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车式增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9214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车式增氧装置,包括支架,支架底部并排设有多个浮体,位于中部的浮体的顶部设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转轴,转轴上安装有多个水车式叶轮,每个水车式叶轮设置在两个相邻设置的浮体之间,支架底部设有罩设在水车式叶轮下部的硬质管网,硬质管网包括主管以及多根与主管连通的喷气管,主管与支架连接,多根喷气管交叉编织且相互连通,喷气管上均匀开有多个喷气孔,主管与支架底部连接,主管具有进气口,进气口连通有气泵。其相较现有技术进一步大幅提升了增氧效果,降低鱼类靠近叶轮的几率,有效防止鱼类吸氧时被叶轮误伤的情况,并且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能够有效延长持续工作的时长。

A kind of water car type a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车式增氧装置
本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车式增氧装置。
技术介绍
增氧机是一种渔业养殖领域常用的设备,其能够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以避免鱼类缺氧,同时也能抑制水体内厌氧菌的生长,防止池水变质威胁鱼类生存环境。水车式增氧机是增氧机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通过将水体扬起使水体分散,增大水体与空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水体溶氧,其作用于浅层水体时具有较好的效果。在渔业养殖过程中,部分鱼类对水体含氧量的要求很高,例如鲟鱼,现有的水车式增氧机的增氧效果勉强能够达到该部分鱼类的养殖需求,但该部分鱼类由于需氧趋向会靠近增氧机增氧效果最好的水车式叶轮附近,导致被高速旋转的叶轮击伤,严重时会导致鱼类死亡。并且,现有的水车式增氧机的动力主体部分的散热情况较差,从而限制工作时间,无法长时间持续对水体进行增氧。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车式增氧装置,其相较现有技术进一步大幅提升了增氧效果,降低鱼类靠近叶轮的几率,有效防止鱼类吸氧时被叶轮误伤的情况,并且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车式增氧装置,包括支架(10),支架(10)底部并排设有多个浮体(20),位于中部的浮体(20)的顶部设有动力装置(30),动力装置(3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转轴(40),转轴(40)上安装有多个水车式叶轮(50),每个水车式叶轮(50)设置在两个相邻设置的浮体(2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底部设有罩设在水车式叶轮(50)下部的硬质管网(60),硬质管网(60)包括主管(61)以及多根与主管(61)连通的喷气管(62),主管(61)与支架(10)连接,多根所述喷气管(62)交叉编织且相互连通,喷气管(62)上均匀开有多个喷气孔(621),所述主管(61)与支架(10)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车式增氧装置,包括支架(10),支架(10)底部并排设有多个浮体(20),位于中部的浮体(20)的顶部设有动力装置(30),动力装置(30)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有转轴(40),转轴(40)上安装有多个水车式叶轮(50),每个水车式叶轮(50)设置在两个相邻设置的浮体(20)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0)底部设有罩设在水车式叶轮(50)下部的硬质管网(60),硬质管网(60)包括主管(61)以及多根与主管(61)连通的喷气管(62),主管(61)与支架(10)连接,多根所述喷气管(62)交叉编织且相互连通,喷气管(62)上均匀开有多个喷气孔(621),所述主管(61)与支架(10)底部连接,主管(61)具有进气口(611),进气口(611)连通有气泵(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车式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邦福杜昌勤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五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