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控模型确定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5290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0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监控模型确定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创建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的三维建筑模型和初始化监控模型,其中,所述监控模型包括:多个监控设备和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基于所述三维建筑模型,在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模拟部署监控设备;根据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确定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根据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确定所述监控模型在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中盲区范围;根据所述盲区范围,确定对所述建筑施工区域的监控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若未达到所述预期效果,调整所述监控模型中模拟部署的监控设备数量、所述监控设备的部署位置及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的至少其中之一。

A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monitoring mod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监控模型确定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监控
,尤其涉及一种监控模型确定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视频监控系统是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监控一定范围内的人流和人的行为,有助于对监控范围内的一些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视频监控系统应用广泛,尤其是在火车站、地铁站、汽车站、飞机场、学校等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系统的建立和完善能很大程度上提高监控场所的安全性。当前,监控系统的设计只能根据相关设计规范以及设计经验在二维施工图上对摄像头进行布放,施工单位按图施工,在施工结束后才能检验监控效果,在监控系统的调试过程或运营使用中容易出现由于摄像头安装位置和数量不合理而导致的监控空间存在盲区,或监控目标的清晰度不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控模型确定方法及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控模型确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创建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的三维建筑模型和初始化监控模型,其中,所述监控模型包括:多个监控设备和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基于所述三维建筑模型,在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模拟部署监控设备;根据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确定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根据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确定所述监控模型在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中盲区范围;根据所述盲区范围,确定对所述建筑施工区域的监控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若未达到所述预期效果,调整所述监控模型中模拟部署的监控设备数量、所述监控设备的部署位置及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的至少其中之一。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确定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包括:根据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确定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视场;根据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对监控对象监控的清晰度要求,从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视场中,确定出满足所述监控对象清晰度要求的所述监控范围。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确定所述监控模型在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中的盲区范围,包括:根据所述监控模型中各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确定所述监控模型在预定监控平面内的盲区范围。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根据所述盲区范围,确定对所述建筑施工区域的监控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包括:根据所述盲区范围和所述监控平面面积之间的比例,确定对所述建筑施工区域的监控是否达到所述预期效果。在上述方案中,在所述确定对所述建筑施工区域的监控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渲染所述监控模型在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中的盲区范围。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监控模型确定装置,包括:建模单元,用于创建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的三维建筑模型和初始化监控模型,其中,所述监控模型包括:多个监控设备和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部署单元,用于基于所述三维建筑模型,在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模拟部署监控设备;计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确定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确定所述监控模型在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中盲区范围;评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盲区范围,确定对所述建筑施工区域的监控是否达到预期效果;调整单元,用于若对所述建筑施工区域的监控未达到所述预期效果,调整所述监控模型中模拟部署的监控设备数量、所述监控设备的部署位置及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的至少其中之一。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计算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确定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视场以及根据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对监控对象监控的清晰度要求,从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视场中,确定出满足所述监控对象清晰度要求的所述监控范围。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确定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监控模型中各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确定所述监控模型在预定监控平面内的盲区范围。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评估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盲区范围和所述监控平面面积之间的比例,确定对所述建筑施工区域的监控是否达到所述预期效果。在上述方案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渲染单元,用于在所述确定对所述建筑施工区域的监控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之前,渲染所述监控模型在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中的盲区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监控模型确定方法及装置,通过创建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的三维建筑模型和初始化监控模型,确定所述监控模型在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中的监控范围及盲区范围,根据监控范围的覆盖效果对所述监控模型进行调整,使在设计阶段监控设备的监控效果更加直观,减少了人工布置摄像头所产生的监控盲区,提高了监控的清晰度,有效的保证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避免监控设备的拆改,节省后期施工的时间和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模型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个监控设备的监控设备的视场角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个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单个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在建筑模型内的效果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模型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BIM的监控模型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传统的二维施工图无法对摄像头的覆盖范围、覆盖效果进行仿真,容易造成监控系统施工完成后的监控效果不符合要求的问题,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监控模型确定方法及装置,通过创建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的三维建筑模型和初始化监控模型,确定所述监控模型在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中的监控范围及盲区范围,根据监控范围的覆盖效果对所述监控模型进行调整,使在设计阶段监控设备的监控效果更加直观,减少了人工布置摄像头所产生的监控盲区,提高了监控的清晰度,有效的保证后期施工的顺利进行,从而避免监控设备的拆改,节省后期施工的时间和成本。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例提供的一种监控模型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S101:创建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的三维建筑模型和初始化监控模型,其中,所述监控模型包括:多个监控设备和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在本实施例中,监控设备为监控视频的采集设备,例如:摄像机。具体的,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的三维建筑模型和监控模型可以通过三维建模软件根据待监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监控模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创建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的三维建筑模型和初始化监控模型,其中,所述监控模型包括:多个监控设备和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n基于所述三维建筑模型,在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模拟部署监控设备;/n根据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确定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n根据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确定所述监控模型在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中盲区范围;/n根据所述盲区范围,确定对所述建筑施工区域的监控是否达到预期效果;/n若未达到所述预期效果,调整所述监控模型中模拟部署的监控设备数量、所述监控设备的部署位置及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的至少其中之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控模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创建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的三维建筑模型和初始化监控模型,其中,所述监控模型包括:多个监控设备和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
基于所述三维建筑模型,在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模拟部署监控设备;
根据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确定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
根据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确定所述监控模型在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中盲区范围;
根据所述盲区范围,确定对所述建筑施工区域的监控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若未达到所述预期效果,调整所述监控模型中模拟部署的监控设备数量、所述监控设备的部署位置及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的至少其中之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确定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包括:
根据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参数,确定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视场;
根据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内对监控对象监控的清晰度要求,从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视场中,确定出满足所述监控对象清晰度要求的所述监控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确定所述监控模型在所述待监控建筑施工范围中的盲区范围,包括:根据所述监控模型中各单个所述监控设备的监控范围,确定所述监控模型在预定监控平面内的盲区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盲区范围,确定对所述建筑施工区域的监控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包括:
根据所述盲区范围在所述监控平面所占面积比例,确定对所述建筑施工区域的监控是否达到所述预期效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确定对所述建筑施工区域的监控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渲染所述监控模型在所述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青刘立海周松罗新李一凡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