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医疗目的的纺织品插入件及其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29493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维针织物插入件,其在双针拉舍尔机或钩编机上通过经编针织技术一步获得。插入件包括生产方向上的彼此平行地延伸并由结合区域(104)彼此分隔开的至少两个管(102;103),在该结合区域,从针织工艺获得的片材相互联接。

Textile inserts for medical purposes and their production metho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医疗目的的纺织品插入件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品插入件的领域,特别是用于医疗用途的纺织品插入件的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际的植入物以及旨在覆盖更常规性质的植入物的纺织品结构。假体或植入物的安装会伴随炎症反应,个体的生物耐受性越低,炎症反应就越严重。因此,良好的疤痕组织的形成需要强烈的成纤维细胞活动。在成纤维细胞活动阶段之前存在关键时期,在此时期中应通过锚固点确保植入物的稳定性。因此,植入物应允许对组织的良好附着,以促进伴随着高质量疤痕组织形成的牢固的细胞定殖。
技术介绍
当前使用的植入物通常由诸如不锈钢、钛及其合金的金属材料或由塑料材料制造。如果这种植入物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则组织的低附着性是其实施的主要限制。实际上,由于这种低附着性,植入物的细胞定殖不足,因而作为推论,高质量疤痕组织的形成不足。此外,在金属植入物的情况下,不乏由于腐蚀引起的金属离子的积聚而产生毒性的风险。为了克服该问题,已经开发了各种技术,旨在促进金属或塑料类型的植入物的一体化(integration)。其中的一些技术包括在相关植入物的表面上嫁接或利用化学产品涂覆。这种产品诱导在植入物的表面处形成微孔结构,诸如在文献WO2014/024171中记载的。存在通过各种化学产品的播种、气相沉积、电解和沉积来处理植入物的许多示例。如文献EP0.388.576中所记载的,特定的技术进一步主张通过化学蚀刻在植入物的表面处创建微孔。然而,植入物的这种表面处理技术需要系统地研究沉积层和植入物材料之间的相容性,无论植入物是金属的还是由塑料材料制成。实际上,通常能够观察到沉积材料/植入物对的唯一性,沉积材料的释放的风险取决于沉积材料/植入物对的唯一性,该释放的风险越来越受到现行标准的限制,现行标准甚至趋向于零释放风险。此外,这种技术可能实施起来昂贵且复杂,并且所选的涂覆方法不一定适应所涉及的植入物有时复杂的形状。已经提供了利用陶瓷植入物代替金属植入物的方案。利用这种陶瓷植入物,确实可以观察到通过表面氧化创建的微孔和纳米孔,该微孔和纳米孔的创建导致了良好的细胞附着,例如在文献US2010/274361中记载的。然而,这种方法耗时且昂贵,并且陶瓷植入物的性能尽管不断发展,但仍未达到金属或塑料植入物的水平。另一方法包括使用纺织品植入物本身或与先前讨论的材料结合以覆盖它们或确保与生物组织的联接,这可能会简化外科医生的固定。它们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一方面通过其制造的材料(PET,聚丙烯等),另一方面通过其纱线制成的结构,最后通过其线迹的校准,而有利于限定孔,所述孔的尺寸确定刚性以及疤痕组织在植入物上的锚定。植入物的纺织品部分由编织结构或针织结构形成。它们通常需要手工切割和组装的阶段,这是昂贵的,并且由于依赖于操作者而引起了可再现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植入的微管纺织品形式的插入件。因此,本专利技术包括形成多微管形式的插入件,其允许低炎症并伴有强烈的成纤维细胞活动。插入件在单个步骤中获得,具有增强的定殖能力,同时允许外科医生更容易地处理插入件,并因此使其使用更简单。因此,本专利技术能够抑制或减少手工制造阶段,这导致更好的再现性并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形成三维针织物插入件。该插入件以多微管的形式出现,该多微管能够用于覆盖管状植入物,或者具有复杂形状,并且作为推论有利于在所述植入物周围定殖,或者有利于由外科医生将植入物固定至生物组织,或者直接用作植入物。通过经编针织技术,在双针拉舍尔机或钩编机上在单个步骤中获得三维针织物插入件。获得的插入件包括生产方向上的至少两个平行的管,至少两个平行的管由如下的区域分开:在该区域,由在两个针排上针织而得到的片材相互联接。该至少两个管限定主管和至少一个支管。旨在易于插入件植入的实施的、直纱线或绞盘安装的因此不成环的纱线的组件、带、光纤或长度为主要尺寸(即,插入件的主要尺寸)的任何其它材料、杆、绳或加固元件直接在针织机上(即形成插入件时)被引入到至少一个支管。经编针织双针拉舍尔机或钩编机的使用,一方面使得能够同时制造平行的或基本平行的管,另一方面能够创建结合或织纹,这确定了包括特定开口或孔隙率的缝合结构,开口或孔隙率是有利于植入物的随后定殖的重要参数。有利地,根据所使用的纱线的尺寸和结构的变化,孔隙率可以从一个管到另一个管地变化,所使用的纱线可以是单丝或复丝的,而且还可以在机器中给送所述纱线。孔的开口的最大尺寸可以处于0.05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以在外科医生放置植入物时利于其定殖和保持。孔尺寸取决于织纹的选择、纱线的粗细和缝线密度。由此获得的分别为主管和支管的至少两个管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直径。根据本专利技术,微管中的一个微管无论是否定位在插入件的边界上都是打开的。换言之,没有结合的纱线环来限定所讨论的管。由机器的两个针排所产生的片材是自由的,并且能够形成围绕另一元件(例如,由镍、钛或其它材料制成的金属管、导管或辅助件)的插入件的缝合区域。根据本专利技术,至少两个管中的一个管(在为主管的情况下),其直径远大于另一个管或其它管的直径。较大直径的管旨在接收导管、镍钛诺类型(镍和钛合金)的管,使得能够在介入过程中固定导管或其它功能元件,或用于替代器官的人工元件(例如心脏瓣膜假体环)。通常,所考虑的管的直径至少为3毫米。根据设想的应用,可以达到15毫米甚至更大。如已经提到的,支管的直径较小,通常处于0.5毫米至2毫米的范围。管的直径由机器规格的选择、所述机器的各杆上的螺纹以及工作中的针数来确定。根据本专利技术,形成插入件的管或者彼此相切,或者由平坦区域彼此分隔开,该平坦区域是由于源自各针排的片材的结合或者由于两个针排中的一个针排中没有纱线而导致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插入件包括先前讨论的类型的三个管,分别是标称直径至少为3毫米的主中心管,而其它管的直径较小,通常处于0.5毫米至2毫米的范围。在多微管由三个管形成的情况下,存在一个主中心管,在该主中心管上添加了两个称为支管的较小的管,支管以沿直径相反的方式定位于中心管的各侧。实施以形成本专利技术的插入件的技术使得在插入件的制造时能够沿生产方向直接引入杆或绳以及通常为刚性的元件,这些杆或绳终止于较小直径的支管中。由此,易于在其植入位置处引入如此形成的插入件。作为推论,有利于形成缝合区域。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能够在单个步骤中将直纱线或无环纱线的组件(绞盘)、例如由聚合物或镍钛诺制成的带、一个或多个光纤或以长度为主要尺寸的任何其它材料引入插入件的管(优选地引入支管,即位于边缘的那些管)。副管或支管优选地形成有与中心管相同的织纹,因此纺织品插入件的几何形状是恒定的并因此允许均匀的定殖。根据该织纹的复杂性,使用经编针织双针机的6巴至16巴形成本专利技术,从而能够改变管的数量及其各自的直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同管之间的结合区域窄(1到2个缝合柱)。该结合区域与管的其它部分以相同的织纹形成,以确保纺织品的恒定孔隙率,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针织物插入件,其在双针拉舍尔机或钩编机上通过经编针织技术一步获得,所述三维针织物插入件包括在生产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的至少两个管(102、202;103、203;501;601),所述至少两个管通过结合区域(104、204)彼此分隔开,在所述结合区域处,针织所得的片材相互联接,所述至少两个管分别是直径较大的主管(102、202)和至少一个支管(103、203),其特征在于,旨在易于插入件植入的实施的、直纱线或绞盘安装的因此不成环的纱线(206)的组件、带、光纤或长度为主要尺寸的任何其它材料、杆、绳或加固元件在针织机上形成所述插入件的单个步骤中被引入到一个或所述支管,也就是被引入到除了所谓的主管之外的一个或所述支管。/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004 FR 17592641.一种三维针织物插入件,其在双针拉舍尔机或钩编机上通过经编针织技术一步获得,所述三维针织物插入件包括在生产方向上彼此平行地延伸的至少两个管(102、202;103、203;501;601),所述至少两个管通过结合区域(104、204)彼此分隔开,在所述结合区域处,针织所得的片材相互联接,所述至少两个管分别是直径较大的主管(102、202)和至少一个支管(103、203),其特征在于,旨在易于插入件植入的实施的、直纱线或绞盘安装的因此不成环的纱线(206)的组件、带、光纤或长度为主要尺寸的任何其它材料、杆、绳或加固元件在针织机上形成所述插入件的单个步骤中被引入到一个或所述支管,也就是被引入到除了所谓的主管之外的一个或所述支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针织物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102、202;103、203;501;601)彼此相切或由平坦区域(502、602)彼此分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维针织物插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102、202;103、203;501;601)具有不同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针织物插入件,其特征在于,被称为主管(102、202)的具有最大直径的所述管接收导管、镍钛诺管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E·米格诺S·里奥M·佩拉雄N·博卡德J·谭克尔
申请(专利权)人:MDB特西诺夫公司德尔塔瓦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