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96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9 16: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包括本体及上包覆层、下包覆层,所述下包覆层由两侧向上延伸形成包折部,所述包折部覆盖于上包覆层上,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主吸收芯层、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下高吸收树脂层、底层木浆纤维层,所述主吸收芯层至少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木浆纤维层、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下层木浆纤维层,所述本体上设有左右两列导流槽,各列导流槽由复数个导流短槽组成,所述包折部、上包覆层于导流短槽的位置处下陷,且包折部与下包覆层存在相互粘合的部位。其解决了现有多层次复合吸收芯体在二次以上吸收时难以提高横向扩散效果及透气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次性卫生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
技术介绍
本申请人于:CN201810863864.4公开一种纸尿裤吸收芯体,包括本体及覆盖于本体上表面的上包覆层、覆盖于本体下表面的下包覆层,所述下包覆层由两侧向上延伸形成包折部,所述包折部覆盖于上包覆层上,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复数层木浆纤维层、第一混合层,各木浆纤维层之间设有第二混合层,所述本体上设有贯穿的导流槽,所述包折部、上包覆层于导流槽的位置上下陷,且包折部与下包覆层粘合。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吸收效果不好、容易反渗、容易起坨断棉的技术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本申请人发现,目前国内的芯体在一次吸收尿液、体液之后,即在各个层次的吸收稳定之后,二次以上吸收时,往往很难令吸收部位的扩散更大。这样就会导致在一次吸收之后,吸收所覆盖的范围就限定了吸收芯的吸收部位,这样就会降低吸收芯的利用率。因此,第二次及以上吸收时,如何提高横向、纵向扩散效果也就成为了本申请人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其解决了现有多层次复合吸收芯体在二次以上吸收时难以提高横向扩散效果的技术问题,芯体的利用率较低,无法达到较高的利用率水平,如80%以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包括本体及覆盖于本体上表面的上包覆层、覆盖于本体下表面的下包覆层,所述下包覆层由两侧向上延伸形成包折部,所述包折部覆盖于上包覆层上,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主吸收芯层、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下高吸收树脂层、底层木浆纤维层,所述主吸收芯层至少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木浆纤维层、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下层木浆纤维层,所述本体上设有左右两列导流槽,各列导流槽由复数个导流短槽组成,所述包折部、上包覆层于导流短槽的位置处下陷,且包折部与下包覆层存在相互粘合的部位。进一步的,各导流短槽采用热压合或胶粘或超声波压合的方式成型,各导流短槽底部上设有复数个热压区,各热压区沿本体长度方向依次左右错位设置。进一步的,各导流短槽上位于相邻热压区之间形成用于连接导流短槽两侧的连接部。进一步的,所述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内还设有一层中层木浆纤维层。进一步的,所述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内均匀分布地嵌设有SAP颗粒。进一步的,所述上包覆层和/或下包覆层为无纺布或膨化纸。进一步的,所述包折部延伸入上包覆层于两导流槽之间的区域上,且包折部的端部与上包覆层粘合。进一步的,所述上层木浆纤维层混入聚四氟乙烯纤维形成混合层,混合的重量比为20~50:1,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为螺旋卷曲短纤维。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主吸收芯层、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下高吸收树脂层、底层木浆纤维层,所述主吸收芯层至少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木浆纤维层、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下层木浆纤维层,所述本体上设有左右两列导流槽,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在一次吸收时实现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实现快速、大量吸收,而下高吸收树脂层实现小部分吸收。并且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这种吸收趋于稳定之后,进行二次吸收时,液体的吸收方式将改变。第一种方式是由导流槽迅速扩散给下高吸收树脂层及下层木浆纤维层,而下层木浆纤维层具有较好的横向扩散效果,这个时候会将液体扩散至几乎整个本体,然后向上在此传导给下高吸收树脂层,从而实现快速吸收、锁水的目的。第二种方式是由上至下经过上层木浆纤维层、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下层木浆纤维层到达蓬松无纺布或导流无纺布层,然后再次下渗,被下高吸收树脂所吸收,这种方式在进行时,会由于上层木浆纤维、下层木浆纤维的作用也起到一定的横向扩散效果,从而可以实现本体的利用率的提高。相较于现有的吸收芯,本吸收芯的上层木浆纤维为植物纤维,其可以有效吸收SAP残留单体,这些SAP残留单体主要是指SAP中未聚合的,或者后期产生的残余丙烯酸单体,丙烯酸对皮肤具有刺激性,如果SAP中残留单体过多会对婴儿皮肤造成伤害,婴儿如果长时间佩戴纸尿裤残留单体过多会导致红屁股。2、各列导流槽由复数个导流短槽组成,这样的目的在于减少芯体在吸收后结团,而且导流短槽可以有效实现在二次吸收时配合下层木浆纤维层、下高吸收树脂层的快速扩散、吸收。3、各导流短槽采用热压合或胶粘或超声波压合的方式成型,各导流短槽底部上设有复数个热压区,各热压区沿本体长度方向依次左右错位设置,这样就会使得热压区的周沿形成了包折部与下包覆层的粘合位置,这种不完全穿透的目的,是使得,各导流短槽上位于相邻热压区之间形成用于连接导流短槽两侧的连接部,这样液体在导流短槽处就会沿着连接部四处扩散,从而使得本体的快速扩散能力加强,透气能力提高,而且本体中部的液体会有上至下扩散,在下层木浆纤维层中部时又会向两侧扩散,从而实现一个较好的横向扩散效果。4、所述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内还设有一层中层木浆纤维层,这样设置可以有利于横向扩散效果的增加,也有利于防止反渗。中层木浆纤维层实现了上下隔离,从而使得锁水的部位不会聚集在上层木浆纤维层的下端面上。5、所述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内均匀分布地嵌设有SAP颗粒,这样的SAP颗粒的设置,可以实现较好的引流效果,可以使得液体有一个由上至下快速渗透的趋势,从而有利于液体的吸收,而且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可以提高穿着的舒适度。成型时,SAP颗粒是均匀撒播在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上的,然后通过高频振荡的方式,使得SAP颗粒嵌入至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内。从而形成一个可以实现有效透气、柔软度高、可以提高下渗效果的中间层。6、所述包折部延伸入上包覆层于两导流槽之间的区域上,且包折部的端部与上包覆层粘合,这样的目的在于减少包折部与导流槽的不贴合,减少因为包折部与上包覆层之间存在间隙而存在空气,从而降低导流效果;7、所述上层木浆纤维层混入聚四氟乙烯纤维形成混合层,混合的重量比为20~50:1,所述聚四氟乙烯纤维为螺旋卷曲短纤维。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得上层木浆纤维层有一定的疏水性能,但是这个疏水性能会提高液体的下渗速度,减少液体的滞留时间,而且可以扩大上层木浆纤维的透气性能,减少液体的反渗。同时,可以很好地实现SAP溶出物与皮肤的接触,减少红屁股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导流短槽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蓬松无纺布层布设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下高吸收树脂层与底层木浆纤维层布设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未设置导流短槽部位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包括本体及覆盖于本体上表面的上包覆层1、覆盖于本体下表面的下包覆层2,所述上包覆层1和/或下包覆层2为无纺布或膨化纸,本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包括本体及覆盖于本体上表面的上包覆层、覆盖于本体下表面的下包覆层,所述下包覆层由两侧向上延伸形成包折部,所述包折部覆盖于上包覆层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主吸收芯层、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下高吸收树脂层、底层木浆纤维层,所述主吸收芯层至少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木浆纤维层、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下层木浆纤维层,所述本体上设有左右两列导流槽,各列导流槽由复数个导流短槽组成,所述包折部、上包覆层于导流短槽的位置处下陷,且包折部与下包覆层存在相互粘合的部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包括本体及覆盖于本体上表面的上包覆层、覆盖于本体下表面的下包覆层,所述下包覆层由两侧向上延伸形成包折部,所述包折部覆盖于上包覆层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主吸收芯层、蓬松无纺布层或导流无纺布层、下高吸收树脂层、底层木浆纤维层,所述主吸收芯层至少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木浆纤维层、木浆纤维与高吸收树脂混合层、下层木浆纤维层,所述本体上设有左右两列导流槽,各列导流槽由复数个导流短槽组成,所述包折部、上包覆层于导流短槽的位置处下陷,且包折部与下包覆层存在相互粘合的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其特征在于:各导流短槽采用热压合或胶粘或超声波压合的方式成型,各导流短槽底部上设有复数个热压区,各热压区沿本体长度方向依次左右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3D立体吸收芯体,其特征在于:各导流短槽上位于相邻热压区之间形成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金彪谢绍明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优立佳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