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顶部出风结构、柜机和空调系统,属于空调技术领域,该顶部出风结构包括管体,管体的两端一上一下设置且该管体顶端的管口为出风口;第一板和第二板,第一板和第二板连接在一起组成折板结构,第一板和第二板之间的夹角为α,150°≤α<180°,折板结构转动安装在出风口处且该折板结构的内角朝向管体内;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安装在管体上且该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折板结构相接以驱动折板结构在出风口处旋转而开启或关闭出风口,该顶部出风结构的折板结构对风进行导向时,风换向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更小,柜机采用上述顶部出风机构,而上述空调系统采用上述柜机,故而该柜机和空调系统均具有更加节能的优点。
A top air outlet structure, cabinet and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顶部出风结构、柜机和空调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顶部出风结构、柜机和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顶部出风柜机,能够实现分布式制冷,地毯式制热,舒适性较好,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现有的顶部出风柜机,其出风口的安装的导风板为平板结构,柜机壳体中设置风道,导风板安装在风道的出口处,使用时,风道内的等吹在导风板上,随后经导风板导向后吹出,导风板主要起到改变风向的作用,然而,现有技术中的平板结构的导风板在对风进行导向时,会使得风所具有的能量下降很多,在获得合适风速的前提下,风机的能耗会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顶部出风结构,用于解决现有顶部出风柜机顶部出风时所存在的经导风板导向后吹出的风能量下降很多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顶部出风结构,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一上一下设置且该管体顶端的管口为出风口;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连接在一起组成折板结构,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的夹角为α,150°≤α<180°,所述折板结构转动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处且该折板结构的内角朝向所述管体内;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管体上且该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折板结构相接以驱动所述折板结构在所述出风口处旋转而开启或关闭所述出风口。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出风口朝向斜向上方,并且所述出风口的中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20°≤β≤50°。进一步地,为了更好的实现本专利技术,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折板结构旋转的角度在0到40°之间时,所述折板结构开启所述出风口且经所述折板结构导向后的风的出风方向朝向斜向下方;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折板结构旋转40°时,所述折板结构开启所述出风口且经所述折板结构导向后的风的出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折板旋转的角度在40°到70°之间时,所述折板结构开启所述出风口且经所述折板结构导向后的风的出风方向朝向斜向上方。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旋转动力源、连杆和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为Z型杆,所述Z型杆包括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所述第二轴连接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三轴之间,所述第一轴转动穿接在所述出风口处的管壁上,所述折板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联动连接,所述第三轴转动插接在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旋转动力源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以驱动所述连杆摆动,所述折板结构的另一端也转动连接于所述出风口处的管壁上。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折板结构还包括第三板和第四板,所述第三板和所述第四板分别安装在所述折板结构的两端,所述第一轴连接在所述第三板上,所述第四板转动连接于所述出风口处的管壁上。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折板结构还包括第五板和第六板,所述出风口处设有梁体,所述折板结构横跨所述梁体且所述第五板和所述第六板分设于所述梁体两端,还包括销钉,所述第五板、所述第六板和所述梁体上正对的位置设有圆孔,所述销钉则转动插装在所述第五板的圆孔、梁体的圆孔以及第六板的圆孔中。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折板结构、所述第一转动件和销钉组成导风板组件,所述导风板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风板组件均布在所述出风口处。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旋转动力源为电动机,还包括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为第四轴、第五轴和第六轴组成的Z型杆,所述第五轴连接于所述第四轴和所述第六轴之间,所述电动机的转轴与所述第四轴联动连接,所述第六轴转动插接在所述连杆的另一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柜机,包括外壳、风道和上述顶部出风结构,所述风道设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顶部出风结构的管体安装在所述外壳上并位于所述外壳的上方,所述管体的底端为进风口且该进风口与所述风道连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柜机。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顶部出风结构,其包括管体、驱动机构以及第一板和第二板组成的折板结构,管体的两端一上一下设置且该管体的顶端为出风口,折板结构则安装在上述出风口处并且该折板结构的内角朝向上述管体内,上述变驱动结构安装在管体上且该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上述折板结构相连,以驱动折板结构在上述出风口转动而实现开启或者关闭上述出风口,采用上述结构,管体内的风吹至出风口时,将扑打在上述折板结构上,当驱动机构驱动折板结构打开时,风则会经过折板结构的导向吹出,由于折板结构具有内角,这样,便可以更加平顺地对风进行导向和变向作用,以使得风在变向过程中的能量损耗更小。(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柜机,包括外壳、风道和上述顶部出风结构,风道设于外壳内,顶部出风结构的管体安装在外壳上并位于外壳上方,管体的底端为进风口且该进风口与上述风道连通,这样,风道中的风将会从进风口进入管体并吹至上述出风口,而后经顶部出风结构的折板结构导向后吹出,由于上述顶部出风结构对风尽心导向和变向时,风的能量损耗更低,因此该柜机具有更加节能的优点。(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空调系统采用上述柜机,因此该空调系统更加节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顶部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侧视图;图3是图2所示结构的爆炸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折板结构安装在管体出风口处时形成的结构的爆炸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当驱动机构驱动折板结构旋转角度等于25°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当驱动机构驱动折板结构旋转角度等于70°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折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折板结构的侧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轨迹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管体;2-折板结构;21-第一板;22-第二板;23-第三板;24-第四板;25-第五板;26-第六板;3-电动机;4-连杆;5-第一转动件;51-第一轴;52-第二轴;53-第三轴;6-梁体;7-销钉;8-第二转动件;81-第四轴;82-第五轴;83-第六轴;9-外壳;10-风道;11-装饰套;12-装饰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部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一上一下设置且该管体顶端的管口为出风口;/n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连接在一起组成折板结构,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的夹角为α,150°≤α<180°,所述折板结构转动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处且该折板结构的内角朝向所述管体内;/n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管体上且该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折板结构相接以驱动所述折板结构在所述出风口处旋转而开启或关闭所述出风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部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的两端一上一下设置且该管体顶端的管口为出风口;
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连接在一起组成折板结构,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之间的夹角为α,150°≤α<180°,所述折板结构转动安装在所述出风口处且该折板结构的内角朝向所述管体内;
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安装在所述管体上且该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折板结构相接以驱动所述折板结构在所述出风口处旋转而开启或关闭所述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部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朝向斜向上方,并且所述出风口的中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20°≤β≤5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部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折板结构旋转的角度在0到40°之间时,所述折板结构开启所述出风口且经所述折板结构导向后的风的出风方向朝向斜向下方;
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折板结构旋转40°时,所述折板结构开启所述出风口且经所述折板结构导向后的风的出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
当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折板旋转的角度在40°到70°之间时,所述折板结构开启所述出风口且经所述折板结构导向后的风的出风方向朝向斜向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顶部出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旋转动力源、连杆和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为Z型杆,所述Z型杆包括第一轴、第二轴和第三轴,所述第二轴连接于所述第一轴和所述第三轴之间,所述第一轴转动穿接在所述出风口处的管壁上,所述折板结构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轴联动连接,所述第三轴转动插接在所述连杆的一端,所述旋转动力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光,潘龙腾,何振健,丘晓宏,罗文君,邵家成,赵霆,赵健聪,曾新成,骆妍,邹春盖,冯青龙,王千千,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