,不利于产业化推广使用。例如专利CN103933595A公开一种新型复方除臭剂,由茶渣和吸附碳组成覆盖型除臭剂,茶渣和吸附碳按照2-8:1的重量比例均匀混合,施用量为粪量2%,或为采食量的0.4%,于猪舍臭气含量较高时将除臭剂均匀散布于粪尿混合物表面;或茶渣和吸附碳与枯草芽孢杆菌粉混合,制成饲料添加剂型除臭剂。该除臭剂对硫化氢的去除率最高为88%,对氨气的去除率最高为79%,尚无法满足人们的最高需求,且该除臭剂无法回收使用,无形中提高了恶臭气及废气的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纳米二氧化钛25~35份、玉米多肽23~28份、纳米过氧化钙8~12份、分散剂8~12份和水13~36份。优选的,所述分散剂为吐温20。优选的,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为10~40nm。优选的,所述纳米过氧化钙的粒径为30~50nm。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发现,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预处理,可进一步提高空气除臭净化液的除臭效果、稳定性和长效性。具体预处理方法为:取纳米二氧化钛,按料液比1g:10~20ml加入无水乙醇,35~45℃混合均匀,调节pH4.0~5.0,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和硅烷偶联剂KH-570,混合均匀后在在温度45~55℃且转速700~800rpm的条件下分散30~50min,然后烘干、过滤,得10~20nm纳米二氧化钛。优选的,所述烘干为先60℃预烘20~30min,然后80~90℃烘2.5~3h。优选的,所述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的pH为7.5~8.0。优选的,羧甲基纤维素、硅烷偶联剂KH-570与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0.010~0.012):1:(80~100)。本专利技术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的制备方法极为简单,仅需将配方量的各组分混合,于800~1200rpm搅拌10~15min即可。本专利技术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的除臭原理是: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能迅速包裹空气中的异味分子,二者发生耦合作用,穿透分子内部,分解破坏异味分子结构,臭味分子被中和降解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有机物排放,变恶臭、异味为无臭无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合理应用不同成分之间的尺寸效应、量子效应、界面效应、隧道效应,实现了显著的除臭效果。经本专利技术空气净化液处理后氨浓度低至0.01mg/m3,硫化氢浓度低至0.002mg/m3,臭气浓度低至118。本专利技术的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可回收利用,使用回收的净化液处理臭气仍能得到较好的除臭效果,处理后氨浓度仍然低至0.02mg/m3,硫化氢浓度仍然低至0.01mg/m3。本专利技术原料易得,成本较低,除臭效果显著,且制备方法简便,便于产业化推广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纳米二氧化钛(粒径为40nm)35份、玉米多肽23份、纳米过氧化钙(纳米过氧化钙的粒径为50nm)12份、分散剂(吐温80)12份和水18份。所述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的pH为7.5。本专利技术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的制备方法:将配方量的各组分混合,于800rpm搅拌15min即可。实施例2一种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纳米二氧化钛(粒径为10nm)35份、玉米多肽23份、纳米过氧化钙(粒径为30nm)12份、分散剂(吐温80)12份和水18份。所述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的pH为7.5。本专利技术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的制备方法:将配方量的各组分混合,于800rpm搅拌15min即可。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所述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的pH为6.0。实施例4一种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纳米二氧化钛25份(粒径为40nm)、玉米多肽28份、纳米过氧化钙(粒径为50nm)8份、分散剂(吐温20)8份和水31份。所述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的pH为8.0。本专利技术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的制备方法:将配方量的各组分混合,于1200rpm搅拌15min即可。实施例5实施例5与实施例4的区别是: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预处理:取纳米二氧化钛,按料液比1g:10ml加入无水乙醇,35℃混合均匀,调节pH5.0,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和硅烷偶联剂KH-570,羧甲基纤维素、硅烷偶联剂KH-570与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0.010:1:100,混合均匀后在在温度55℃且转速800rpm的条件下分散30min,然后先60℃预烘30min,然后90℃烘3h,过滤,得20nm纳米二氧化钛。实施例6实施例6与实施例4的区别是:对纳米二氧化钛进行预处理:取纳米二氧化钛,按料液比1g:20ml加入无水乙醇,45℃混合均匀,调节pH4.0,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和硅烷偶联剂KH-570,羧甲基纤维素、硅烷偶联剂KH-570与纳米二氧化钛的质量比为0.012:1:80,混合均匀后在在温度45℃且转速700rpm的条件下分散50min,然后先60℃预烘20min,然后80℃烘2.5h,过滤,得10nm纳米二氧化钛。对比例1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是:一种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纳米二氧化钛50份、玉米多肽20份、纳米过氧化钙12份、分散剂12份和水6份。对比例2对比例2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主要区别是:玉米多肽替换为大豆多肽。实验例1:除臭效果检测项目名称:某橡胶厂干胶烘干生产线除臭1.实验装置:设计除臭装置,外形尺寸为圆柱形,直径1米×高4.5米,除臭原理是由收集风管把废臭气引入装置内,臭气由下向上流向,除臭剂按1:1000倍加水稀释后从上向下喷雾,废臭气与除臭剂两相充分接触吸收中和反应,废臭气经降解净化后排放。除臭装置处理量为1000m3/h臭气停留时间为约60秒,臭气进口流速约3.5m/s。2.检测方法、检出限和方法来源表13.检测结果表2实验例2:回收空气净化液除臭效果检测检测方法与实验例1相似,区别是在实验例1除臭处理2天后,将从除臭装置底部收集而得的空气净化液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纳米二氧化钛25~35份、玉米多肽23~28份、纳米过氧化钙8~12份、分散剂8~12份和水13~36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分:纳米二氧化钛25~35份、玉米多肽23~28份、纳米过氧化钙8~12份、分散剂8~12份和水13~36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吐温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为10~40n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过氧化钙的粒径为30~50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空气除臭净化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二氧化钛经过以下处理:取纳米二氧化钛,按料液比1g:10~20ml加入无水乙醇,35~45℃混合均匀,调节pH4.0~5.0,加入羧甲基纤维素和硅烷偶联剂KH-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沐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保斯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