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通信站点三维设计平台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模型: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建模,建模范围为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中的所有通讯设备;(2)参数修整:基于750、220、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对配套光纤通信工程的基于物联网与三维设计方案进行优化;(3)创建联络方式:创建电源流、业务流、信号流联络方式方法;(4)创造关联:将步骤(1)中建立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与其通信系统关联;(5)构建三维全景监视系统;根据步骤(1)建立的模型构建变电站三维全景监视系统;(6)设备情景再现。通过使用本方法,提高了运行中各个相关方面的效率,可广泛应用在电力技术领域。
The establishment method of communication site 3D design platform based on ubiquitous power Internet of thing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通信站点三维设计平台建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
,具体是指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通信站点三维设计平台建立方法,实现电网工程全过程数字化移交、实现基建与运检、调度、物资的数据贯通,最终实现三维运检、三维调度。
技术介绍
通过实施三维设计提升设计质量,深化三维设计成果应用,推动工程数据、电子档案等数据共享。应用三维设计的35kV及以上输变电工程,原则上不予安排初步设计评审。严格落实国家、行业有关三维设计要求,在公司统一的技术标准、模型规范要求下,创新电网设计技术,深化三维设计应用,推进工程建设精益管理,助力电网高质量建设,提升电网工程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通信系统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网络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托于电网基建工程建设,后期又归于通信专业管理,但全过程的管理目前仅限于二维阶段,在借鉴国网公司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的顶层设计理念基础上,运用三维电力物联网技术,不仅可以填补通信工程三维设计的空白,还可以通过位于三维电力物联网平台应用层,协同如云计算、云存储、信息中心等其他技术平台,共同完成对现实情景的仿真计算,并以三维可视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三维可视化的仿真情景中,与实际的设备进行交互。利用虚拟现实的软硬件技术,延伸电力物联网系统可见、可控、方便等特性。基于国网公司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及全面推行35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三维设计的大背景下,工程数据中心的建设更侧重于变电和线路等一次工程,作为配套的光纤通信工程尚未深入分析。参照工程数据中心及三维设计的顶层设计方案,如果采用三维技术,深入发掘光纤通信工程内在价值,创建通信设备的三维模型库、典型三维设计方案及电源流、信号流、业务流联络关系,将会在通信网全过程环节的设计、评审环节开拓创新,后续与TMS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最终将达到三维通信调度的功能,与工程数据中心建设的远期功能相辅相成。此项目针对通信网全过程管理中的设计、评审两个环节,将单项工程进行模块化、元素化的拆分建模,是通信网数据化建设的基础,后续在工程设计、方式安排、运行管理等环节可灵活调用各类基础元素,对于后期通信网的设计、建设、管理将会更加精准高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尚无有效的通信系统方法可以满足上述技术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通信站点三维设计平台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模型: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建模,建模范围为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中的所有通讯设备;(2)参数修整:基于750、220、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对配套光纤通信工程的基于物联网与三维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高工程设计效率及精益化程度;(3)创建联络方式:根据通信工程的二次接线及业务连接方式,创建电源流、业务流、信号流联络方式方法;(4)创造关联:将步骤(1)中建立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与其通信系统关联,补充或增强其测量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节能控制、远程抄表技术、监测设备状态、电网负荷节能控制技术、电网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技术、相关事故、精确定位跟踪、温度监测技术、覆冰监测技术、输电线路杆塔;(5)构建三维全景监视系统;根据步骤(1)建立的模型构建变电站三维全景监视系统;(6)设备情景再现:基于步骤(5)构建的三维全景监视系统,采集变电站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辅助设备运维数据,所述系统将监测数据在三维场景中标注出来。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通讯设备包括光传输设备、光路子系统设备、PCM进入设备、调度程控交换设备、IAD语音接入设备。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还包括将设备的设计参数、运维参数与三维场景中的设备相互对应。采用以上方法后,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基于物联网与三维设计技术通信系统工程的实施能够极大地增加电网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的可视性和操作性,设计人员可更加直观、全面、多方位地进行方案分析,使得方案中很多不易察觉的缺陷能够轻易呈现出来,从而辅助设计人员及时优化和改进方案,有效避免为后续施工环节带来隐患,从而降本增效;可以有效提高电网规划和设计的合理性、准确性,有助于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使电网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更加合理,提升电网发展质量和投资效益;2)基于物联网与三维设计技术的通信系统工程的实施可以使电网通信工程规划和设计工作以实际电网通信工程数据为依据,可准确对路径进行合理的优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通过通信工程的优化设计,可消除电网运行风险,提升大电网驾驭控制能力,为电网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基于物联网与三维设计技术的通信系统工程是电力通信系统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电力通信系统设计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必将进一步推动电力通信系统设计行业的大力发展;3)基于物联网与三维设计技术的通信系统工程成果的数据分析,可以为电网规划提供依据,为公司管理决策和运营提升提供分析支持,提升电网通信工程设计专业的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核心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专利实施例中展示机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1,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通信站点三维设计平台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模型: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建模,建模范围为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中的所有通讯设备;(2)参数修整:基于750、220、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对配套光纤通信工程的基于物联网与三维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高工程设计效率及精益化程度;(3)创建联络方式:根据通信工程的二次接线及业务连接方式,创建电源流、业务流、信号流联络方式方法;(4)创造关联:将步骤(1)中建立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与其通信系统关联,补充或增强其测量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节能控制、远程抄表技术、监测设备状态、电网负荷节能控制技术、电网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技术、相关事故、精确定位跟踪、温度监测技术、覆冰监测技术、输电线路杆塔;(5)构建三维全景监视系统;根据步骤(1)建立的模型构建变电站三维全景监视系统;(6)设备情景再现:基于步骤(5)构建的三维全景监视系统,采集变电站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辅助设备运维数据,所述系统将监测数据在三维场景中标注出来。其中:步骤(1)中的通讯设备包括光传输设备、光路子系统设备、PCM进入设备、调度程控交换设备、IAD语音接入设备。步骤(6)还包括将设备的设计参数、运维参数与三维场景中的设备相互对应。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相对应的展示机柜1实现系统中的各个对应设备的标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通信站点三维设计平台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建立模型:/n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建模,建模范围为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中的所有通讯设备;/n(2)参数修整:/n基于750、220、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对配套光纤通信工程的基于物联网与三维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高工程设计效率及精益化程度;/n(3)创建联络方式:/n根据通信工程的二次接线及业务连接方式,创建电源流、业务流、信号流联络方式方法;/n(4)创造关联:/n将步骤(1)中建立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与其通信系统关联,补充或增强其测量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节能控制、远程抄表技术、监测设备状态、电网负荷节能控制技术、电网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技术、相关事故、精确定位跟踪、温度监测技术、覆冰监测技术、输电线路杆塔;/n(5)构建三维全景监视系统;/n根据步骤(1)建立的模型构建变电站三维全景监视系统;/n(6)设备情景再现:/n基于步骤(5)构建的三维全景监视系统,采集变电站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辅助设备运维数据,所述系统将监测数据在三维场景中标注出来。/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通信站点三维设计平台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模型:
利用三维设计软件进行建模,建模范围为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中的所有通讯设备;
(2)参数修整:
基于750、220、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对配套光纤通信工程的基于物联网与三维设计方案进行优化,提高工程设计效率及精益化程度;
(3)创建联络方式:
根据通信工程的二次接线及业务连接方式,创建电源流、业务流、信号流联络方式方法;
(4)创造关联:
将步骤(1)中建立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与其通信系统关联,补充或增强其测量技术、控制技术、通讯技术、节能控制、远程抄表技术、监测设备状态、电网负荷节能控制技术、电网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技术、相关事故、精确定位跟踪、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静,
申请(专利权)人:徐静,马来·对山拜,桑建虎,王健,新疆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