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行位机构,包括活动连接的上模板与下模板,上模板包括上盖板与前模仁,所述下模板包括下盖板与后模仁,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前模仁固定容置于第一凹槽,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后模仁固定容置于第二凹槽中,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活动连接,所述前模仁包括铲机,所述后模仁包括有与铲机配合的滑块结构,所述铲机与其所在的前模仁的面呈45°‑85°的角度,所述滑块结构上设置有一凸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行位机构具有结构较为简单的优点。
Expert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行位机构
本技术涉及模具
,特别涉及一种内行位机构。
技术介绍
对于外侧面上具有横向延伸的倒扣的塑料产品,倒扣部的脱模方向与开模方向不一致,或产品通顶有特征干涉,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斜抽芯结构实现倒扣部的脱模问题,但是斜抽芯结构使得模具结构复杂,制造成本较高。因此,如何解决目前由于斜抽芯结构使得模具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便成了所要解决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行位机构。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内行位机构,包括活动连接的上模板与下模板,上模板包括上盖板与前模仁,所述下模板包括下盖板与后模仁,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前模仁固定容置于第一凹槽,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后模仁固定容置于第二凹槽中,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活动连接,所述前模仁包括铲机,所述后模仁包括有与铲机配合的滑块结构,所述铲机与其所在的前模仁的面呈45°-85°的角度,所述滑块结构上设置有一凸点。优选地,在所述后模仁上开设有一第一豁口,所述滑块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豁口中,所述滑块结构上开设有一通孔或凹槽,所述通孔或凹槽的形状、大小与铲机的形状、大小相适配。优选地,在所述下盖板沿第二凹槽的边缘开设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二豁口与第一豁口相对应,所述滑块结构包括滑块与两个压条,所述压条固定设置在第一豁口中并与第一豁口形成有呈倒T字形的滑轨,所述滑轨从后模仁中心向外延伸并与滑块配合连接,在所述第二豁口中固定设置有与第二豁口形状、大小相适配的滑块避空镶件。优选地,所述滑块包括主体及与主体垂直固定连接的固定块,所述主体用于在滑轨延伸方向上滑动,所述凸点设置在固定块靠近主体的一面上。优选地,在所述滑块上设置有凸起,在滑块所对应的前模仁上设置有与凸起配合的凹部。优选地,所述滑块避空镶件与第二豁口螺纹连接。优选地,所述铲机与其所在的前模仁的面呈60°-75°的角度。优选地,所述凸起在竖直方向上的长度为0.3-2mm。优选地,所述压条与第一豁口螺纹连接。优选地,在所述凹槽或通孔的内表及铲机的外表设置有耐磨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内行位机构具有如下优点:(1)、铲机与滑块结构配合且铲机呈45°-85°,即铲机与滑块结构呈一定角度配合连接,结构也较为简单,且可有效防止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出现相对滑动及脱模问题的发生,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成品率。(2)、两个压条与第一豁口形成倒T字形的滑轨,倒T字形既可满足滑块的滑动,也可对滑块形成限制使滑块无法脱出第一豁口,增加了滑块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增加该内行位机构的使用寿命;滑块避空镶件的设置可阻止滑块从第一豁口中滑出,利于提高滑块结构的使用寿命。(3)、凸点设置在靠近主体的一面上,凸点在铲机与滑块结构配合连接时与模具中的产品卡住,有利于防止产品在磨具内的移动,利于提升产品的生产良率;铲机与滑块结构配合且铲机呈60°-75°,这个角度的铲机可更好地与滑块结构配合,可较好地防止上模板与下模板之间的相对滑动,增加了内行位机构的结构稳定性;铲机的外表与凹槽或通孔的内标设置有耐磨层,可有效防止多次使用后铲机与凹槽或通孔出现磨损后导致连接不稳固。【附图说明】图1A是本技术内行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B是本技术内行位机构的上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C是本技术内行位机构的下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1C中A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内行位机构;11、上模板;12、下模板;111、上盖板;112、前模仁;113、第一凹槽;121、下盖板;122、后模仁;123、第二凹槽;114、注塑孔;115、铲机;124、第一豁口;125、滑块结构;126、通孔;127、滑块;128、压条;130、主体;131、固定块;132、凸点;133、凸起;116、凹部;134、第二豁口;135、滑块避空镶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A、图1B和图1C,本技术提供一种内行位机构10,用于通过注塑的方式生产产品,包括活动连接的上模板11与下模板12,上模板11包括上盖板111与前模仁112,在上盖板111上开设有第一凹槽113,前模仁112固定容置与第一凹槽113中,所述下模板12包括下盖板121与后模仁122,在下盖板121上开设有第二凹槽123,所述后模仁122固定容置于第二凹槽123中。其中上盖板111与下盖板121活动连接,前模仁112与后模仁122中开设有产品的模具,在上盖板111处开设有一注塑孔114,所述注塑孔114连通前模仁112,当上盖板111与下盖板121连接时,前模仁112与后模仁122配合连接,通过外界注塑设备通过注塑孔114对内行位机构10进行注塑以形成产品。请参阅图1B和图2,前模仁112包括铲机115,在后模仁122上开设有第一豁口124,在第一豁口124中设置有与铲机115配合的滑块结构125,在滑块结构125上开设有通孔126,所述通孔126的形状、大小与铲机115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当前模仁112与后模仁122配合连接时,所述铲机115插入通孔126中实现前模仁112与后模仁122之间的相对固定。优选地,在铲机115的外表及通孔126的内表设置有耐磨层(图未示),所述耐磨层可以金属层、玻璃钢层、陶瓷层等,用以防止铲机115与滑块结构125之间过渡摩擦导致松动进而影响铲机115与滑块结构125连接的程度。优选地,所述铲机115与所处前模仁112的面呈45°-85°的角度,如此设置,铲机115与通孔126之间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都存在一定大小的分力,增加铲机115与滑块结构125之间连接的稳固程度,也增加了前模仁112与后模仁122之间的固定程度。进一步地,铲机115与所处前模仁112的面呈60°-75°的角度,铲机115与滑块结构125之间的稳固程度较佳。可以理解,在滑块结构125上也可通过开设与铲机115配合的凹槽,只要满足铲机115与滑块结构125配合连接实现前模仁112与后模仁122之间的相对固定即可。请继续参阅图1B和图2,滑块结构125包括滑块127与两个压条128,两个压条128固定设置在第一豁口124中并与第一豁口124形成有呈倒T字形的滑轨,所述滑轨从后模仁122中心向外延伸并与滑块127配合连接,所述滑块127可在第一豁口124与压条128所形成的滑轨中沿滑轨的延伸方向滑动。优选地,压条128与第一豁口124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螺纹连接的方式既能较为稳固地连接第一豁口124与压条128,也便于拆卸以进行维修、更换。滑块127包括主体130及与主体130垂直固定连接的固定块131,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行位机构,其用于通过注塑的方式生产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行位机构包括活动连接的上模板与下模板,上模板包括上盖板与前模仁,所述下模板包括下盖板与后模仁,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前模仁固定容置于第一凹槽,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后模仁固定容置于第二凹槽中,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活动连接,所述前模仁包括铲机,所述后模仁包括有与铲机配合的滑块结构,所述铲机与其所在的前模仁的面呈45°-85°的角度,所述滑块结构上设置有一凸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行位机构,其用于通过注塑的方式生产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行位机构包括活动连接的上模板与下模板,上模板包括上盖板与前模仁,所述下模板包括下盖板与后模仁,所述上盖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前模仁固定容置于第一凹槽,所述下盖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后模仁固定容置于第二凹槽中,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活动连接,所述前模仁包括铲机,所述后模仁包括有与铲机配合的滑块结构,所述铲机与其所在的前模仁的面呈45°-85°的角度,所述滑块结构上设置有一凸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模仁上开设有一第一豁口,所述滑块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豁口中,所述滑块结构上开设有一通孔或凹槽,所述通孔或凹槽的形状、大小与铲机的形状、大小相适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行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盖板沿第二凹槽的边缘开设有第二豁口,所述第二豁口与第一豁口相对应,所述滑块结构包括滑块与两个压条,所述压条固定设置在第一豁口中并与第一豁口形成有呈倒T字形的滑轨,所述滑轨从后模仁中心向外延伸并与滑块配合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成广,黄泽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集美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