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拉绳的新型蜂巢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9180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拉绳的新型蜂巢帘,包括上轨道系统、帘布和下轨道,所述上轨道系统由上轨、左滑动车、右滑动车、左封盖、右封盖以及动力弹簧绕绳机构组成;动力弹簧绕绳机构由上金属板、下金属板、两个左右设置的主动轮和一个设置在中间的从动轮组成,所述绳子设置有两根来回缠绕在左右滑动车的滑轮上后分开,两根绳子分别通过上轨左边的孔和右边的孔穿过帘布的下边,直至与下轨道相连,帘布的底部插接在下轨道的凹槽内。本新型蜂巢帘解决了绳子外露,而可能对儿童造成的窒息危害的问题,同时本方案能够适用任意窗帘高度,其安装和取下来都非常方便,从而使得裁短尺寸也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拉绳的新型蜂巢帘
本技术涉及窗帘
,具体为一种无拉绳的新型蜂巢帘。
技术介绍
蜂巢帘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随处可见。但是,现有的蜂巢帘结构复杂,在使用安装时大都采用螺丝钉等紧固件固定在墙面上,其容易破坏墙面美观度,而且后续拆卸不便,容易留下安装痕迹。其次,现有的蜂巢帘绳子大都外露,容易造成幼童卡脖子窒息的现象。另外,现有的蜂巢帘上升下降难操控,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拉绳的新型蜂巢帘,隐藏式绳子设计结构,具有操作安全,拆装简单等优点,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拉绳的新型蜂巢帘,包括上轨道系统、帘布和下轨道,所述上轨道系统由上轨、左滑动车、右滑动车、左封盖、右封盖以及动力弹簧绕绳机构组成;所述左滑动车设置在上轨内,在上轨的左端卡合左封盖,左封盖底部的卡槽与左滑动车侧壁的插脚连接;所述上轨内还放置有与左滑动车相对设置的右滑动车,右滑动车和左滑动车上均设置有用于缠绕绳子的滑轮;所述右滑动车通过牵引绳与动力弹簧绕绳机构连接,动力弹簧绕绳机构放置在上轨内;所述动力弹簧绕绳机构由上金属板、下金属板、两个左右设置的主动轮和一个设置在中间的从动轮组成,两个左右设置的主动轮分别通过一个片状弹簧与中间的从动轮连接;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设置在上金属板和下金属板之间,下金属板的一侧设置倒钩,并通过倒钩挂接在上轨上,上轨的右端部盖合右封盖;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绑扎在右滑动车侧壁的插脚上,另一端缠绕在动力弹簧绕绳机构中间设置的从动轮上;所述绳子设置有两根来回缠绕在右滑动车和左滑动车的滑轮上后分开,其中一根绳子通过上轨左边的孔穿过帘布的下边,直至与下轨道相连,另一根绳子通过上轨右边的孔穿过帘布的下边,直至与下轨道相连;所述帘布的底部插接在下轨道的凹槽内,下轨道的两端安装下封盖。优选的,所述绳子的尾端穿过下轨道,并打结扎通过固定环定位。优选的,所述右滑动车和左滑动车上分别设置有四个滑轮,绳子预先绑扎在右滑动车的一个滑轮上,再缠绕至左滑动车上的一个滑轮上,其反复缠绕次数与帘布的高度相对应。优选的,所述滑轮的数量不局限于四个,其根据帘布的高度以及绳子缠绕次数进行增减。优选的,所述左封盖与左滑动车之间的连接位进一步通过螺丝钉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无拉绳的新型蜂巢帘,绳子不会外露,所有绳子都是在蜂巢帘内部,从根本上解决了绳子外露,而可能对儿童造成的窒息危害,使用非常安全。2、本无拉绳的新型蜂巢帘,解决了传统无拉绳蜂巢帘窗帘高度受限的问题,传统的无拉绳蜂巢帘,由于右滑动车和左滑动车运动范围受限,绳子在上轨道系统内长度伸展有限,所以窗帘高度受限,本方案只需要根据窗帘高度,在右滑动车和左滑动车增加相应的滑轮数量,绳子就可以在上轨道系统内反复的缠绕,从而达到窗帘所需要的高度。3、本无拉绳的新型蜂巢帘,同时可以左右裁短一部分,可以根据实际窗户和窗框的宽度,裁剪轨道和布料,而不破坏窗帘的使用功能,宽度裁短范围为左边15CM内,右边15CM内,从而窗帘可以裁剪的范围达到30CM,使得窗帘可以广泛的适用各种尺寸,同时,裁短的操作非常简单,只需要将左封盖拔开,左滑动车随之取下来,右封盖拔开,右边的动力弹簧绕绳机构通过倒钩结构可以轻易的取下来,并不需要通过传统方式将动力弹簧绕绳机构通过铆钉固定在上轨上,其安装和取下来都非常方便,从而使得裁短尺寸也非常方便。4、本无拉绳的新型蜂巢帘,左滑动车是通过螺丝钉,紧固在左封盖上,不需要通过铆钉固定在上轨里面,所以安装和取下来都非常方便,从而使得裁短尺寸也非常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展开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收缩拆分图;图3为本技术的左滑动车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左滑动车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右滑动车安装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上轨道系统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上轨道系统工作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上轨道系统安装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下轨道安装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帘布裁剪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的右滑动车使用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绳子缠绕工序图一;图13为本技术的绳子缠绕工序图二;图14为本技术的绳子缠绕工序图三;图15为本技术的绳子缠绕工序图四;图16为本技术的绳子缠绕工序图五;图17为本技术的绳子缠绕工序图六。图中:1上轨道系统、101上轨、102左滑动车、103右滑动车、104左封盖、105右封盖、106动力弹簧绕绳机构、1061上金属板、1062下金属板、1063主动轮、1064从动轮、1065倒钩、107牵引绳、108滑轮、2帘布、3下轨道、4绳子、5下封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11,一种无拉绳的新型蜂巢帘,包括上轨道系统1、帘布2和下轨道3,上轨道系统1由上轨101、左滑动车102、右滑动车103、左封盖104、右封盖105以及动力弹簧绕绳机构106组成;左滑动车102设置在上轨101内,在上轨101的左端卡合左封盖104,左封盖104底部的卡槽与左滑动车102侧壁的插脚连接;上轨101内还放置有与左滑动车102相对设置的右滑动车103,右滑动车103和左滑动车102上均设置有用于缠绕绳子4的滑轮108;右滑动车103通过牵引绳107与动力弹簧绕绳机构106连接,动力弹簧绕绳机构106放置在上轨101内。其中,动力弹簧绕绳机构106由上金属板1061、下金属板1062、两个左右设置的主动轮1063和一个设置在中间的从动轮1064组成,两个左右设置的主动轮1063分别通过一个片状弹簧与中间的从动轮1064连接;主动轮1063和从动轮1064分别设置在上金属板1061和下金属板1062之间,下金属板1062的一侧设置倒钩1065,并通过倒钩1065挂接在上轨101上,上轨101的右端部盖合右封盖105;牵引绳107的一端绑扎在右滑动车103侧壁的插脚上,另一端缠绕在动力弹簧绕绳机构106中间设置的从动轮1064上。其中,绳子4设置有两根来回缠绕在右滑动车103和左滑动车102的滑轮108上后分开,其中一根绳子4通过上轨101左边的孔穿过帘布2的下边,直至与下轨道3相连,另一根绳子4通过上轨101右边的孔穿过帘布2的下边,直至与下轨道3相连;帘布2的底部插接在下轨道3的凹槽内,下轨道3的两端安装下封盖5。在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拉绳的新型蜂巢帘,包括上轨道系统(1)、帘布(2)和下轨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系统(1)由上轨(101)、左滑动车(102)、右滑动车(103)、左封盖(104)、右封盖(105)以及动力弹簧绕绳机构(106)组成;所述左滑动车(102)设置在上轨(101)内,在上轨(101)的左端卡合左封盖(104),左封盖(104)底部的卡槽与左滑动车(102)侧壁的插脚连接;所述上轨(101)内还放置有与左滑动车(102)相对设置的右滑动车(103),右滑动车(103)和左滑动车(102)上均设置有用于缠绕绳子(4)的滑轮(108);所述右滑动车(103)通过牵引绳(107)与动力弹簧绕绳机构(106)连接,动力弹簧绕绳机构(106)放置在上轨(101)内;/n所述动力弹簧绕绳机构(106)由上金属板(1061)、下金属板(1062)、两个左右设置的主动轮(1063)和一个设置在中间的从动轮(1064)组成,两个左右设置的主动轮(1063)分别通过一个片状弹簧与中间的从动轮(1064)连接;所述主动轮(1063)和从动轮(1064)分别设置在上金属板(1061)和下金属板(1062)之间,下金属板(1062)的一侧设置倒钩(1065),并通过倒钩(1065)挂接在上轨(101)上,上轨(101)的右端部盖合右封盖(105);所述牵引绳(107)的一端绑扎在右滑动车(103)侧壁的插脚上,另一端缠绕在动力弹簧绕绳机构(106)中间设置的从动轮(1064)上;/n所述绳子(4)设置有两根来回缠绕在右滑动车(103)和左滑动车(102)的滑轮(108)上后分开,其中一根绳子(4)通过上轨(101)左边的孔穿过帘布(2)的下边,直至与下轨道(3)相连,另一根绳子(4)通过上轨(101)右边的孔穿过帘布(2)的下边,直至与下轨道(3)相连;所述帘布(2)的底部插接在下轨道(3)的凹槽内,下轨道(3)的两端安装下封盖(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拉绳的新型蜂巢帘,包括上轨道系统(1)、帘布(2)和下轨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道系统(1)由上轨(101)、左滑动车(102)、右滑动车(103)、左封盖(104)、右封盖(105)以及动力弹簧绕绳机构(106)组成;所述左滑动车(102)设置在上轨(101)内,在上轨(101)的左端卡合左封盖(104),左封盖(104)底部的卡槽与左滑动车(102)侧壁的插脚连接;所述上轨(101)内还放置有与左滑动车(102)相对设置的右滑动车(103),右滑动车(103)和左滑动车(102)上均设置有用于缠绕绳子(4)的滑轮(108);所述右滑动车(103)通过牵引绳(107)与动力弹簧绕绳机构(106)连接,动力弹簧绕绳机构(106)放置在上轨(101)内;
所述动力弹簧绕绳机构(106)由上金属板(1061)、下金属板(1062)、两个左右设置的主动轮(1063)和一个设置在中间的从动轮(1064)组成,两个左右设置的主动轮(1063)分别通过一个片状弹簧与中间的从动轮(1064)连接;所述主动轮(1063)和从动轮(1064)分别设置在上金属板(1061)和下金属板(1062)之间,下金属板(1062)的一侧设置倒钩(1065),并通过倒钩(1065)挂接在上轨(101)上,上轨(101)的右端部盖合右封盖(105);所述牵引绳(107)的一端绑扎在右滑动车(103)侧壁的插脚上,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家锐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美佳窗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