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电端子密封结构及空气净化器,具体涉及净化器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导电端子密封结构及空气净化器,包括导电针、导电针座、发生极组件、固定架、密封胶圈,所述固定架设有供所述导电针穿过的贯穿孔,所述导电针一端与所述发生极组件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导电针座连接,所述密封胶圈设置在所述发生极组件与所述固定架之间,所述密封胶圈与所述发生极组件配合将所述导电针包裹在所述发生极组件内部,所述密封胶圈与所述发生极组件配合对发生极组件连接处进行活动密封,有效的解决了发生极与高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处的导电端子的密封与防护问题。
Sealing structure of conductive terminal and air purifi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电端子密封结构及空气净化器
本技术涉及净化器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导电端子密封结构及空气净化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空气净化器,按照其工作原理主要可以分为两种形式,过滤式空气净化器和电净化空气净化器,现阶段过滤式空气净化器占据着市场主导地位,但是过滤式空气净化器受限于其自身的工作原理,导致其需要定期更换滤网以满足空气净化需求。此时,空气过滤组件作为一种使用过程中的耗材,会造成顾客使用成本的不断叠加。综上所述,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过滤式空气净化器可能会逐渐被市场淘汰,电净化空气净化器作为一支异军很有可能在后期迎来突起的机会。现有的电净化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模块均需要与机器的电压输出端连接。由于净化模块中的发生极需要连接电压输出端中的高压端(一般8kV~40kV),两者之间连接的可靠与否直接影响着净化器的性能甚至电气安全。然而,当净化模块的的发生极连接机器高压模块的输出端时,连接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密封与防护,会导致连接处直接对周围空气和零部件放电甚至打火,严重影响整机的性能甚至电气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发生极与高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处的导电端子没有进行密封与防护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导电端子密封结构及空气净化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电端子密封结构,包括导电针、导电针座、发生极组件、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有供所述导电针穿过的贯穿孔,所述导电针一端与所述发生极组件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导电针座连接,还包括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设置在所述发生极组件与所述固定架之间,所述密封胶圈与所述发生极组件配合将所述导电针包裹在所述发生极组件内部。进一步的,所述密封胶圈设有环形壁,所述发生极组件设有环形筋,所述密封胶圈与所述发生极组件配合时候所述环形壁与所述环形筋套设。进一步的,还包括密封胶块,所述密封胶块设有导电针座容置腔,所述导电针座一端与导电针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导电针座容置腔中。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针、密封胶圈、导电针座、密封胶块沿同一轴线方向排布。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设有密封筋,所述密封筋设置在与所述发生极组件相对的另一侧面,所述密封胶块设有与所述密封筋相适配的密封槽,所述密封筋设置在所述密封槽上。进一步的,所述密封筋与所述固定架一体成型。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设置在所述密封胶块与所述固定架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位孔、与所述限位孔相适配的限位凸起,所述密封胶块与所述固定架固定时所述限位凸起设置在所述限位孔上。进一步的,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上开有供所述导电针穿过的通孔,所述垫片设置于在所述导电针与所述密封胶圈之间。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上述导电端子密封结构。由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导电端子密封结构及空气净化器,通过设置密封胶圈与所述发生极组件配合将所述导电针包裹在所述发生极组件内部,对发生极组件连接处进行活动密封,有效的解决了发生极与高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处的导电端子的密封与防护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导电端子密封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导电端子密封结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参照图1-2所示,一种导电端子密封结构,包括导电针1、导电针座2、发生极组件3、固定架4、密封胶圈5,所述固定架4设有供所述导电针1穿过的贯穿孔41,所述导电针1一端与所述发生极组件3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贯穿孔41与所述导电针座2连接,所述密封胶圈5设置在所述发生极组件3与所述固定架4之间,所述密封胶圈5与所述发生极组件3配合将所述导电针1包裹在所述发生极组件3内部。所述导电端子密封结构通过设置密封胶圈5与所述发生极组件3配合将所述导电针1包裹在所述发生极组件3内部,对发生极组件3连接处进行活动密封,有效的解决了发生极与高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处的导电端子的密封与防护问题,防止发生极组件3连接处直接对周围空气和零部件放电甚至打火,影响整机的性能甚至电气安全。所述密封胶圈5设有环形壁51,所述发生极组件3设有环形筋31,所述密封胶圈5与所述发生极组件3配合时候所述环形壁51与所述环形筋31套设,使所述密封胶圈5固定在所述发生极组件3上,确保将所述导电针1包裹在所述发生极组件3内部。在固定架4上与所述发生极组件3相对的另一侧面设有密封胶块6,所述密封胶块6设有导电针座容置腔61,所述导电针座2一端与导电针1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导电针座容置腔61中,所述密封胶块6对所述导电针座2进行固定密封。所述导电针1、密封胶圈5、导电针座2、密封胶块6沿同一轴线方向排布。所述固定架4设有密封筋42,所述密封筋42设置在与所述发生极组件3相对的另一侧面,所述密封胶块6设有与所述密封筋42相适配的密封槽62,所述密封筋42设置在所述密封槽62上,所述密封筋42与所述固定架4一体成型。安装时,所述密封筋42插入所述密封槽62,使所述导电针座容置腔61与所述密封筋42内部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从而对所述导电针座2进行密封与防护。所述密封胶块6与所述固定架4之间设有限位机构7,所述限位机构7用于限制所述密封胶块6的移动,使所述密封胶块6固定在所述固定架4上。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限位孔71、与所述限位孔71相适配的限位凸起72,所述密封胶块6与所述固定架4固定时所述限位凸起72设置在所述限位孔71上。所述导电针1与所述密封胶圈5之间设有垫片8,所述垫片8上开有供所述导电针1穿过的通孔81,所述导电针1一端与发生极组件3内部的触片接触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垫片8、密封胶圈5和固定架4上的贯穿孔41与导电针座2连接,实现将导电端子固定在固定架4上的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空气净化器,包括上述导电端子密封结构。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电端子密封结构,包括导电针、导电针座、发生极组件、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有供所述导电针穿过的贯穿孔,所述导电针一端与所述发生极组件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导电针座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设置在所述发生极组件与所述固定架之间,所述密封胶圈与所述发生极组件配合将所述导电针包裹在所述发生极组件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电端子密封结构,包括导电针、导电针座、发生极组件、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有供所述导电针穿过的贯穿孔,所述导电针一端与所述发生极组件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贯穿孔与所述导电针座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设置在所述发生极组件与所述固定架之间,所述密封胶圈与所述发生极组件配合将所述导电针包裹在所述发生极组件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胶圈设有环形壁,所述发生极组件设有环形筋,所述密封胶圈与所述发生极组件配合时候所述环形壁与所述环形筋套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端子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胶块,所述密封胶块设有导电针座容置腔,所述导电针座一端与导电针连接、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导电针座容置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电端子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针、密封胶圈、导电针座、密封胶块沿同一轴线方向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帅,罗汉兵,吴若虞,赵琛,潘海元,肖德玲,曾焕雄,劳承云,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