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
技术介绍
预应力混凝土是为了弥补混凝土过早出现裂缝的现象,在构件使用(加载)以前,预先给混凝土一个预压力,即在混凝土的受拉区内,用人工加力的方法,将钢筋进行张拉,利用钢筋的回缩力,使混凝土受拉区预先受压力。这种储存下来的预加压力,当构件承受由外荷载产生拉力时,首先抵消受拉区混凝土中的预压力,然后随荷载增加,才使混凝土受拉,这就限制了混凝土的伸长,延缓或不使裂缝出现,这就叫做预应力混凝土。在传统的施工中经常使用较长的混凝土管桩,这些混凝土管桩普遍较长,因此在搬运,使用时都不是太方便,随着长度的增大不能很好地保障混凝土管桩的受压与剪的能力,在整体生产时,加工难度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桩体,所述桩体的上部设置有上连接套,所述桩体的下部设置有下连接套,所述上连接套的下部且位于下连接套的下部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包括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上部设置有上连接套(2),所述桩体(1)的下部设置有下连接套(3),所述上连接套(2)的下部且位于下连接套(3)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主筋(4),所述有主筋(4)的右侧设置有内箍筋(5),所述主筋(4)的右侧设置有外箍筋(6),所述外箍筋(6)的左侧设置有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的左侧且位于内箍筋(5)的右侧设置有预应力套(8),所述下连接套(3)的上部且位于上连接套(2)的下部设置有混凝土层(9),所述上连接套(2)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头(10),所述连接头(10)通过螺栓(11)与上连接套(2)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包括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桩体(1)的上部设置有上连接套(2),所述桩体(1)的下部设置有下连接套(3),所述上连接套(2)的下部且位于下连接套(3)的下部固定连接有主筋(4),所述有主筋(4)的右侧设置有内箍筋(5),所述主筋(4)的右侧设置有外箍筋(6),所述外箍筋(6)的左侧设置有加强筋(7),所述加强筋(7)的左侧且位于内箍筋(5)的右侧设置有预应力套(8),所述下连接套(3)的上部且位于上连接套(2)的下部设置有混凝土层(9),所述上连接套(2)的上部设置有连接头(10),所述连接头(10)通过螺栓(11)与上连接套(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套(8)包括外圈(12),内圈(13),加强板(14),所述外圈(12)的内侧通过加强板(14)与内圈(13)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14)的数量有六个且均匀分布,所述预应力套(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何艳,
申请(专利权)人:金湖县金苹果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