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J形密封圈以及使用该J形密封圈的快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8514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压力容器盲板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J形密封圈以及使用该J形密封圈的快开结构,所述J形密封圈的任一横截面包括:安装部、密封部以及外翘脚;所述安装部与平盖底部开设的密封槽配合,用于所述J形密封圈的安装固定;所述密封部与平盖底部的密封结构配合;所述外翘脚与高颈法兰的内孔过盈配合,用于提供径向初始密封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J形密封圈通过设置安装部可以提供足够的初始密封力;通过设置密封部可以增加密封面的长度和曲折程度,提高密封性;通过设置外翘脚可以提供径向的初始密封力。可改善密封圈受力状态,防止橡胶局部挤出及撕裂,提高密封圈的使用寿命,防止密封失效。

A j-ring and its quick open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J形密封圈以及使用该J形密封圈的快开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压力容器盲板密封
,尤其涉及一种J形密封圈以及使用该J形密封圈的快开结构。
技术介绍
锁环式快开盲板主要应用于压力容器设备或者管线端部,通过快开机构的设计,实现密封承压结构的快速启闭,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化工,航天,电力能源等工业领域。相对于一般的螺栓法兰结构,快开盲板能够更加迅速地启闭门盖,适用于门盖需要频繁拆装的工业应用场合。快开盲板需要用到密封圈,常用的唇形(C形)截面橡胶圈由于要求接触密封面间隙较小,造成门盖承力快开锁环装拆时调整空间受限,橡胶挤出及唇形空腔遭杂质堵塞等状况出现使锁环装拆困难;鞍形截面密封圈虽有轴向浮动性使锁环装拆容易,但由于橡胶圈挤出间隙更大,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其挤出状态也不利锁环拆卸并潜在橡胶撕裂和密封失效风险。可见,现有的快开盲板密封圈主要有C形密封圈,鞍形密封圈等,这些密封圈均实现了产品应用,使用总体情况良好,但少量产品因制造工艺与使用情况等原因,仍然会出现局部橡胶挤出严重及撕裂现象,降低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同时潜在密封失效的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的J形密封圈,旨在解决现有的快开盲板密封圈主要有C形密封圈,鞍形密封圈等,这些密封圈均实现了产品应用,使用总体情况良好,但少量产品因制造工艺与使用情况等原因,仍然会出现局部橡胶挤出严重及撕裂现象,降低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同时潜在密封失效的危险,需要进行改进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J形密封圈,所述J形密封圈的任一横截面包括:安装部、密封部以及外翘脚;所述安装部与平盖底部开设的密封槽配合,用于所述J形密封圈的安装固定;所述密封部与平盖底部的密封结构配合;所述外翘脚与高颈法兰的内孔过盈配合,用于提供径向初始密封力。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J形密封圈,所述J形密封圈的任一横截面包括:安装部、密封部以及外翘脚;所述安装部与平盖底部开设的密封槽过盈配合,用于所述J形密封圈的安装固定,所述安装部为四边形结构;所述密封部与平盖底部的密封结构配合,所述密封部包括一个水平面以及一个非水平面;所述水平面与所述外翘脚的密封侧连接;所述非水平面为所述安装部的一个侧面,且所述水平面与所述非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所述外翘脚与高颈法兰的内孔过盈配合,用于提供径向初始密封力,所述外翘脚的底部包括一弧线段以及一个向内的倒角。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开结构,所述快开结构包括: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J形密封圈;平盖,所述平盖底部设置有与所述J形密封圈的安装部配合的密封槽,所述J形密封圈通过挡圈固定设置于所述平盖的底部,所述平盖还设置有与所述密封部配合的密封结构;高颈法兰,所述平盖与所述高颈法兰通过锁环可拆卸安装,所述平盖闭合状态下,所述J形密封圈的外翘脚与所述高颈法兰的内孔过盈配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J形密封圈通过设置安装部,无论平盖初始安装是否倾斜,都可以提供足够的初始密封力,防止初始泄露;通过设置与平盖上密封结构配合的密封部可以增加密封面的长度和曲折程度,从而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性能;通过设置外翘脚可以提供径向的初始密封力,减少了现有常规密封圈中内翘脚的使用,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可改善密封圈受力状态,防止橡胶局部挤出及撕裂,提高密封圈的使用寿命,防止密封失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J形密封圈的使用状态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J形密封圈的使用状态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J形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J形密封圈;11、安装部;12、密封部;13、外翘脚;14、弹簧骨架;2、平盖;3、高颈法兰;4、挡圈;5、锁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J形密封圈1的结构图,所述J形密封圈1的任一横截面包括:安装部11、密封部12以及外翘脚13;所述安装部11与平盖2底部开设的密封槽配合,用于所述J形密封圈1的安装固定;所述密封部12与平盖2底部的密封结构配合;所述外翘脚13与高颈法兰3的内孔过盈配合,用于提供径向初始密封力。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常密封圈为环形结构,此时横截面指经过该环形结构轴线的任意平面截该环形结构所得的截面。需要理解的是,环形结构仅仅是密封圈的常规形状,本专利技术仅仅以这种常规形状举例说明,并不限定J形密封圈1必然是环形或者必然是圆环形结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安装部11、密封部12以及外翘脚13是J形密封圈横截面上的不同部位,三者连接为一个整体,构成J形密封圈的横截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部11与平盖2上开设的密封槽配合,通过将安装部11嵌入密封槽内实现J形密封圈的安装固定。在本专利技术中,平盖2上的开设的密封槽主要用于J形密封圈1的安装,密封槽仅仅是其命名,并不代表该槽的作用为密封;当然,通过J形密封圈与密封槽的配合,两者之间的配合面具有一定的密封作用。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外翘脚13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J形密封圈1的最大直径。参考图3所示,通过这种设置,可以使J形密封圈1在装入高颈法兰3的时候避免外翘脚13外翻,可以方便地安装。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密封部12是J形密封圈与平盖2之间实现密封的结构;外翘脚13是J形密封圈与高颈法兰3之间密封的主要结构,外翘脚13可与高颈法兰3的内壁抵触,通过安装部11的限位,可以使外翘脚13安装后具有一定变形,从而形成初始密封力,初始密封力的大小除了与外翘脚13的变形量有关,还与安装部11限位作用的强弱有关,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安装部11实现可靠限位,从而提供足够的初始密封力。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翘脚13在受管道内的气体或者液体的压力作用下,可以向外变形,与高颈法兰3之间密封作用进一步增加。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J形密封圈1通过设置安装部11,无论平盖2初始安装是否倾斜,都可以提供足够的初始密封力,防止初始泄露;通过设置与平盖2上密封结构配合的密封部12可以增加密封面的长度和曲折程度,从而提高密封圈的密封性能;通过设置外翘脚13可以提供径向的初始密封力,减少了现有常规密封圈中内翘脚的使用,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可以防止橡胶局部挤出及撕裂,提高密封圈的使用寿命,防止密封失效。如图2所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安装部11与所述密封槽过盈配合,所述安装部11为四边形结构。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利用密封圈材料的变形可以实现过盈配合安装,过盈配合可以提供安装面的密封性。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四边形结构近似结构,这里的近似包括连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近似于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J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J形密封圈的任一横截面包括:安装部、密封部以及外翘脚;/n所述安装部与平盖底部开设的密封槽配合,用于所述J形密封圈的安装固定;/n所述密封部与平盖底部的密封结构配合;/n所述外翘脚与高颈法兰的内孔过盈配合,用于提供径向初始密封力。/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J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J形密封圈的任一横截面包括:安装部、密封部以及外翘脚;
所述安装部与平盖底部开设的密封槽配合,用于所述J形密封圈的安装固定;
所述密封部与平盖底部的密封结构配合;
所述外翘脚与高颈法兰的内孔过盈配合,用于提供径向初始密封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J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与所述密封槽过盈配合,所述安装部为四边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J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包括一个水平面以及一个非水平面;
所述水平面与所述外翘脚的密封侧连接;
所述非水平面为所述安装部的一个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J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面与所述非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J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翘脚的底部包括一弧线段以及一个向内的倒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J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J形密封圈内嵌有弹簧骨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J形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J形密封圈选用氟橡胶或者丁腈橡胶制作。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郭文星虞晨阳秦思萌白雅婷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化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