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12110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上部设置有上连接套,所述桩体的下部设置有下连接套,所述上连接套的下部且位于下连接套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主筋,所述有主筋的右侧设置有内箍筋,所述主筋的右侧设置有外箍筋,所述外箍筋的左侧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左侧且位于内箍筋的右侧设置有预应力套,所述下连接套的上部且位于上连接套的下部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上连接套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使用多个连接的方式降低较长混凝土桩搬运的困难过程,降低施工时的困难程度,在多个预应力混凝土桩搭接使也能很好的保证使用性能,在具有较大受压剪的能力的同时,生产制造也更为方便。

A prestressed concrete p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
技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是为了弥补混凝土过早出现裂缝的现象,在构件使用(加载)以前,预先给混凝土一个预压力,即在混凝土的受拉区内,用人工加力的方法,将钢筋进行张拉,利用钢筋的回缩力,使混凝土受拉区预先受压力。这种储存下来的预加压力,当构件承受由外荷载产生拉力时,首先抵消受拉区混凝土中的预压力,然后随荷载增加,才使混凝土受拉,这就限制了混凝土的伸长,延缓或不使裂缝出现,这就叫做预应力混凝土。在传统的施工中经常使用较长的混凝土管桩,这些混凝土管桩普遍较长,因此在搬运,使用时都不是太方便,随着长度的增大不能很好地保障混凝土管桩的受压与剪的能力,在整体生产时,加工难度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上部设置有上连接套,所述桩体的下部设置有下连接套,所述上连接套的下部且位于下连接套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主筋,所述有主筋的右侧设置有内箍筋,所述主筋的右侧设置有外箍筋,所述外箍筋的左侧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左侧且位于内箍筋的右侧设置有预应力套,所述下连接套的上部且位于上连接套的下部设置有混凝土层,所述上连接套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通过螺栓与上连接套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预应力套包括外圈,内圈,加强板,所述外圈的内侧通过加强板与内圈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的数量有六个且均匀分布,所述预应力套的数量有三个。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下连接套的下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的数量有六个,所述下连接套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连接套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槽,所述连接头的外表面且位于下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槽与第二连接槽通过夹紧箍相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连接套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的数量有六个且均匀分布。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上连接套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与下连接套的上内螺纹相配合。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与传统技术相比,该预应力混凝土桩有更强的承受压力与剪力的能力,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建筑施工场所,通过多个预应力混凝土桩相搭接,并且搭接时也能满足连接部分的受力要求,在连接孔内加入不同的连接物体,可以使预应力混凝土桩之间具有特殊性能,这种预应力混凝土桩自身比较端,因此有优良的搬运性能,可大大节省人力,提高施工效率,这种预应力混凝土桩的连接式设计有利于加工生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正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的预应力套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的连接头示意图。图例说明:1、桩体;2、上连接套;3、下连接套;4、主筋;5、内箍筋;6、外箍筋;7、加强筋;8、预应力套;9、混凝土层;10、连接头;11、螺栓;12、外圈;13、内圈;14、加强板;15、第一连接孔;16、内螺纹;17、第一连接槽;18、第二连接槽;19、夹紧箍;20、第二连接孔;21、外螺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包括桩体1,桩体1的上部设置有上连接套2,桩体1的下部设置有下连接套3,上连接套2的下部且位于下连接套3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主筋4,起承受压力的作用,有主筋4的右侧设置有内箍筋5,提供向外的预应力,主筋4的右侧设置有外箍筋6,提供向内的预应力,外箍筋6的左侧设置有加强筋7,进一步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桩的受压剪力的能力,加强筋7的左侧且位于内箍筋5的右侧设置有预应力套8,下连接套3的上部且位于上连接套2的下部设置有混凝土层9,起支撑受压的作用,上连接套2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头10,连接头10通过螺栓11与上连接套2相连接。预应力套8包括外圈12,内圈13,加强板14,用来提高预应力,增加其小变形恢复性,外圈12的内侧通过加强板14与内圈13的外侧固定连接,加强板14的数量有六个且均匀分布,预应力套8的数量有三个,下连接套3的下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15,保证多个混凝土桩搭接后仍能满足使用要求,第一连接孔15的数量有六个,下连接套3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16,上连接套2的外部设置有第一连接槽17,连接头10的外表面且位于下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槽18,第一连接槽17与第二连接槽18通过夹紧箍19相连接,夹紧箍19用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上连接套2的上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20,第二连接孔20的数量有六个且均匀分布,上连接套2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21,外螺纹21与下连接套3的上内螺纹16相配合。工作原理:该种预应力混凝土桩由上连接套2、下连接套3、主筋4构成主要受力骨架,使用加强筋7提高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抗压能力,由内箍筋5提供向外的预紧力,外箍筋6提供向内的预紧力,预应力套8将主筋4,内箍筋5,外箍筋6,加强筋7包裹在内部增加预应力混凝土桩在受压受剪后的恢复力并且进一步提高预紧力,多个预应力套8使预应力达到最佳,下连接套3上的内螺纹16与连接头10上的外螺纹21相连接,为较深施工时搭接成为较长的预应力混凝土桩提供方便,下连接套3上第一连接孔15与上连接套2上的外螺纹21用来提高搭接的可靠性并增加连接物保证连接后可以满足受力要求,通过螺栓11将上连接套2与连接头10相连接,在夹紧箍19的作用下保证连接后的使用性能。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包括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上部设置有上连接套(2),所述桩体(1)的下部设置有下连接套(3),所述上连接套(2)的下部且位于下连接套(3)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主筋(4),所述有主筋(4)的右侧设置有内箍筋(5),所述主筋(4)的右侧设置有外箍筋(6),所述外箍筋(6)的左侧设置有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的左侧且位于内箍筋(5)的右侧设置有预应力套(8),所述下连接套(3)的上部且位于上连接套(2)的下部设置有混凝土层(9),所述上连接套(2)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头(10),所述连接头(10)通过螺栓(11)与上连接套(2)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包括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上部设置有上连接套(2),所述桩体(1)的下部设置有下连接套(3),所述上连接套(2)的下部且位于下连接套(3)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主筋(4),所述有主筋(4)的右侧设置有内箍筋(5),所述主筋(4)的右侧设置有外箍筋(6),所述外箍筋(6)的左侧设置有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的左侧且位于内箍筋(5)的右侧设置有预应力套(8),所述下连接套(3)的上部且位于上连接套(2)的下部设置有混凝土层(9),所述上连接套(2)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头(10),所述连接头(10)通过螺栓(11)与上连接套(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套(8)包括外圈(12),内圈(13),加强板(14),所述外圈(12)的内侧通过加强板(14)与内圈(13)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14)的数量有六个且均匀分布,所述预应力套(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何艳
申请(专利权)人:金湖县金苹果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