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回收碳纤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287737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6 1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回收碳纤维的方法,包括:步骤1、配制一定质量浓度的碱液并加热至第一设定温度,然后将所述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所述碱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得到预处理的复合材料;步骤2、在通入有水蒸气和惰性气体的环境中和第二设定温度的条件下,将所述预处理的复合材料进行热解。该方法不仅简单易行、且降低了回收成本和提高了回收效率,以及回收得到的碳纤维的质量也得以提升。

Recovery of carbon fiber from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thermosetting resin matrix composi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回收碳纤维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复合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回收碳纤维的方法。
技术介绍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是以碳纤维为增强体,高性能树脂为基体的复合材料。与金属材料相比,具有质轻、高强、可设计性强等特点,正是由于上述的优异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风力发电、轨道交通、体育用品等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且应用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及用量的不断增加,其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旧材料也越积越多,大量产生的碳纤维废弃物已经成为阻碍碳纤维应用和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带来极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用量较大,但由于热固性树脂具有致密的交联网络,加热时不能再发生软化,也不能于溶剂中溶解,降解回收难度极大。目前常用的将碳纤维从复合材料中回收的方法是:对复合材料中的树脂进行分解,使碳纤维被分离出来,从而实现碳纤维的回收。本领域熟知的树脂的分解方法包括热解法,无机强酸分解,亚/超临界流体分解等。其中,传统热解法虽然工艺简单,但是由于树脂常常热解不彻底,导致回收得到的碳纤维表面易形成大量残碳,严重影响回收的碳纤维的后续加工再利用性能。而使用无机强酸分解过程中,由于强酸的腐蚀性较强,对设备要求比较高,反应后处理比较难,且不适用于所有的热固性树脂。此外,超临界法虽然具有清洁无污染的特点,但是需要在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对反应设备要求较高。因此,如何简单、低成本以及高效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的回收碳纤维,是目前复合材料行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专利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专利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回收碳纤维的方法,该方法不仅简单易行、且降低了回收成本和提高了回收效率,以及回收得到的碳纤维的质量也得以提升。技术解决方案为:提供一种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回收碳纤维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1、对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预处理配制一定质量浓度的碱液并加热至第一设定温度,然后将所述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所述碱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得到预处理的复合材料;步骤2、热解回收碳纤维在通入有水蒸气和惰性气体的环境中和第二设定温度的条件下,将所述预处理的复合材料进行热解。进一步地,所述碱液为强碱溶液。进一步地,所述强碱溶液选自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混合物溶液的任一种。进一步地,所述碱液的质量浓度为40%-8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为25℃-90℃;所述浸泡时间为12h-168h。进一步地,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设定温度为380℃-550℃。进一步地,所述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为废弃的复合材料,其中的热固性树脂为环氧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聚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或乙烯基树脂。进一步地,所述热固性树脂为环氧树脂,并且所述第二设定温度为380℃-390℃;或所述热固性树脂为双马来酰亚胺树脂,并且所述第二设定温度为445℃-460℃;或所述热固性树脂为聚酰亚胺树脂,并且所述第二设定温度为540℃-55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热解所需时间为2h-5h。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首先采用一定质量浓度的碱液对复合材料进行预处理,在碱液的作用下,促使纤维和树脂之间的界面产生新孔隙和裂纹,树脂基体产生溶胀和增塑现象,树脂基体中孔隙尺寸增大,进而树脂部分分子链发生断裂;接着,处于上述状态的树脂又进一步经热解处理,在水蒸气和惰性环境中,经预处理的热固性树脂很容易在水蒸气作用下进行降解。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工艺简单,极大降低了回收成本,适合工业化生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并且得到的碳纤维表面基本无残碳,碳纤维长度几乎无损失且性能保持率较高。附图说明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回收得到的碳纤维的扫描电镜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回收得到的碳纤维的扫描电镜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提供的回收得到的碳纤维的扫描电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而非限制性的目的,阐述了具体细节,以帮助全面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然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也可以在脱离了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实践本专利技术。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设备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专利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正如
技术介绍
所提到的,为了高效获取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的碳纤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回收碳纤维的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1、对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预处理配制一定质量浓度的碱液并加热至第一设定温度,然后将所述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所述碱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得到预处理的复合材料;步骤2、热解回收碳纤维在通入有水蒸气和惰性气体的环境中和第二设定温度的条件下,将所述预处理的复合材料进行热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首先采用一定质量浓度的碱液对复合材料进行预处理,在碱液的作用下,促使纤维和树脂之间的界面产生新孔隙和裂纹,树脂基体产生溶胀和增塑现象,树脂基体中孔隙尺寸增大,进而树脂部分分子链发生断裂;接着,处于上述状态的树脂又进一步经热解处理,在水蒸气和惰性环境中,经预处理的热固性树脂很容易在水蒸气作用下进行降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方法仅需使用碱液对复合材料进行预处理,使得热固性树脂的化学键被初步破坏,接着,再热解处理,而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选择在热解过程中使用水蒸气,在高温作用下,处于上述预处理状态的热固性树脂的化学键很容易被水蒸气破坏,使得树脂发生降解。该制备方法操作工艺简单,极大降低了回收成本,适合工业化生产,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并且得到的碳纤维表面基本无残碳,碳纤维长度几乎无损失且性能保持率较高。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碱液为碱的水溶液。本实施例中,根据需要,上述复合材料在预处理之前还可以被切割为一定尺寸的块体,以便于进行预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回收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对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预处理/n配制一定质量浓度的碱液并加热至第一设定温度,然后将所述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所述碱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得到预处理的复合材料;/n步骤2、热解回收碳纤维/n在通入有水蒸气和惰性气体的环境中和第二设定温度的条件下,将所述预处理的复合材料进行热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回收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进行预处理
配制一定质量浓度的碱液并加热至第一设定温度,然后将所述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所述碱液中浸泡一定时间得到预处理的复合材料;
步骤2、热解回收碳纤维
在通入有水蒸气和惰性气体的环境中和第二设定温度的条件下,将所述预处理的复合材料进行热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回收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为强碱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回收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碱溶液选自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混合物溶液的任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回收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碱液的质量浓度为40%-8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从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中回收碳纤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温度为25℃-90℃;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丽英裴雨辰刘爱军王国勇汪东
申请(专利权)人: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