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毛细管折流杆换热器的折流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885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航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用于毛细管折流杆换热器的折流圈,现有折流圈采用焊接的方式组合而成,导致尺寸偏差大而不适用于毛细管换热管,用于毛细管折流杆换热器的折流圈,包括折流圈本体,所述折流圈本体包括支撑环和折流杆,所述支撑环和折流杆一体加工而成,所述折流圈本体四周均布个用于固定支撑折流圈的通孔,避免焊接产生误差,在用于毛细管折流杆换热器的折流圈技术领域上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Baffles for capillary baff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毛细管折流杆换热器的折流圈
本技术涉及航空设备
,特别是涉及用于毛细管折流杆换热器的折流圈。
技术介绍
传统折流杆换热器的折流圈采用支撑环内焊接折流杆结构,适用于换热管直径大、换热管管间距大的换热器,当换热管规格为外径小于4mm,壁厚小于1mm的毛细管时,传统的焊接式折流圈因焊接造成尺寸偏差较大已无法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用于毛细管折流杆换热器的折流圈,解决现有折流圈采用焊接的方式组合而成,导致尺寸偏差大而不适用于毛细管换热管的问题。其技术方案是,用于毛细管折流杆换热器的折流圈,包括折流圈本体,所述折流圈本体包括外部的支撑环和位于支撑环内等距排列的多个折流杆,所述支撑环和折流杆一体加工而成,避免折流杆与支撑环因焊接造成的尺寸偏差,更加精细,所述折流圈本体四周均布个用于固定支撑折流圈的通孔。更进一步,各所述通孔直径为4mm,与换热管直径相匹配。更进一步,所述折流圈本体采用不锈钢板材制成。更进一步,所述折流杆的宽度为1.8mm,所述折流圈本体厚度为5mm。更进一步,所述折流圈本体1按照支撑环内的折流杆呈90°交叉排布的方式依次放置,两个相互交叉为90°的折流圈本体为一个折流单元,每个折流单元中的两个折流圈本体上的折流杆相互垂直,形成两个折流圈本体的两根折流杆之间可夹持一根换热管的结构,所述换热管在折流单元下进行固定,使用时根据换热器芯体长度使用多个折流单元,各所述折流单元之间相邻两折流圈本体上的折流杆均呈相互垂直状态。更进一步,各所述折流杆之间的间距大于换热管直径0.2mm。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支撑环和折流杆一体加工而成,避免折流杆与支撑环因焊接造成的尺寸偏差,适用于外径小于4mm,壁厚小于1mm的换气管使用,各折流圈本体依次交叉方式实现对换热管的固定,且各折流杆之间间距与换热管直径相近,结合更加紧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折流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折流单元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折流单元正面结构示意图。1.折流圈本体、2.支撑环、3.折流杆、4.换热管、5.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由图1至图4给出,用于毛细管折流杆换热器的折流圈,包括折流圈本体1,所述折流圈本体1包括外部的支撑环2和位于支撑环2内等距排列的多个折流杆3,所述支撑环2和折流杆3一体加工而成,避免折流杆3与支撑环2因焊接造成的尺寸偏差,更加精细,所述折流圈本体1四周均布4个用于固定支撑折流圈的通孔5。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各所述通孔5直径为4mm,所述折流圈本体1采用不锈钢板材制成,所述折流杆3的宽度为1.8mm,所述折流圈本体1厚度为5mm。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所述折流圈本体1按照支撑环2内的折流杆3呈90°交叉排布的方式依次放置,两个相互交叉为90°的折流圈本体1为一个折流单元,每个折流单元中的两个折流圈本体1上的折流杆相互垂直,形成两个折流圈本体1的两根折流杆之间可夹持一根换热管4的结构,所述换热管4在折流单元下进行固定,使用时根据换热器芯体长度使用多个折流单元,各所述折流单元之间相邻两折流圈本体1上的折流杆3均呈相互垂直状态,各所述折流杆3之间的间距大于换热管4直径0.2mm。在上述实施例中,换热管规格为直径2mm,换热管间距为4mm的换热器,折流杆间距为2.2mm,保证换热管能够顺利穿过,且结合紧密。本技术的技术效果是,支撑环和折流杆一体加工而成,避免折流杆与支撑环因焊接造成的尺寸偏差,适用于外径小于4mm,壁厚小于1mm的换气管使用,各折流圈本体依次交叉方式实现对换热管的固定,且各折流杆之间间距与换热管直径相近,结合更加紧密。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毛细管折流杆换热器的折流圈,包括折流圈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圈本体(1)包括支撑环(2)和折流杆(3),所述支撑环(2)和折流杆(3)一体加工而成,所述折流圈本体(1)四周均布4个用于固定支撑折流圈的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毛细管折流杆换热器的折流圈,包括折流圈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圈本体(1)包括支撑环(2)和折流杆(3),所述支撑环(2)和折流杆(3)一体加工而成,所述折流圈本体(1)四周均布4个用于固定支撑折流圈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毛细管折流杆换热器的折流圈,其特征在于,各所述通孔直径为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毛细管折流杆换热器的折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圈本体(1)采用不锈钢板材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毛细管折流杆换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树馨张刚李德彬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新航航空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