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松寿专利>正文

家用湿垃圾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955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7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家用湿垃圾垃圾桶,由嵌套的内外桶体组成,外桶底部设置可开启的带密封与锁定机构的桶底,内桶顶部设置投料口,底部设置过料通道;所述内桶下部还设置有可沿外桶内壁推移的活塞体;所述过料通道设置有带手柄的塞盖,所述塞盖与内桶之间设置可快拆锁定装置;所述桶底一侧设置铰链,另一侧设置有拉压紧装置以及锁止机构;所述拉压紧装置为连接连杆的带手柄滑块,滑块对应设置有滑轨槽,滑轨槽末端逆转呈弧形倒折,形成锁止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设置有方便推拉移动的拉杆柄、框架、车轮、支腿以及的定位托脚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室内湿垃圾密闭存放以及湿垃圾便捷卫生投放的问题。

Household wet trash c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家用湿垃圾垃圾桶
本技术涉及环卫垃圾分类、垃圾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捷卫生,便于湿垃圾投放的家用湿垃圾垃圾桶。
技术介绍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率先开始垃圾分类投放工作,将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污染危险”四大类,在居住生活社区设置垃圾分类定时投放;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但是现有的家庭垃圾桶无法满足便捷卫生等要求,具体表现为:现有家用垃圾桶基本上是套袋敞开式的,垃圾袋自身按分类标准是属于干垃圾,而垃圾袋里面的厨余垃圾则属于湿垃圾,在投放的时候必须按要求将塑料垃圾袋破袋后单独倒出湿垃圾到湿垃圾投放桶,后将垃圾袋沥干后再投入干垃圾投放桶;实践中,破袋环节是相当尴尬不便的,撕开厨余垃圾袋的瞬间往往是垃圾汁液四处飞溅,臭气熏天;手、肢体或衣服不可避免的被污染;根据相关新闻报道,市民对此怨声载道;为此有必要根据当下的垃圾分类投放的实际需要设计一款便于投料、便于投放、便捷卫生密闭式湿垃圾垃圾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设计了一款全新的家用湿垃圾垃圾桶,在垃圾投料后及时密闭垃圾桶,在投料时候又可以便捷开启投料口;避免了湿垃圾发酵后的臭味散发以及引来蚊虫蟑螂等危害;而进行垃圾户外分类投放时,又可以通过车轮轻松拖行至户外垃圾投放点;将本技术家用湿垃圾垃圾桶定位在湿垃圾投放桶上,解锁开启桶底,通过推动内桶像注射器一样将湿垃圾全部排出,解决了目前“垃圾破袋”引发的污染与不适。如附图1至6所示,本技术主要由由嵌套的内外桶体组成,所述外桶23底部设置可开启的带密封与锁定机构的桶底22,此处所述带密封的桶底使得桶内垃圾不能泄漏流出,密封可通过对接外桶23下沿的环形密封圈来实现;所述锁定机构是将桶底锁定在桶底22的底部,并能将密封圈压紧起到密封作用;所述内桶24顶部设置投料口,该投料口可以敞开,也可以设置一个封盖;此处所述内桶底部设置过料通道,所述过料通道是垃圾投料后从内桶24流到外桶23内的通道;所述过料通道的概念即包含通畅的过道的情形,也包括在通道内设置闸阀或其他过渡机构的情形;所述内桶24下部还设置有可沿外桶23内壁推移的活塞体29;所述活塞体29可以是单独的零件,也可以是内桶自身,即此处活所述塞体的概念范围包括内桶自身作为活塞体的情形;不过从垃圾桶的工业产品实际工艺以及成本考量,单独设置活塞体零件并通过在活塞与活塞壁体之间添加密封圈等方式会有更好的密封效果与成本优势。如附图2至6所示,前述过料通道入口处还可设置为漏斗形态的导流口以便湿垃圾顺利滑入;前述过料通道如果是通畅过道的情形,可以增加设置带手柄的塞盖28,塞盖贴合过料通道入口壁,对下方桶体形成密封,该塞盖依靠自身重力亦可以达到密封以及推进活塞的目的,但为了更好的压紧密封以及方便推进活塞时候不宜掉落,在所述塞盖与内桶之间增加设置可快拆锁定装置;该可快拆锁定装置281选择采用在内桶24边沿间歇设置外翻边的形式,对应塞盖的手柄两侧设置倒扣,即类似高压锅锅盖的卡接形式。当需要投入垃圾时,需要反向旋动解锁塞盖的手柄解锁,并拉出塞盖,投入垃圾,后将塞盖放入内桶24,平时家用状态也可以不用锁定塞盖,这样依靠塞盖自身重力即可达到很好的密封,当需要进行垃圾投放的时候是有必要进行锁定的,这样避免投放时候垃圾桶水平抬起后塞盖脱落或垃圾从过料通道反向泄漏出。如附图7所示,所述桶底22一侧设置铰链,所述桶底锁定机构为连接桶底的连杆275,以及设置在连杆另一侧的拉紧或压紧装置以及锁止机构;常用机构如带旋钮的螺杆;考虑到解锁与锁定的快捷便利,本技术提出了如下拉紧锁止机构:所述拉紧装置为连接连杆的带手柄滑块27,带手柄滑块27上设置有前滑轴273,后滑轴274;所述滑块对应在外桶外部设置有滑轨槽271,滑轨槽可以直接设置在外部框架25上;所述滑轨槽271末端逆转呈弧形倒折272,该弧形倒折的轨迹使得桶底22被带手柄滑块27拉到密封位置后,后滑轴274绕前滑轴273周转一定角度后形成凸轮效应,形成锁止机构;该过程中,前滑轴273被拉出一段位移,以此通过连杆275拉紧桶底22通过密封圈密闭贴合在外桶23下边沿上,达到密封效果。如附图10、附图11所示,所述过料通道还可以由活塞体29上开缺的过料孔291、内桶24底部开缺的进料孔241,以及过料孔291与进料孔241之间设置的可开启与闭合的闸门组合而成。所述闸门可以是通过旋转内桶一定角度的方式实现,即过料孔291与进料孔241各设置为对应连通的单侧的通孔,当旋转内桶使得通孔对位时过料通道连通,垃圾可以落入;当旋转内桶使得通孔错位时过料通道不连通,形成落入垃圾的密封;所述内桶与活塞体之间设置内桶旋转的支撑轴用于支撑内桶转动;或是所述内桶与外桶之间设置限位挡圈,限定内桶旋转的同心度。所述单侧的通孔可以为圆形过其他形状,但优选为与内桶旋转轴同心的扇形,以便获得最大通道截面积;即所述过料孔291的形状为扇形过料孔292,所述进料孔241的形状为扇形进料孔242。如附图8、附图9所示,前述过料通道闸门的另一优选方案是由连接过料孔291与进料孔241的可折叠柔性管道41构成,所述柔性管道41可压叠或旋拧而形成通道闭合,可拉展或反旋而形成通道开通,形成柔性闸门;所述柔性管道可选用油布材料或橡胶材料制作;可预先设置折叠引导折痕;采用可压叠的柔性管道在投入垃圾时可以向上提起内桶24,这样拉开了压叠状态的柔性闸门,通道打开,垃圾落入;下压内桶后,柔性闸门再次进入压叠状态,形成桶内密封;在垃圾投放的时候推进活塞时压紧状态更佳,有利于垃圾排出;同理,采用可旋拧的柔性管道,在投入垃圾时可以反向旋动内桶24,以展开了扭叠状态的柔性闸门;反之正向旋动内桶24,连接的柔性管道被扭叠扎结到一起,形成桶内密封。为了便于旋动或推拉操作,如附图8至12所示,所述内桶上部可设置有把手。如附图12所示,为了更便捷更智能化,前述闸门可为触发式快门机构51,所述快门机构51设置有闸门瓣52,或卷帘式闸门,或剪刀式闸门,所述触发式快门机构为手动或电驱形式;如果选用电驱形式,所述电驱快门机构对应设置有电源,控制器,开关;还可采用外部设置触发开关进行无线遥控的方式开启闸门。如附图13所示,为了使本技术使用便捷,外桶23外部设置有方便推拉移动的拉杆柄26、框架25、用于拖行的车轮30以及支腿等,前述部件可对称设置或形成整体;如附图4、附图5所示,为了便于垃圾投放排出时的位置稳定,便于推进活塞使力,外桶23外部还设置有垃圾排放时将本技术家用湿垃圾垃圾桶固定在室外湿垃圾投放桶边沿上的定位托脚21;定位托脚21设置凹形态卡槽,尺寸大小遵循常规垃圾投放桶边沿平台尺寸。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有:其一、解决了室内湿垃圾密闭存放的问题;其二、解决了湿垃圾便捷卫生投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家用湿垃圾垃圾桶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家用湿垃圾垃圾桶带手柄塞盖拿出后可投入垃圾时的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家用湿垃圾垃圾桶进行户外垃圾投放就位时的状态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家用湿垃圾垃圾桶,由嵌套的内桶(24)和外桶(23)组成,所述外桶(23)底部设置可开启的带密封与锁定机构的桶底(22),所述内桶(24)顶部设置投料口;所述内桶(24)底部设置有过料通道;所述内桶(24)下部还设置有可沿外桶(23)内壁推移的活塞体(2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用湿垃圾垃圾桶,由嵌套的内桶(24)和外桶(23)组成,所述外桶(23)底部设置可开启的带密封与锁定机构的桶底(22),所述内桶(24)顶部设置投料口;所述内桶(24)底部设置有过料通道;所述内桶(24)下部还设置有可沿外桶(23)内壁推移的活塞体(2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湿垃圾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料通道设置有带手柄的塞盖(28),所述带手柄的塞盖(28)与内桶之间设置可快拆锁定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家用湿垃圾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底(22)一侧设置铰链,所述桶底锁定机构为连接桶底的连杆(275),以及设置在连杆另一侧的拉紧或压紧装置以及锁止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用湿垃圾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或压紧装置为连接连杆的带手柄滑块(27),所述带手柄滑块(27)上设置有前滑轴(273),后滑轴(274);所述滑块对应在外桶外部设置有滑轨槽(271),所述滑轨槽(271)末端逆转呈弧形倒折(272),形成锁止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家用湿垃圾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料通道由活塞体(29)上开缺的过料孔(291)、内桶(24)底部开缺的进料孔(241),以及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松寿
申请(专利权)人:谢松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