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搅拌的教学实验杯
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用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搅拌的教学实验杯。
技术介绍
高校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经常会拿着搅拌棒在玻璃杯中进行搅拌,尽快使玻璃杯中的固体在溶液溶解,或者溶液与溶液间快速的混合,但是学生在搅拌时,时不时的碰上玻璃杯壁,发出砰砰的响声,并且每次搅拌的速度也是不一致,导致最后的实验效果并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用于搅拌的教学实验杯。为了实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搅拌的教学实验杯,包括杯本体,在所述杯本体壁上设置有把手,在所述杯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杯盖,在所述杯盖内侧设置有电机,电机旋转轴与搅拌棒连接,还包括在杯盖内设置的电机正反转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杯盖表面的正转按键和反转按键,正转按键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机正反转电路板的正转信号输入端相连,反转按键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机正反转电路板的反转信号输入端相连,电机正反转电路板的驱动输出端与电机相连。本技术通过电机的正反转,带动搅拌棒的正反转,实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搅拌的教学实验杯,包括杯本体,在所述杯本体壁上设置有把手,在所述杯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杯盖,在所述杯盖内侧设置有电机,电机旋转轴与搅拌棒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杯盖内设置的电机正反转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杯盖表面的正转按键和反转按键,正转按键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机正反转电路板的正转信号输入端相连,反转按键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机正反转电路板的反转信号输入端相连,电机正反转电路板的驱动输出端与电机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搅拌的教学实验杯,包括杯本体,在所述杯本体壁上设置有把手,在所述杯本体的顶端设置有杯盖,在所述杯盖内侧设置有电机,电机旋转轴与搅拌棒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杯盖内设置的电机正反转电路板,以及设置在杯盖表面的正转按键和反转按键,正转按键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机正反转电路板的正转信号输入端相连,反转按键的信号输出端与电机正反转电路板的反转信号输入端相连,电机正反转电路板的驱动输出端与电机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搅拌的教学实验杯,其特征在于,电机正反转电路板包括:驱动单元U1的第一信号输入A端分别与电阻R4的第一端和电阻R5的第一端相连,驱动单元U1的第二信号输入A端分别与电阻R2的第一端和电阻R6的第一端相连,驱动单元U1的第三信号输入A端分别与电阻R3的第一端和电阻R7的第一端相连;
电阻R2的第二端、电阻R3的第二端和电阻R4的第二端分别与电容C1的第一端、驱动单元U1的电源端、驱动单元U2的电源端、场效应管MOS1的源极、场效应管MOS2的源极、场效应管MOS3的源极和电源相连,电容C1的第二端分别与电阻R1的第一端、驱动单元U1的接地端、驱动单元U1的第一信号输入B端、驱动单元U1的第二信号输入B端、驱动单元U1的第三信号输入B端、驱动单元U1的第四信号输入A端和驱动单元U1的第四信号输入B端相连,电阻R1的第二端与电源地相连;
电阻R5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9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9的第二端与控制器的正转A相输出端相连;电阻R6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10的第一端相连,电阻R10的第二端与控制器的正转B相输出端相连;电阻R7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阻R11的第一端相连,电阻11的第二端与控制器的正转C相输出端相连;
驱动单元U2的第一信号输入A端与控制器的反转A相输出端相连,驱动单元U2的第二信号输入A端与控制器的反转B相输出端相连,驱动单元U2的第三信号输入A端与控制器的反转C相输出端相连;
驱动单元U2的第一信号输入B端、驱动单元U2的第二信号输入B端、驱动单元U2的第三信号输入B端、驱动单元U2的第四信号输入A端、驱动单元U2的第四信号输入B端和驱动单元U2的接地端分别与电源地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波,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