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的主梁、叶片和风力发电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2646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的主梁、叶片和风力发电机组。主梁沿着叶片的长度方向延伸,主梁包括:压力侧主梁帽,包括沿着叶片的厚度方向由外而内依次堆叠的第一碳纤维增强层和第一玻璃纤维增强层;吸力侧主梁帽,包括沿着叶片的厚度方向由外而内依次堆叠的第三玻璃纤维增强层和第三碳纤维增强层。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叶片的压力侧主梁帽和吸力侧主梁帽的受力特点不同来设计压力侧主梁帽和吸力侧主梁帽的具体结构,从而既能够满足压力侧主梁帽或吸力侧主梁帽的力学性能要求又能保证较低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的主梁、叶片和风力发电机组
本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的主梁、叶片和风力发电机组。
技术介绍
风力发电需要利用叶片的旋转来捕捉风能。叶片通常包括迎风面壳体、背风面壳体、主梁和腹板。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彼此连接而形成叶片的外型。主梁包括压力侧主梁帽和吸力侧主梁帽,压力侧主梁帽和吸力侧主梁帽分别粘接到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的内表面,作为叶片的主要承力部件。此外,腹板设置在压力侧主梁帽和吸力侧主梁帽之间以支撑压力侧主梁帽和吸力侧主梁帽。在现有技术中,叶片的压力侧主梁帽和吸力侧主梁帽采用相同材料体系制成,例如,压力侧主梁帽和吸力侧主梁帽均采用玻璃纤维增强材料制成或均采用碳纤维增强材料制成。然而,由于叶片的迎风面壳体和背风面壳体所受载荷的不对称性,当叶片的压力侧主梁帽和吸力侧主梁帽采用相同材料体系制成时,存在压力侧主梁帽或吸力侧主梁帽的力学性能无法满足其性能要求或者制造成本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压力侧主梁帽或吸力侧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的主梁,所述主梁(100)沿着所述叶片的长度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00)包括:/n压力侧主梁帽(110),包括沿着所述叶片的厚度方向由外而内依次堆叠的第一碳纤维增强层(111)和第一玻璃纤维增强层(112);/n吸力侧主梁帽(120),包括沿着所述叶片的所述厚度方向由外而内依次堆叠的第三玻璃纤维增强层(121)和第三碳纤维增强层(12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的主梁,所述主梁(100)沿着所述叶片的长度方向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梁(100)包括:
压力侧主梁帽(110),包括沿着所述叶片的厚度方向由外而内依次堆叠的第一碳纤维增强层(111)和第一玻璃纤维增强层(112);
吸力侧主梁帽(120),包括沿着所述叶片的所述厚度方向由外而内依次堆叠的第三玻璃纤维增强层(121)和第三碳纤维增强层(1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的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增强层(111)和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增强层(112)的厚度比为1:0.08-0.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的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玻璃纤维增强层(121)和所述第三碳纤维增强层(122)的厚度比为1:0.08-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的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侧主梁帽(110)还包括沿着所述叶片的所述厚度方向堆叠在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增强层(112)内侧的第二碳纤维增强层(1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的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碳纤维增强层(111)、所述第一玻璃纤维增强层(112)和所述第二碳纤维增强层(113)的厚度比为1:0.08-0.4:0.0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的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力侧主梁帽(120)还包括沿着所述叶片的所述厚度方向堆叠在所述第三碳纤维增强层(122)内侧的第四玻璃纤维增强层(1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的主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玻璃纤维增强层(121)、所述第三碳纤维增强层(122)和所述第四玻璃纤维增强层(123)的厚度比为1:0.08-0.4:0.0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叶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渊王兴波刘信韬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