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本体、支架和翻盖,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翻盖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相对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设置,以使所述支架和所述翻盖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或脱离出所述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和所述翻盖相面对的一侧之一上设有镜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可随时打开使用的镜子,既能保护移动终端,又满足了人们对镜子的需求,而且在不使用镜子时保证外观美观,握持手感较好,使用体验较佳。
Multi function mobile terminal protective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
本技术移动终端
,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平板等各种移动终端基本已经成为每个人的生活必须品,人们通过移动终端观看电影、浏览网页以及与别人交流。特别是手机,随着手机功能的完善,人们使用手机的频率越来越高。为了保护移动终端不易损坏,人们设计了一种移动终端保护套套设在移动终端外。另一方面来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仪容方面也越来越关注,绝大部分女孩子,甚至部分男孩子都会随身携带镜子,以便在外时也能随时整理仪容。这样,移动终端和镜子都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品,这么多的随身物品又会给人们带来麻烦,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镜子的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本体、支架和翻盖,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翻盖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所述支架相对所述本体可转动地设置,以使所述支架和所述翻盖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或脱离出所述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和所述翻盖相面对的一侧之一上设有镜子。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本体上,且位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支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和所述翻盖相面对的一侧之一上设有所述镜子。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背板和边框,所述边框连接于所述背板的周缘处,所述容纳槽开设于所述背板上,所述翻盖和所述支架容纳于所述容纳槽内时,所述翻盖的外表面与所述背板的外表面平齐。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第一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下,所述翻盖和所述支架整体相对所述本体转动一定角度,且所述翻盖和所述支架脱离所述容纳槽;和/或,所述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第二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二打开状态下,所述支架相对所述本体转动一定角度,所述翻盖相对所述支架转动一定角度,所述翻盖平行于所述背板。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包括连通的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固定板包括基板和铰接部,所述铰接部设于所述基板的边缘处,所述基板容纳于所述容纳槽的所述主体部内,所述铰接部容纳于所述容纳槽的所述连接部内,所述基板的形状和所述容纳槽的所述主体部的形状对应。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转动部和支撑臂,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所述铰接部,所述转动部与所述铰接部的配合处设有阻尼结构。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为两个,分别从所述转动部的两端延伸,所述支撑臂的外侧边缘形状与所述容纳槽的所述主体部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翻盖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二部位于所述支架的所述支撑臂的内侧,所述第二部的边缘形成缺口,所述第二部的外缘形状与所述支撑臂的内侧边缘对应,所述第一部的外缘形状与所述容纳槽的形状相适配。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臂的末端设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部与所述第二部的相邻处还设有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一限位部配合以限制所述翻盖相对所述支架的转动角度范围。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的边缘处还设有固定部;所述基板上开设有固定孔,以与所述本体的所述固定部铆接配合;或者,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背板一体成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背板上还开设有与所述容纳槽连通的抠手槽;所述翻盖朝向所述背板的一侧还开设有与所述抠手槽位置对应的凹槽。本技术的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可随时打开使用的镜子,既能保护移动终端,又满足了人们对镜子的需求,而且在不使用镜子时保证外观美观,握持手感较好,使用体验较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的另一角度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组装图。图4为图1所示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第一打开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的第二打开状态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成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式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图1至图3,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本体10、固定板12、支架14和翻盖16。本体10上开设有容纳槽102。固定板12固定于本体10上,且位于容纳槽102内。翻盖16连接于支架14。支架14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板12,以使支架14和翻盖16容纳于容纳槽102内或脱离出容纳槽102。固定板12和翻盖16相面对的一侧之一上设有镜子。定义翻盖16容纳于容纳槽102时,朝向容纳槽102的一面为“内侧”,背离容纳槽102的一面为“外侧”。在本实施例中,镜子设于翻盖16的内侧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镜子也可设置在固定板12上。本实施例中,本体10包括背板104和边框105,边框105连接于背板104的周缘处。具体地,容纳槽102可开设于背板104上。背板104上还开设有与容纳槽102连通的抠手槽107,具体抠手槽107可为两个,抠手槽107设于容纳槽102靠近背板104底端的一端。具体地,容纳槽102包括连通的主体部108和连接部109,主体部108可为圆形,当然,主体部108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心形等。容纳槽102的边缘处还设有固定部111,具体地,三个固定部111间隔设于容纳槽102的边缘处。具体地,背板104上设有对应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和/或闪光灯的相机孔,可在相机孔处对应设置透明防护板113,以保证摄像头的正常使用,背板104对应防护板113的位置开设有开孔,以露出摄像头和/或闪光灯。防护板113可由于透明玻璃或透明塑胶材料制成。防护板113可通过粘接的方式固定于背板104。可以理解,防护板113也可通过卡扣连接方式固定于背板104,或者将防护板113预先设于模具内,再通过注塑成型方式形成背板104,从而将防护板113固定于背板104。防护板113可为强度大于背板104的板材,以很好地保护移动终端的摄像头。具体地,防护板113可连接于背板104的内侧表面。本实施例中,固定板12可通过铆接等方式固定于本体10,也可通过一体成型方式与本体10一起成型。也就是说,固定板12和本体10可以是两个部件连接在一起,也可以本身是一个整体。本体10一般为硅胶、塑胶等材质制成,固定板12可为金属材料制成。具体地,固定板12包括基板122和铰接部124,铰接部124上形成枢接孔125。铰接部124设于基板122的边缘处,基板122容纳于容纳槽102的主体部108内,铰接部124容纳于容纳槽102的连接部109内。基板122的形状和容纳槽102的主体部108的形状相适配,以刚好容纳于容纳槽102内,具体地,基板122的形状可为圆形或心形等形状。基板122上开设有固定孔127,以与本体10的固定部111配合,从而将固定板12固定于本体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支架(14)和翻盖(16),所述本体(10)上开设有容纳槽(102),所述翻盖(16)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14),所述支架(14)相对所述本体(10)可转动地设置,以使所述支架(14)和所述翻盖(16)容纳于所述容纳槽(102)内或脱离出所述容纳槽(102),所述容纳槽(102)内和所述翻盖(16)相面对的一侧之一上设有镜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0)、支架(14)和翻盖(16),所述本体(10)上开设有容纳槽(102),所述翻盖(16)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架(14),所述支架(14)相对所述本体(10)可转动地设置,以使所述支架(14)和所述翻盖(16)容纳于所述容纳槽(102)内或脱离出所述容纳槽(102),所述容纳槽(102)内和所述翻盖(16)相面对的一侧之一上设有镜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还包括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固定于本体(10)上,且位于所述容纳槽(102)内,所述支架(14)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和所述翻盖(16)相面对的一侧之一上设有所述镜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包括背板(104)和边框(105),所述边框(105)连接于所述背板(104)的周缘处,所述容纳槽(102)开设于所述背板(104)上,所述翻盖(16)和所述支架(14)容纳于所述容纳槽(102)内时,所述翻盖(16)的外表面与所述背板(104)的外表面平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第一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一打开状态下,所述翻盖(16)和所述支架(14)整体相对所述本体(10)转动第一角度,且所述翻盖(16)和所述支架(14)脱离所述容纳槽(102);和/或,所述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包括第二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二打开状态下,所述支架(14)相对所述本体(10)转动第一角度,所述翻盖(16)相对所述支架(14)转动第二角度,所述翻盖(16)平行于所述背板(104)。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移动终端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槽(102)包括连通的主体部(108)和连接部(109);所述固定板(12)包括基板(122)和铰接部(124),所述铰接部(124)设于所述基板(122)的边缘处,所述基板(122)容纳于所述容纳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榕斌,黄文森,韩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