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04892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顶部设置有连接凸,连接凸与板体通过连接颈连接,所述板体四周对应设置有凸出的四肢,四肢端部设置有外侧悬挂孔,连接凸两端对应设置有外侧悬挂孔,四肢上的外侧悬挂孔和连接凸上的外侧悬挂孔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连接凸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螺栓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线夹悬挂安装在悬挂孔上,实现导线之间的分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仿形设计,且四肢上的悬挂孔和连接凸上的悬挂孔位于同一圆周上,板体受力均匀,提高稳定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一步所述板体中部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内设置有阻尼吸振机构,吸收风载等引起的振动,进一步提高稳定性。

A kind of plate for type I suspension st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
本技术涉及电力金具
,具体是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
技术介绍
电力金具按作用及结构可分为悬垂线夹、耐张线夹、UT线夹、连接金具、接续金具、保护金具、设备线夹、T型线夹、母线金具、拉线金具等类别;按金具的主要性能和用途,金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悬吊金具,又称支持金具或悬垂线夹。这种金具主要用来悬挂导线绝缘子串上(多用于直线杆塔)及悬挂跳线于绝缘子串上;2)、锚固金具,又称紧固金具或耐线线夹。这种金具主要用来紧固导线的终端,使其固定在耐线绝缘子串上,也用于避雷线终端的固定及拉线的锚固。锚固金具承担导线、避雷线的全部张力,有的锚固金具变作为导电体;3)、连接金具,又称挂线零件。这种金具用于绝缘子连接成串及金具与金具的连接。它承受机械载荷;4)、接续金具。这种金具专用于接续各种裸导线、避雷线。接续承担与导线相同的电气负荷,大部分接续金具承担导线或避雷线的全部张力;5)、防护金具。这种金具用于保护导线、绝缘子等,如保护绝缘子用的均压环,防止绝缘子串上拔用的重锤及防止导线振动用的防振锤、护线条等;6)、接触金具。这种金具用于硬母线、软母线与电气设备的出线端子相连接,导线的T接及不承力的并线连接等,这些连接处是电气接触。因此,要求接触金具的较高的导电性能和接触稳定性;7)、固定金具,亦称电厂金具或大电流母线金具。目前Ⅰ型悬垂串下面需要悬垂联板以固定悬垂线夹和导线,然而传统的悬垂联板受力不均匀,稳定性差,尤其在风载等作用下,情况变得更为严重,为此,专利技术人综合各类因素,提出了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顶部设置有连接凸,连接凸与板体通过连接颈连接,所述板体四周对应设置有凸出的四肢,四肢端部设置有外侧悬挂孔,连接凸两端对应设置有外侧悬挂孔,四肢上的外侧悬挂孔和连接凸上的外侧悬挂孔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连接凸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螺栓孔;工作时,线夹悬挂安装在悬挂孔上,实现导线之间的分离,本技术通过仿形设计,且四肢上的悬挂孔和连接凸上的悬挂孔位于同一圆周上,板体受力均匀,提高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板体中部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内设置有阻尼吸振机构,吸收风载等引起的振动,进一步提高稳定性。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阻尼吸振机构包括球仓,球仓内填充有阻尼液,所述球仓通过多个固定杆连接减重孔中部,球仓外侧壁对称设置有密封滑套,密封滑套上套装有滑杆,滑杆伸入球仓内并与球仓内设置的阻尼球柔性连接,滑杆外端伸出密封滑套并通过吸振弹簧与减重孔内壁固定连接;工作时,通过吸振弹簧进行吸振,并通过滑杆传递给阻尼球,由阻尼球与阻尼液配合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实现减振吸振效果。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板体上对应减重孔两侧均匀设置有内侧悬挂孔,提高悬挂点数量。作为本技术的再进一步方案:所述连接凸呈弧形;所述四肢和连接凸与板体之间弧形过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线夹悬挂安装在悬挂孔上,实现导线之间的分离,本技术通过仿形设计,且四肢上的悬挂孔和连接凸上的悬挂孔位于同一圆周上,板体受力均匀,提高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所述板体中部设置有减重孔,所述减重孔内设置有阻尼吸振机构,吸收风载等引起的振动,进一步提高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巧妙设计阻尼吸振机构通过吸振弹簧进行吸振,并通过滑杆传递给阻尼球,由阻尼球与阻尼液配合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实现减振吸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板体;2、连接凸;3、固定螺栓孔;4、连接颈;5、减重孔;6、内侧悬挂孔;7、外侧悬挂孔;8、四肢;9、密封滑套;10、滑杆;11、吸振弹簧;12、球仓;13、固定杆;14、阻尼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2,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顶部设置有连接凸2,连接凸2与板体1通过连接颈4连接,所述板体1四周对应设置有凸出的四肢8,四肢8端部设置有悬挂孔,连接凸2两端对应设置有外侧悬挂孔7,四肢8上的外侧悬挂孔7和连接凸2上的外侧悬挂孔7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连接凸2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螺栓孔3;所述板体1中部设置有减重孔5,所述减重孔5内设置有阻尼吸振机构,吸收风载等引起的振动,进一步提高稳定性;所述阻尼吸振机构包括球仓12,球仓12内填充有阻尼液,所述球仓12通过多个固定杆13连接减重孔5中部,球仓12外侧壁对称设置有密封滑套9,密封滑套9上套装有滑杆10,滑杆10伸入球仓12内并与球仓12内设置的阻尼球14柔性连接,滑杆10外端伸出密封滑套9并通过吸振弹簧11与减重孔5内壁固定连接;工作时,通过吸振弹簧11进行吸振,并通过滑杆10传递给阻尼球14,由阻尼球14与阻尼液配合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实现减振吸振效果。所述板体1上对应减重孔5两侧均匀设置有内侧悬挂孔6,提高悬挂点数量;所述连接凸2呈弧形;所述四肢8和连接凸2与板体1之间弧形过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工作时,线夹悬挂安装在悬挂孔上,实现导线之间的分离,本技术通过仿形设计,且四肢8上的悬挂孔和连接凸2上的悬挂孔位于同一圆周上,板体1受力均匀,提高稳定性;所述板体1中部设置有减重孔5,所述减重孔5内设置有阻尼吸振机构,吸收风载等引起的振动,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工作时,通过吸振弹簧11进行吸振,并通过滑杆10传递给阻尼球14,由阻尼球14与阻尼液配合将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实现减振吸振效果。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顶部设置有连接凸(2),连接凸(2)与板体(1)通过连接颈(4)连接,所述板体(1)四周对应设置有凸出的四肢(8),四肢(8)端部设置有悬挂孔,连接凸(2)两端对应设置有外侧悬挂孔(7),四肢(8)上的外侧悬挂孔(7)和连接凸(2)上的外侧悬挂孔(7)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连接凸(2)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螺栓孔(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包括板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顶部设置有连接凸(2),连接凸(2)与板体(1)通过连接颈(4)连接,所述板体(1)四周对应设置有凸出的四肢(8),四肢(8)端部设置有悬挂孔,连接凸(2)两端对应设置有外侧悬挂孔(7),四肢(8)上的外侧悬挂孔(7)和连接凸(2)上的外侧悬挂孔(7)位于同一圆周上,所述连接凸(2)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螺栓孔(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中部设置有减重孔(5),所述减重孔(5)内设置有阻尼吸振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Ⅰ型悬垂串悬垂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吸振机构包括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成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市环冶机电工业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