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固力测试装置及涨壳锚头锚固力测试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9964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涨壳锚头试验技术领域。一种锚固力测试装置,包括底座、相对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驱动部和结构块,驱动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结构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结构块上的测试孔同轴设置,且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结构块贴合顶撑。还公开了一种涨壳锚头锚固力测试系统。本申请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其采用装配式结构,能够实现与锚杆、锚头等结构件的快速连接装配,在实验过程中,无需进行设备的搬运和起吊,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避免了在起吊和搬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Anchor force testing device and anchor force testing system of shell expansion anchor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锚固力测试装置及涨壳锚头锚固力测试系统
本技术属于涨壳锚头试验
,具体涉及一种锚固力测试装置及涨壳锚头锚固力测试系统。
技术介绍
涨壳锚头锚固力试验最初是采用在大块岩石上钻孔或浇筑预留有孔的水泥墩,然后在孔内进行拉拔试验;该方法需要人工或吊装设备搬动穿心千斤顶,操作时劳动强度大,试验效率低,且试验时存在一定危险性;该种试验装置制作成本高,且上面预留的孔报废后,则工装报废,无法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锚固力测试装置及涨壳锚头锚固力测试系统,其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提高涨壳锚头锚固力测试的效率和安全性,保障测试装置的重复使用,降低制作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锚固力测试装置,包括:底座;相对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驱动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以及结构块,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结构块上的测试孔同轴设置,且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结构块贴合顶撑。根据本技术锚固力测试装置,优选地,所述驱动部和所述结构块之间设置有中撑架,所述中撑架包括:第一端板,其与所述驱动部贴合顶撑;第二端板,其与所述结构块贴合顶撑;以及中撑管,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在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城管和所述测试孔同轴设置。根据本技术锚固力测试装置,优选地,所述中撑管侧壁上开设有槽口。根据本技术锚固力测试装置,优选地,所述驱动部为穿心千斤顶。根据本技术锚固力测试装置,优选地,所述底座包括两纵梁和设置在两纵梁之间的横撑杆。根据本技术锚固力测试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至少一块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搭设在两所述纵梁上,支撑板两端与所述纵梁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中部设置有第一放置槽,所述驱动部匹配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内。根据本技术锚固力测试装置,优选地,所述纵梁上设置有立杆,多个所述立杆左右对应穿过在两所述纵梁上,在所述支撑板的两端设置有与立杆对应的连接孔,所述支撑板和纵梁通过设置在所述立杆上的螺母连接固定;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多组圆柱状的第一导向柱,多组所述第一导向柱之间形成第一放置槽。根据本技术锚固力测试装置,优选地,所述纵梁上设置有至少一段轨槽,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台车;行走轮,其设置在所述台车底部,且所述行走轮行走支撑在所述轨槽内;以及转台,其旋转设置在所述台车上,所述转台上设置有第二放置槽,所述结构块匹配设置在所述第二放置槽内。根据本技术锚固力测试装置,优选地,所述纵梁为开口向上的槽钢;所述槽钢的其中一段作为轨槽;所述转台为槽钢、或所述转台上设置有多组圆柱状的第二导向柱,多组所述第二导向柱之间形成第二放置槽。一种涨壳锚头锚固力测试系统,包括:如上述的锚固力测试装置;中空锚杆;以及涨壳锚头,其设置在所述中空锚杆的其中一端,且所述涨壳锚头锚固在所述结构块中;所述中空锚杆的另一端与驱动部连接,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中空锚杆向外施力,直至所述涨壳锚头失效。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整体结构设计合理,其采用装配式结构,能够实现与锚杆、锚头等结构件的快速连接装配,在实验过程中,无需进行设备的搬运和起吊,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避免了在起吊和搬运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本申请装配完成后同轴度好,在支撑受力过程中更加稳定,能够避免因为装配过程中的存在的操作不当或者贴合面不合格等原因,造成拉拔过程中实验数据失真,导致该次试验无效,能够提高试验数据的可靠性。本申请在试验后可以通过台车的滑动和转台的转向,从而更便捷、更快速的实现涨壳锚头的取出,更便于观察、获取破坏情况,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的便捷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文中将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简单介绍。其中,附图仅仅用于展示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将本技术的全部实施例限制于此。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锚固力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锚固力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与第一支撑座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涨壳锚头锚固力测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中空锚杆与涨壳锚头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100为底座、101为纵梁、102为横撑杆;200为第一支撑座、201为立杆、202为支撑板、203为第一导向柱;300为第二支撑座、301为台车、302为转台、303为行走轮;401为中空锚杆、402为涨壳锚头、403为垫板、404为螺母;500为中撑架、501为第一端板、502为第二端板、503为中撑管;600为带孔水泥柱;700为空心千斤顶。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示例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除非另作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第一”、“第二”的表述用来描述本技术的各个元件,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的限制,而只是用来将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区分开。应注意到,当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存在“连接”、“耦合”或者“相连”的表述时,可以意味着其直接连接、耦合或相连,但应当理解的是,二者之间可能存在中间元件;即涵盖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的位置关系。应当注意到,使用“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必然表示数量限制。“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应注意到,“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其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所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的改变。参见图1-图6,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锚固力测试装置,包括底座100、相对设置在底座100上的第一支撑座200和第二支撑座300、驱动部和结构块,驱动部设置在第一支撑座上;结构块设置在第二支撑座上;驱动部与结构块上的测试孔同轴设置,且驱动部与结构块贴合顶撑。本实施例中的底座包括两纵梁101和设置在两纵梁之间的横撑杆102,纵梁为开口向上的槽钢,横梁为开口向下的槽钢,通过焊接形成底座;本实施例中的驱动部为穿心千斤顶700,也可以采用其他形式的驱动结构,为了基于现有的结构和设备,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固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n相对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n驱动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以及/n结构块,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n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结构块上的测试孔同轴设置,且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结构块贴合顶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固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相对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
驱动部,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以及
结构块,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
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结构块上的测试孔同轴设置,且所述驱动部与所述结构块贴合顶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和所述结构块之间设置有中撑架,所述中撑架包括:
第一端板,其与所述驱动部贴合顶撑;
第二端板,其与所述结构块贴合顶撑;以及
中撑管,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之间,在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中城管和所述测试孔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锚固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撑管侧壁上开设有槽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为穿心千斤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两纵梁和设置在两纵梁之间的横撑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锚固力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至少一块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搭设在两所述纵梁上,支撑板两端与所述纵梁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中部设置有第一放置槽,所述驱动部匹配贴合设置在所述第一放置槽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海孙晓刚杜景景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恒诺锚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