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85393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正面右侧的中心处活动连接有开关键,所述设备本体正面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按键区域,设备本体正面底部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二按键区域,设备本体正面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主显示屏,主显示屏位于第一按键区域的左侧,所述设备本体的背面螺纹连接有后壳体,设备本体和后壳体的内腔均设置有控制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副显示屏、电动风扇、温湿度传感器、微处理器、控制模块、警报模块和蜂鸣器的配合,可对设备本体和后壳体内部的温湿度进行感应处理,可对设备本体和后壳体内部进行恒温除湿作业,避免高温和潮湿水汽对设备本体内部电容器控制板造成侵蚀损坏。

A kind of integrated device for capacitor protection,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容器测控设备
,具体为一种电容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电容器是由两个电极及其间的介质材料构成的,介质材料是一种电介质,当被置于两块带有等量异性电荷的平行极板间的电场中时,由于极化而在介质表面产生极化电荷,遂使束缚在极板上的电荷相应增加,维持极板间的电位差不变。现在测控设备内都含有大量的电容器,然而在测控设备进行工作时,其内部会汇聚大量热量,即大量热量会对测控设备内部的电容器控制板造成高温损坏,同时随着外界潮湿环境的影响,测控设备内部易出现水汽,附着的水汽易对测控设备内部电容器控制板造成侵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具备恒温除湿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测控设备不具备恒温除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容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正面右侧的中心处活动连接有开关键,所述设备本体正面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按键区域,所述设备本体正面底部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二按键区域,所述设备本体正面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主显示屏,所述主显示屏位于第一按键区域的左侧,所述设备本体的背面螺纹连接有后壳体,所述设备本体和后壳体的内腔均设置有控制机构。优选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副显示屏、电动风扇、温湿度传感器、微处理器、控制模块、警报模块和蜂鸣器,所述设备本体正面左侧的顶部嵌设有副显示屏,所述后壳体内腔背面中心处的两侧均连通有电动风扇,所述后壳体内腔的底部嵌设有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后壳体内腔的底部从前至后依次固定连接有微处理器、控制模块和警报模块,所述设备本体正面底部的两侧均嵌设有蜂鸣器。优选的,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输入端单向信号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模块和警报模块的输入端双向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电动风扇的输入端单向电连接,所述警报模块的输出端与蜂鸣器的输入端单向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副显示屏的输入端单向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后壳体内腔的两侧从上至下均依次横向开设有散热格栅,所述散热格栅设置为阵列状结构。优选的,所述电动风扇的背面连通有防尘滤网,且防尘滤网的正面与后壳体的背面焊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副显示屏、电动风扇、温湿度传感器、微处理器、控制模块、警报模块和蜂鸣器的配合,可对设备本体和后壳体内部的温湿度进行感应处理,可对设备本体和后壳体内部进行恒温除湿作业,避免高温和潮湿水汽对设备本体内部电容器控制板造成侵蚀损坏。2、本技术通过散热格栅设置为阵列状结构,便于后壳体内部的空气和外界空气进行交换流通,同时也对后壳体内部热量进行排出,通过防尘滤网,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后壳体内,防止灰尘附着电容器控制板表面,降低电容器控制板的导电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侧视局部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后壳体结构后视图;图4为本技术系统原理图。图中:1、设备本体;2、开关键;3、第一按键区域;4、第二按键区域;5、主显示屏;6、后壳体;7、控制机构;71、副显示屏;72、电动风扇;73、温湿度传感器;74、微处理器;75、控制模块;76、警报模块;77、蜂鸣器;8、散热格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一种电容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包括设备本体1,设备本体1正面右侧的中心处活动连接有开关键2,设备本体1正面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按键区域3,设备本体1正面底部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二按键区域4,设备本体1正面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主显示屏5,主显示屏5位于第一按键区域3的左侧,设备本体1的背面螺纹连接有后壳体6,后壳体6内腔的两侧从上至下均依次横向开设有散热格栅8,散热格栅8设置为阵列状结构,通过散热格栅8设置为阵列状结构,便于后壳体6内部的空气和外界空气进行交换流通,同时也对后壳体6内部热量进行排出,设备本体1和后壳体6的内腔均设置有控制机构7,控制机构7包括副显示屏71、电动风扇72、温湿度传感器73、微处理器74、控制模块75、警报模块76和蜂鸣器77,设备本体1正面左侧的顶部嵌设有副显示屏71,后壳体6内腔背面中心处的两侧均连通有电动风扇72,电动风扇72的背面连通有防尘滤网,且防尘滤网的正面与后壳体6的背面焊接,通过防尘滤网,避免外界灰尘进入后壳体6内,防止灰尘附着电容器控制板表面,降低电容器控制板的导电性,后壳体6内腔的底部嵌设有温湿度传感器73,后壳体6内腔的底部从前至后依次固定连接有微处理器74、控制模块75和警报模块76,设备本体1正面底部的两侧均嵌设有蜂鸣器77,温湿度传感器73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74的输入端单向信号连接,微处理器74的输出端分别与控制模块75和警报模块76的输入端双向电连接,控制模块75的输出端与电动风扇72的输入端单向电连接,警报模块76的输出端与蜂鸣器77的输入端单向电连接,微处理器74的输出端与副显示屏71的输入端单向电连接,通过副显示屏71、电动风扇72、温湿度传感器73、微处理器74、控制模块75、警报模块76和蜂鸣器77的配合,可对设备本体1和后壳体6内部的温湿度进行感应处理,可对设备本体1和后壳体6内部进行恒温除湿作业,避免高温和潮湿水汽对设备本体1内部电容器控制板造成侵蚀损坏。使用时,当后壳体6和设备本体1内部温度和湿气超过温湿度传感器73预设范围值时,则温湿度传感器73向微处理器74发送指令,则微处理器74将信息数据解析处理后传送至控制模块75和警报模块76,同时通过副显示屏71将温湿度数值显示出来,控制模块75控制电动风扇72开启对后壳体6和设备本体1内部的热量和湿气进行风力散热除湿,若在散热除湿过程中,控制机构7出现故障损坏,则警报模块76控制蜂鸣器77对周边人员进行警报。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包括设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正面右侧的中心处活动连接有开关键(2),所述设备本体(1)正面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按键区域(3),所述设备本体(1)正面底部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二按键区域(4),所述设备本体(1)正面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主显示屏(5),所述主显示屏(5)位于第一按键区域(3)的左侧,所述设备本体(1)的背面螺纹连接有后壳体(6),所述设备本体(1)和后壳体(6)的内腔均设置有控制机构(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包括设备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正面右侧的中心处活动连接有开关键(2),所述设备本体(1)正面的右侧设置有第一按键区域(3),所述设备本体(1)正面底部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二按键区域(4),所述设备本体(1)正面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主显示屏(5),所述主显示屏(5)位于第一按键区域(3)的左侧,所述设备本体(1)的背面螺纹连接有后壳体(6),所述设备本体(1)和后壳体(6)的内腔均设置有控制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保护测控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7)包括副显示屏(71)、电动风扇(72)、温湿度传感器(73)、微处理器(74)、控制模块(75)、警报模块(76)和蜂鸣器(77),所述设备本体(1)正面左侧的顶部嵌设有副显示屏(71),所述后壳体(6)内腔背面中心处的两侧均连通有电动风扇(72),所述后壳体(6)内腔的底部嵌设有温湿度传感器(73),所述后壳体(6)内腔的底部从前至后依次固定连接有微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培涛武松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康博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