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970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水器,包括外壳、发泡层、内胆、进水绝缘管及出水绝缘管,外壳上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进水绝缘管包括设于热水器内胆外的进水管、设于内胆内与进水管连通的内管及套设于内管外部的套管,进水管与内管之间通过螺头相连通,内管与套管之间形成空隙,主要特点为,套管周壁设有分散式出水孔,套管下端与内管之间的空隙设有定位凸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于进水绝缘管和出水绝缘管的螺头上对应外壳进出水孔设有多个定位筋,避免了进出水管和外壳进出水孔的偏心。(*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水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水器,尤其是一种具有能缓解进水冲击力、使内胆定位功能的进水绝缘管的热水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热水器走进了千家万户,热水器虽然有很多种类,但是大部分都有贮水内胆及进出水管,但是现有的进水管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现有封闭式储水式热水器的注水过程为:冷水从进水管进水口8’处沿如图1所示水路(图示进冷水方向)进入进水管4’,然后从进水管出水口9’处出来、进入内胆3’。由于进水(一般为自来水)存在压力(自来水压力一般为0.05-0.3Mpa),再加上进水绝缘管内径较细(为8mm左右),所以水在从进水管出水口处流出的时候会具有很大的冲击力,由于进水管出水口9’离内胆内壁7’的距离很短,只有大约40mm,这样从进水管出水口9’流出的水将会直接冲击到内胆内壁7’,由于反作用力的作用这些水会被内胆内壁7’直接向上反弹,冲击内胆内壁7’的上面部分,发散开来。我们知道:在封闭式储水式热水器的出水阀门关闭,让热水器处于加热的工作状态下时,由于温度高的水的密度小、温度低的水的密度大,此时温度高的水会浮在上面、温度低的水会沉到下部,从而形成温度高、温度低水(热冷水)的分层。如果此时用户打开热水器的出水阀门,在热水从出水管5’处流出的同时,冷水就会从进水管进水口8’处进入进水管4’,当冷水从进水管出水口9’处冲出的时候,便会出现上面分析的情况,出水阀门水流量越大,冷水从进水管出水口9’处冲击内胆内壁7’的力量就越大,冷水直接被反弹冲击到热水器内胆3’的上面部分就越多,于是整个内胆3’里面冷热水的分层就会被破坏,内胆3’上部分水温会下降,甚至从出水管5’流出的水直接就是未充分被加热、混合的冷水。如果此时用户在使用热水器,那么用户就会感觉到水温下降迅速、或者忽冷忽热,而此时内胆中实际的热水可能还很多,这样给用户造成不便的同时还会-->浪费热水。如,申请号为01269174.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防触电式电热水器,它包括外壳、内胆,进出水管、出水衬管和进水衬管,其中,所述的一种进水管结构为:有一套管将进水直管在内胆中的管体部分罩装,两水管为一体式或在其结合面通过紧固件固定,进水管直管靠近顶部的管壁上开有通孔,两水管之间的空隙为水流通道,套管下端的出水口与内胆相通。其次,现有封闭式储水式热水器,为了达到好的保温效果,一般采用整体发泡技术。按照目前的生产工艺是先将内胆3’放入热水器外壳1’,然后装上进水管4’、出水管5’。再在外壳1’和内胆3’间的发泡层2’里注入发泡料(液态),混合后的发泡料在短时间内会急剧膨涨,显然现有的工艺决定了发泡料只可能从一个方向注入发泡层,这就造成了发泡的过程中内胆中桶、下封头受力的不均衡,于是内胆3’的位置会偏移,当发泡料固化后,外壳进水孔11’、出水孔10’和进水管4’、出水管5’就会不同心(如图2所示),这会给后面的工序造成相当大的麻烦,比如进水绝缘管上的电极会被外壳割破镁棒无法安装、防电墙装示罩和进出水绝缘管配和不正、不在热水器的正下方,售后在换镁棒的时候无法卸下镁棒等问题的发生。给生产和售后维修造成一些不便。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缓解进水冲击力、使内胆定位功能的进水绝缘管。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进水管的热水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技术方案的基本构思是:一种热水器,包括外壳、发泡层、内胆、进水绝缘管及出水绝缘管,外壳上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的进水绝缘管,包括设于热水器内胆外的进水管、设于内胆内与进水管连通的内管及套设于内管外部的套管,进水管与内管之间通过螺头相连通,内管与套管之间形成空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周壁设有分散式出水孔。所述的内管与进水管连通的一段其管壁直径小于另一段管壁直径,两段内管之间设有倒置圆台形的管壁直径变化过渡管。-->所述的内管顶端设有堵头,套管顶端通过焊接或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或一体式与内管顶端套连接。所述的套管底端与内管之间连接设有定位凸台,其连接方式为焊接或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或一体式连接,以使得套管与内管之间形成一可缓解水流的空间。于所述的内管中间设有将内管空间分为两部分的分流板,以使得管体内腔形成一条折叠往返式水路,水流通路呈倒U形。所述的分流板于管壁直径变化过渡管下端弯折与内管固定连接,于连接处上方即管壁直径变化过渡管上端开设有进水管出水口,即,进水管出水口置于套管与内管之间可缓解水流的空间内,所述的出水口设于距内管下端的长度L与内管长度H满足1/3H≤L≤2/3H,最优设于内管中间位置。一种热水器,包括外壳、发泡层、内胆、进水绝缘管及出水绝缘管,外壳上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的进水绝缘管,包括设于热水器内胆外的进水管、设于内胆内与进水管连通的内管及套设于内管外部的套管,进水管与内管之间通过螺头相连通,内管与套管之间形成折叠往返式水路,套管顶端设有堵头,套管与内管通过平衡销定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周壁设有分散式出水孔。所述的套管套在内管外部与内管顶端于套管腔体内形成空隙作为折叠往返式水路流通的出水口,水流通路呈M形,套管底端与内管之间连接设有定位凸台,其连接方式为焊接或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或一体式连接,以使得套管与内管之间形成一可缓解水流的空间。所述的分散式出水孔设于邻近进水管的一端套管管壁上。于所述的进水绝缘管及出水绝缘管螺头上对应热水器外壳进水孔及出水孔处至少设有2处可固定内胆不发生偏移的定位筋,最优为6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能缓解进水冲击力、使内胆定位功能的进水绝缘管,包括设于热水器内胆外的进水管、设于内胆内与进水管连通的内管及套设于内管外部的套管,内管与套管之间形成折叠往返式水路,其主要特点为,所述的套管周壁设有分散式出水孔。其中,套管底端与内管之间连接设有定位凸台,其连接方式为焊接或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或一体式连接,以使得套管与内管之间形成一-->可缓解水流的空间。采用本结构的进水绝缘管可以有效的防止进水绝缘管中的冷水在进入内胆时由于受到外部的压力(自来水压力),而直接冲入内胆的顶部,以至于破坏内胆内部的冷水、热水分层,从而保证在加热、用热水的过程中热水在顶部,冷水在底部,减少热水的浪费。另外,本技术所述的设有上述结构的热水器,还包括外壳、发泡层、内胆及出水绝缘管,外壳上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的进水管及出水管螺头上对应热水器外壳进水孔及出水孔处至少设有2处可固定内胆不发生偏移的定位筋,最优为6处。它可以防止热水器在生产线发泡的过程中,由于发泡料急剧膨胀而导致的内胆进出水管和外壳进出水管孔的偏心而影响后续工序、售后维修的情况发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所述热水器及进水管的剖面结构视图;图2是现有技术所述热水器的外部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热水器及进水管的剖面结构视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进水管的外部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进水管的剖面结构视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热水器的外部结构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进水管另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视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水器,包括外壳、发泡层、内胆、进水绝缘管及出水绝缘管,外壳上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的进水绝缘管,包括设于热水器内胆外的进水管、设于内胆内与进水管连通的内管及套设于内管外部的套管,进水管与内管之间通过螺头相连通,内管与套管之间形成空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周壁设有分散式出水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水器,包括外壳、发泡层、内胆、进水绝缘管及出水绝缘管,外壳上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的进水绝缘管,包括设于热水器内胆外的进水管、设于内胆内与进水管连通的内管及套设于内管外部的套管,进水管与内管之间通过螺头相连通,内管与套管之间形成空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周壁设有分散式出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与进水管连通的一段其管壁直径小于另一段管壁直径,两段内管之间设有倒置圆台形的管壁直径变化过渡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管顶端设有堵头,套管顶端固定连接或一体式与内管顶端套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底端与内管之间连接设有定位凸台,套管与内管之间形成一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的内管中间设有将内管空间分为两部分的分流板,以使得管体内腔形成一条折叠往返式水路,水流通路呈倒U形。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或5所述的热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流板于管壁直径变化过渡管下端弯折与内管固定连接,于连接处上方即管壁直径变化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京岩王任华孙强蔡想周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公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5[中国|青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