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94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板模块,应用于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具有框架。触控板模块包括触压板、开关、基板以及触发膜层。触压板配置于框架内。开关配置于触压板。基板配置于框架内并与触压板彼此相对。基板包括贯穿开孔,开关对应于贯穿开孔。触发膜层配置于基板与开关之间,且触发膜层覆盖基板的贯穿开孔。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具有上述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Touchpad module and electronic computer with touchpad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板模块以及具有触控板模块的电子计算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入装置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触控功能的输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电子设备的蓬勃发展为人类的生活带来许多的便利性,因此如何让电子设备的操作更人性化是重要的课题。举例来说,日常生活常见的电子设备为笔记型计算机、手机、卫星导航装置等,由于多个所述电子设备的储存容量以及处理器运算效能大幅提升,使得其所具有的功能日益变得强大且复杂。为了能有效率地操作多个所述电子设备,电子设备的制造商使用了触控板作为输入装置以操控多个所述电子设备。请参阅图1,其为现有笔记型计算机与其触控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触控板模块1设置于笔记型计算机2的外壳21中,并至少部分显露于外以供使用者接触而对笔记型计算机2进行操作,例如,使用者可通过手指接触触控板模块1且于触控板模块1上滑动以移动屏幕22上的光标23,也可通过按压触控板模块1而使笔记型计算机2执行特定功能,因使触控板模块1可替代鼠标的功能,令使用者不需因额外携带或装设鼠标而带来不便。请同步参阅图2至图5,图2为图1所示触控板模块于未被触压时的概念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触控板模块于被按压后的概念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触控板模块于未被触压时之电路板及开关的部分结构剖面概念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触控板模块于被按压后之电路板及开关的部分结构剖面概念示意图。笔记型计算机2的外壳21具有向内凹陷的框架24,且框架24内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向框架24内延伸的支撑结构241与触发部242,而触控板模块1的第一端11连接于支撑结构241,使得触控板模块1的第二端12能以支撑结构241为支点而相对于触发部242摆动。此外,触控板模块1包括开关13以及电路板14,开关13位于触控板模块1的第二端12的下方并相对应于触发部242,且开关13内设有金属穹丘弹性体(metaldome)131,而电路板14上具有相对应于金属穹丘弹性体131的第一导电部141与第二导电部142,且第一导电部141与第二导电部142之间具有间隔距离,其中,当触控板模块1未被触压时,金属穹丘弹性体131不会发生形变,此时金属穹丘弹性体131仅与第一导电部141接触而不与第二导电部142接触,其如图4所示。再者,当使用者触压触控板模块1时,触控板模块1的第二端12以支撑结构241为支点而相对于触发部242向下摆动,直至触控板模块1的开关13抵顶框架24的触发部242而使金属穹丘弹性体131产生形变,此时金属穹丘弹性体131除接触第一导电部141外还会接触第二导电部142,使得第一导电部141与第二导电部142之间形成电性导通,其如图5所示,如此一来,开关13被触发而输出开关信号予笔记型计算机2,借此令笔记型计算机2执行相对应的功能。而当使用者不再触压触控板模块1时,触控板模块1的第二端12会根据金属穹丘弹性体131的弹性力及/或支撑结构241的弹性力而相对于触发部242向上摆动,使得金属穹丘弹性体131的形状恢复如图4所示,且触控板模块1恢复原位。然而,现有触控板模块1的缺点在于,当使用者触压触控板模块1时,形变的金属穹丘弹性体131除了会与第一导电部141接触外,也会同时与电路板14接触,也就是说,形变的金属穹丘弹性体131会与电路板14大面积的敲击接触因而产生不悦耳的噪音,因此,如何针对上述的问题进行改善,实为本领域相关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触控板模块,其通过触发膜层隔绝来自被触压后的开关所发出的声响,再通过触发膜层搭配开设在基板上的贯穿开孔来控制使用者操作触控板模块的手感。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计算机,其触控板模块通过触发膜层隔绝来自被触压后的开关所发出的声响,再通过触发膜层搭配开设在基板上的贯穿开孔来控制使用者操作触控板模块的手感。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实现上述的一个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板模块,应用于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具有框架。触控板模块包括触压板、开关、基板以及触发膜层。触压板配置于框架内。开关配置于触压板。基板配置于框架内并与触压板彼此相对。基板包括贯穿开孔,开关对应于贯穿开孔,且贯穿开孔的直径大于等于3毫米且小于等于6毫米。触发膜层配置于基板与开关之间,且触发膜层覆盖基板的贯穿开孔。为实现上述的一个或部分或全部目的或是其他目的,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子计算机,包括外壳、处理器以及触控板模块。外壳具有向内凹陷的框架。处理器配置于外壳内。触控板模块配置于外壳中的框架并与处理器电性相连,触控板模块包括触压板、开关、基板以及触发膜层。触压板配置于框架内。开关配置于触压板。基板配置于框架内并与触压板彼此相对。基板包括贯穿开孔,开关对应于该贯穿开孔,且贯穿开孔的直径大于等于3毫米且小于等于6毫米。触发膜层配置于基板与开关之间,且触发膜层覆盖基板的贯穿开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触控板模块,通过在基板与开关之间配置触发膜层,该触发膜层能够有效截断来自被触压后的开关所发出的声响,进而有效降低使用者操作触控板模块所产生的声响。再者,可通过触发膜层搭配不同孔径大小的贯穿开孔来调整使用者使用触控板模块的触压手感,除此之外,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触控板模块的结构设计仅在基板与开关之间增加了触发膜层以及在基板开设贯穿开孔,因此有效降低制作成本。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说明书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笔记型计算机与其触控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触控板模块于未被触压时的概念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触控板模块于被按压后的概念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触控板模块于未被触压时的电路板及开关的部分结构剖面概念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触控板模块于被按压后的电路板及开关的部分结构剖面概念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子计算机及其触控板模块于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电子计算机的框架与触控板模块的部分结构剖面概念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框架与触控板模块的仰视立体剖面概念示意图;图9为图7所示触控板模块的立体剖面概念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触控板模块2:笔记型计算机3:触控板模块4:电子计算机11:触控板模块的第一端12:触控板模块的第二端13、32:开关14、311:电路板21、41:外壳22、42:屏幕23、43:光标24、44:框架31:触压板33:基板34:触发膜层45:处理器131、320:金属穹丘弹性体141:第一导电部142:第二导电部241:支撑结构242:触发部312:上盖板330:贯穿开孔441:框架容置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板模块,应用于一电子计算机,该电子计算机具有一框架,该触控板模块包括:/n一触压板,配置于该框架内;/n一开关,配置于该触压板;/n一基板,配置于该框架内并与该触压板彼此相对,该基板包括一贯穿开孔,该开关对应于该贯穿开孔;以及/n一触发膜层,配置于该基板与该开关之间,且该触发膜层覆盖该基板的该贯穿开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板模块,应用于一电子计算机,该电子计算机具有一框架,该触控板模块包括:
一触压板,配置于该框架内;
一开关,配置于该触压板;
一基板,配置于该框架内并与该触压板彼此相对,该基板包括一贯穿开孔,该开关对应于该贯穿开孔;以及
一触发膜层,配置于该基板与该开关之间,且该触发膜层覆盖该基板的该贯穿开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模块,其中该触压板根据一外力的触压而朝靠近该基板的方向摆动,使得该开关抵顶该触发膜层而使部分该触发膜层凹入该贯穿开孔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模块,其中该贯穿开孔的直径大于等于3毫米且小于等于6毫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模块,其中该触发膜层的厚度大于等于0.3毫米且小于等于0.8毫米。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板模块,其中该基板的该贯穿开孔的直径为5毫米,且该触发膜层的厚度为0.3毫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大受
申请(专利权)人: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