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554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电模组以及电子设备,其中,压电模组包括柔性电路板和压电振动件,柔性电路板设置有第一连接电极、第二连接电极和外接部,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相互间隔且均与外接部电性连接,压电振动件贴合于柔性电路板,压电振动件设置有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一连接电极电性连接,第二导电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电性连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当驱动电路施加电压信号于压电模组时,压电振动件在电压激励下发生振动,从而起到振动反馈的功能;当有手指按压,且按压力传递到压电模组时,会导致压电振动件有形变,压电振动件通过压电效应产生电压输出,从而起到压力感应的功能。

Piezoelectric modules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电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压电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电子设备的触控板具有触控反馈和压力感应功能,传统触控反馈多用线性马达技术,压力感应多用应变片技术。目前触控板在往一体式和无机械按键方向发展,而设计一种同时具备触控反馈和压力感应功能的结构是解决该方向问题的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电模组以及电子设备,旨在提供一种压电模组能够起到触控反馈和压力感应功能。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电模组,包括柔性电路板和压电振动件,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有第一连接电极、第二连接电极和外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相互间隔且均与所述外接部电性连接,所述压电振动件贴合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压电振动件设置有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电性连接。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将柔性电路板和压电振动件结合形成压电模组,压电模组可通过外接部连接外部的驱动电路。当驱动电路施加电压信号于压电模组时,压电振动件在电压激励下发生振动,从而起到振动反馈的功能;当有手指按压,且按压力传递到压电模组时,会导致压电振动件有形变,压电振动件通过压电效应产生电压输出,从而起到压力感应的功能。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压电振动件之间设有绝缘胶层,以将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压电振动件粘接贴合。此种柔性电路板和压电振动件贴合固定方式较为简单,便于压电模组的自动化生产,可提高压电模组的生产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胶层的材质为胶水或者DAF胶。可在柔性电路板和压电振动件之间设置胶水,胶水固化后即可将柔性电路板和压电振动件粘接固定;也可在柔性电路板或者压电振动件上设置DAF胶,将柔性电路板和压电振动件贴合后,通过加热的方式,使得DAF胶将柔性电路板和压电振动件粘连。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压电振动件均具有相贴合的贴合面,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贴合面,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包括设置于所述压电振动件的贴合面的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的至少部分在垂直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贴合面的方向上和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相对,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包括设置于所述压电振动件的贴合面的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的至少部分在垂直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贴合面的方向上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相对,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电极。将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均设置于柔性电路板的贴合面,并对应在压电振动件的贴合面形成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第一导电部和第一连接电极电性连接,第二导电部和第二连接电极电性连接,如此设置便于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和压电振动件。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压电振动件之间设有多个导电粘接件,所述多个导电粘接件中包括相间隔的第一导电粘接件和第二导电粘接件,所述第一导电粘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粘接件设于所述第二导电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之间,以将所述第二导电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电性连接。第一导电部和第一连接电极之间、以及第二导电部和第二连接电极之间均设置有导电粘接件,导电粘接件起到粘接和电性导通的作用,此种电性连接方式较为简单,便于压电模组的自动化生产,可提高压电模组的生产效率。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粘接件为银胶或者导电双面胶或者导电泡棉。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压电振动件之间设有绝缘胶层,且所述绝缘胶层位于所述第一导电粘接件和所述第二导电粘接件之间。在第一导电粘接件和第二导电粘接件之间设置绝缘胶层,绝缘胶层不但起到将柔性电路板和压电振动件粘接固定的作用,还起到有效的绝缘阻隔的作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电振动件具有与所述贴合面连接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在所述压电振动件的周向上呈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包括覆设于所述第一侧面且与所述第一导电部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包括覆设于所述第二侧面且与所述第二导电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压电振动件包括多个振动单元和多个电极层,所述多个振动单元和所述多个电极层在垂直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上呈层叠设置,且每一所述振动单元在垂直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板面的方向上的两面均设置有一所述电极层,所述多个电极层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电极层之间设置有一所述振动单元;所述多个电极层中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电性连接第一电极层、以及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电性连接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设置有多个,且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层之间设置有一所述第一电极层,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有电压差。压电振动件呈多层结构设置,且任意相邻的两个振动单元的极化方向相反,这样压电振动件在电压激励下会发生弯曲振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电振动件的振动模式为弯曲振动设置,所述压电振动件的弯曲振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板面。相对于压电振动件的其他振动方式,压电振动件为弯曲振动,这样压电振动件所能获得的振动反馈效果会较好,并且,因为压电振动件的弯曲振动方向垂直于柔性电路板的板面,这样在压电振动件的弯曲振动过程中,压电振动件和柔性电路板之间不易出现相脱离的情况。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二连接电极和所述外接部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同一板面。在柔性电路板的同一板面设置第一连接电极、第二连接电极和外接部,便于将第一连接电极和第二连接电极两者分别与外接部电性连接。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方面各种实施例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电模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中压电模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柔性电路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压电振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电子设备的触控板具有触控反馈和压力感应功能,传统触控反馈多用线性马达技术,压力感应多用应变片技术。目前触控板在往一体式和无机械按键方向发展,而设计一种同时具备触控反馈和压力感应功能的结构是解决该方向问题的关键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压电模组,该压电模组可以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等等类型具有触控交互形式的电子设备。如图1-图3所示,该压电模组100包括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电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电路板和压电振动件,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有第一连接电极、第二连接电极和外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相互间隔且均与所述外接部电性连接,所述压电振动件贴合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压电振动件设置有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电性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电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电路板和压电振动件,所述柔性电路板设置有第一连接电极、第二连接电极和外接部,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相互间隔且均与所述外接部电性连接,所述压电振动件贴合于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压电振动件设置有第一导电电极和第二导电电极,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压电振动件之间设有绝缘胶层,以将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压电振动件粘接贴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层的材质为胶水或者DAF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压电振动件均具有相贴合的贴合面,所述第一连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间隔设置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贴合面,所述第一导电电极包括设置于所述压电振动件的贴合面的第一导电部,所述第一导电部的至少部分在垂直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贴合面的方向上和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相对,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电极,所述第二导电电极包括设置于所述压电振动件的贴合面的第二导电部,所述第二导电部的至少部分在垂直于所述柔性电路板的贴合面的方向上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相对,且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电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电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和所述压电振动件之间设有多个导电粘接件,所述多个导电粘接件中包括相间隔的第一导电粘接件和第二导电粘接件,所述第一导电粘接件设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一连接电极之间,以将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第一连接电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电粘接件设于所述第二导电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之间,以将所述第二导电部和所述第二连接电极电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