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523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10
一种沉淀槽,其是使从槽体(1)的中央部的中心井(2)供给到该槽体内的下部的原水在该槽体(1)内上升并从该槽体(1)上部的溢流部成为澄清水流出的沉淀槽,并且该沉淀槽设有与该中心井(2)的下端对峙用于改变水的流动方向的托板(4),其特征为,设有朝向该托板(4)的中央附近使污泥流走用的喷水吐出的喷嘴部(5a)。

Settling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沉淀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污泥沉降分离用的沉淀槽,特别涉及具有中心井、及与该中心井的下端对峙的托板的沉淀槽。
技术介绍
以往,在活性污泥处理设备和凝集沉淀处理设备等中,作为将污泥混合液(凝集处理液)分离成处理水及污泥的手段一般采用的是使用固液分离槽(沉淀槽)的沉降分离。在此沉降分离中,采用的是:为了将污泥混合液中的浊质和微细的SS有效率地除去而获得良好的处理水,通过在沉淀槽内形成污泥区域(污泥毯层),经过中心井(供给井),使污泥混合液从此污泥区域的下部流入并通过污泥区域,从而将污泥混合液中的浊质和微细的SS过滤分离的污泥毯过滤方式。已知作为中心井型的沉淀槽,其构成是与槽体的中央部的中心井的下端对峙地水平地设置托板,将来自中心井的流出水的流动方向朝放射方向改变(日本特开2005-66533号)。作为防止污泥堆积在此托板上的专利,如日本特开平10-165714号,记载了取代水平托板而设置圆锥形的托板。如日本特开2007-69189号,记载了设置沿着托板上面旋转将堆积污泥拨出的旋转耙。[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6571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6653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69189号公报。如日本特开2005-66533号,托板设为水平时,将来自中心井的水的流动方向朝水平方向改变的作用虽优异,但是污泥容易滞留在托板上的中心附近。即,托板的中心附近,由于其朝圆周方向的流速小,所以容易堆积污泥。如日本特开平10-165714号的托板为圆锥形时,污泥不易堆积在托板上。但是,因为托板设为圆锥形,所以将来自中心井的水的流动方向朝水平方向改变的作用较弱。如日本特开2007-69189号,设有沿着托板上面旋转的旋转耙时,均一的放射状的流动有可能因该旋转耙而被阻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沉淀槽,其可以将用于改变从供给井流出的水的流动方向的托板上的堆积物除去,而且中心井流出水的流动是均一的,污泥分离效率优异。本专利技术的沉淀槽,是使从槽体的中央部的中心井供给到该槽体内的下部的原水在该槽体内上升并从该槽体上部的溢流部成为澄清水流出的沉淀槽,并且该沉淀槽设有与该中心井的下端对峙用于改变水的流动方向的托板,其特征为,设有朝向该托板的中央附近使污泥流走用的喷水吐出的喷嘴。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中,所述喷嘴是与沿着中心井延伸的喷管的下部连结的喷嘴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中,所述喷嘴部朝所述托板的中心侧以40~90°的下降斜坡延伸或是在垂直方向延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中,所述喷嘴部的下端位于与所述中心井的下端相同的高度或是比其更靠上。[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的沉淀槽中,通过从喷嘴将喷水吐出,来防止污泥堆积在托板上。在本专利技术中,因为在托板上不存在旋转的耙,且被处理水是顺畅地从中心井与托板之间呈放射方向流出,所以污泥被高效排除,可抑制朝托板上的堆积。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沉淀槽的纵剖面图。图2是图1的沉淀槽的中心井下端附近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沉淀槽的中心井下端附近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面说明实施方式。图1~3是示出了具有实施方式相关的沉淀槽的凝集沉淀装置。此实施方式的沉淀槽,槽体1是圆形,在该槽体1的中央部设有中心井2。此中心井2是上下两端开放的圆筒状,其上端部突出至比槽体1内的水面位更上方的位置。在中心井2的上部,设有比中心井2更大径的中心井上部3。中心井上部3,其底面3a与中心井2的上部外周面连接。设有:与此中心井2的下端对峙,将来自中心井2的原水的流动方向从向下方向转换成放射方向用的通称为扁平缓冲板的托板4。在此实施方式中,托板4是水平圆板状。托板4位于自中心井2的下端间隔规定距离的下方并形成原水出口(例如20~150mm的程度)。托板4和中心井2被配置成同轴状。后述的耙轴10贯穿此托板4的中央部,托板4被抵接固定在该耙轴10上并受其支撑。需要说明的是,托板4也可以经由支撑构件(图示略)被支撑于中心井2。设有吐出喷水的喷管5,其朝向托板4的中央附近使污泥从托板4上流走。在此实施方式中,喷管5被支撑在中心井2上,沿着中心井2的内周面朝上下方向延伸设置。此外,喷管5,可以与中心井2的内周面挨着,也可以略微远离该内周面。喷管5的下部,朝向托板4的中央附近朝斜下方改变方向,成为喷嘴部5a。但是,也可以朝向托板4的中央附近朝水平方向改变方向,成为喷嘴部5a。喷嘴部5a的下端,位于与中心井2的下端相同的高度或是比其略微(例如100mm以内,特别是50mm以内)更靠上。喷嘴部5a的下端比中心井2的下端更低的话会阻碍从原水出口朝槽内排出的原水的流动而影响放射方向的均匀流动。另一方面,喷嘴部5a的下端过高的话将托板4上的污泥排除用的喷水的吐出流量会变多,相同的放射方向的均匀流动容易被阻碍。喷嘴部5a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θ是40~90°,特别优选是45~60°。角度θ比40°更小的话水平方向的流动变强,从托板4向放射方向的流动就容易变得不均一,污泥不易被恒定地排出。另一方面,角度θ愈大的话,喷嘴下端就愈有必要接近轴,对自供给井连接至喷嘴部5a的喷管的固定就很困难,而产生机械强度下降的可能。优选,喷嘴部5a的管轴心的延长线W与托板4的上表面相交,详细而言,优选与耙轴10附近的托板4的上表面相交。该延长线W与托板4的上表面相交的交点与中心井2的轴心的距离r,是中心井2的半径R的一半(50%)以下,特别优选是40%以下,尤其优选是30%以下。喷嘴部5a的下端因为是如上述地配置,所以从喷嘴部5a被吐出的喷水是一边流速下降一边变成宽度渐宽的流动,因此对托板的大部分范围都能给予影响。托板4的半径是中心井2的半径R以上且R的1.5倍以下,优选是R的1~1.3倍的程度。槽体1的底面是朝向中央呈下降斜坡,在其中央部设有将已沉降的污泥收集并排出用的沟槽6。沟槽6内的污泥经由排泥管7被排出到槽体1外。以沿着槽体1的底面使耙板11旋转的方式设有耙装置。此耙装置具有:穿过所述中心井2的轴心部分朝上下方向延伸设置的耙轴10、从该耙轴10的下部朝放射方向延伸设置的支撑臂12、安装于该臂12的耙板11、和耙轴10的上端所连接的驱动装置(图示略)。耙板11以耙旋转时使槽体底面上的堆积物朝槽体底面的中央侧移动的方式配置在与各臂12的长方向斜交的方向。沿着槽体1的内周壁面的上部设有作为溢流部的溢流堰13。此溢流堰13的上端比中心井2的上端略微(例如50~200mm程度)更靠下。此槽体1的水深即从槽体底面至溢流堰13的上端的高度,优选是100~400cm,更优选是100~250cm。托板4的上表面自槽体底面(沟槽6周缘部)的高度是20~80cm,优选是25~60cm,特别是30~50cm。中心井2内的下降流速(LV)是40cm/sec以下,例如5~30cm/sec,特别优选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淀槽,其是使从槽体的中央部的中心井供给到该槽体内的下部的原水在该槽体内上升并从该槽体上部的溢流部成为澄清水流出的沉淀槽,/n并且该沉淀槽设有与该中心井的下端对峙用于改变水的流动方向的托板,其特征为,/n设有朝向该托板的中央附近使污泥流走用的喷水吐出的喷嘴。/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10 JP 2017-2174251.一种沉淀槽,其是使从槽体的中央部的中心井供给到该槽体内的下部的原水在该槽体内上升并从该槽体上部的溢流部成为澄清水流出的沉淀槽,
并且该沉淀槽设有与该中心井的下端对峙用于改变水的流动方向的托板,其特征为,
设有朝向该托板的中央附近使污泥流走用的喷水吐出的喷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淀槽,其特征为,
所述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清水哲岩崎守
申请(专利权)人:栗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