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紊流机柜散热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5387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41
本案公开的属于机柜散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低紊流机柜散热风道结构,包括机柜本体,所述机柜本体内侧壁底部设置所述第一通风机构,所述液冷机构设于所述机柜本体内,所述机柜本体内侧壁中央位置设置所述第二通风机构,通过设置的轴流风机与液冷机构内部设置冷却管及冷却水循环机配合对第一风道内部吸入的空气进行降温使之转换为冷空气,增加机柜的散热效果,且挡流板与第二风腔内侧壁底部呈四十五度倾斜角设置,可以改变由轴流风机形成的流体风向,形成对流风道,增加散热效果,同时,离心风机用于与轴流风机配合,形成独立的散热风道结构,加快了空气进入速度,增加风力,在同样的风冷原理下,优化了散热效果并且降低能耗。

Structure of cooling air duct of low turbulence cabin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低紊流机柜散热风道结构
本技术涉及机柜散热
,具体为一种低紊流机柜散热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机柜一般是冷轧钢板或合金制作的用来存放计算机和相关控制设备的物件,可以提供对存放设备的保护,屏蔽电磁干扰,有序、整齐地排列设备,方便以后维护设备。机柜一般用在网络布线间、楼层配线间、中心机房、数据机房、控制中心等。机柜散热性较差,而散热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柜内部元件能否安全稳定地运行,因此会在机柜内部设置散热风道结构,保证柜内温度的上限,以确保机柜内的设备能正常工作。现有的散热风道结构的结构较为简单,散热效果较差,增加了机柜内部元件的故障隐患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机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紊流机柜散热风道结构,能够解决现有的散热风道结构的结构较为简单,散热效果较差,增加了机柜内部元件的故障隐患率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紊流机柜散热风道结构,其包括:机柜本体、第一通风机构、液冷机构、第二通风机构和辅助散热机构,所述机柜本体内侧壁底部设置所述第一通风机构,所述液冷机构设于所述机柜本体内,所述机柜本体内侧壁中央位置设置所述第二通风机构,所述辅助散热机构开设于所述机柜本体上。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低紊流机柜散热风道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机柜本体包括底座和散热孔,所述机柜本体外侧壁底部固接所述底座,所述机柜本体左侧壁与右侧壁均开设多个所述散热孔,多个所述散热孔沿所述机柜本体外侧壁呈线性等距排列,且多个所述散热孔自所述机柜本体内壁向外成向下倾斜状设置。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低紊流机柜散热风道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通风机构包括第一风腔、轴流风机、进风口、第一风道和防尘板,所述第一风腔开设于所述机柜本体内侧壁底部,且所述第一风腔与第二风腔连通,所述轴流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一风腔内侧壁顶部中央位置,所述机柜本体外侧壁底部开设所述进风口,所述轴流风机内侧壁底部开设所述第一风道,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内侧壁卡接所述防尘板。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低紊流机柜散热风道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液冷机构包括安装架、冷却水循环机和冷却管,所述安装架固接于所述第一风腔内侧壁底部左侧,所述安装架内安装所述冷却水循环机,所述冷却管套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侧壁,且所述冷却管的进出端口分别与所述冷却水循环机的进出端口连通。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低紊流机柜散热风道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二通风机构包括第二风腔、挡流板、离心风机、第二风道和出风口,所述第二风腔开设于所述机柜本体内侧壁中央位置,所述第二风腔内侧壁底部左右两侧均固接所述挡流板,所述挡流板呈四十五度倾斜角设置,所述离心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二风腔内侧壁顶部,所述第二风道开设于所述机柜本体内侧壁顶部,所述第二风道左右两侧端部均开设所述出风口。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低紊流机柜散热风道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辅助散热机构包括保护散热罩和散热风机,所述保护散热罩安装于所述机柜本体外侧壁,所述保护散热罩为网状吸热材料制成,所述保护散热罩内侧壁中心位置安装所述散热风机,且所述保护散热罩外侧壁对应所述散热风机位置开设有多个通风口。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机柜本体左侧壁与右侧壁开设的散热孔对机柜本体内部进行辅助散热,且散热孔呈向下倾斜状,可有效的防止灰尘进入机柜本体内部,并且通过设置的轴流风机与液冷机构内部设置冷却管及冷却水循环机配合对第一风道内部吸入的空气进行降温使之转换为冷空气,增加机柜的散热效果,且挡流板与第二风腔内侧壁底部呈四十五度倾斜角设置,可以改变由轴流风机形成的流体风向,形成对流风道,增加散热效果,同时,离心风机用于与轴流风机配合,形成独立的散热风道结构,加快了空气进入速度,增加风力,在同样的风冷原理下,不增加风扇功率的情况下强化了机柜本体的散热效果,优化了散热效果并且降低能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一种低紊流机柜散热风道结构,通过设置的轴流风机与液冷机构内部设置冷却管及冷却水循环机配合对第一风道内部吸入的空气进行降温使之转换为冷空气,增加机柜的散热效果,请参阅图1,包括,机柜本体100、第一通风机构200、液冷机构300、第二通风机构400和辅助散热机构500。请继续参阅图1、图2和图3,机柜本体100具有底座110和散热孔120,具体的,机柜本体100为金属合金材料制成的安装架,机柜本体100用于设置第一通风机构200、液冷机构300、第二通风机构400和辅助散热机构500,机柜本体100外侧壁底部通过紧固螺钉螺接有底座110,底座110用于支撑设备整体,机柜本体100左侧壁与右侧壁均开设五十个散热孔120,五十个散热孔120沿机柜本体100外侧壁呈线性等距排列,且五十个散热孔120自机柜本体100内壁向外成向下倾斜状设置,散热孔120用于对机柜本体100内部进行辅助散热,并且散热孔120呈向下倾斜状,可有效的防止灰尘进入机柜本体100内部;请继续参阅图1,第一通风机构200具有第一风腔210、轴流风机220、进风口230、第一风道240和防尘板250,具体的,第一风腔210开设于机柜本体100内侧壁底部,且第一风腔210与第二风腔410连通,第一风腔210用于设置轴流风机220、第一风道240及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紊流机柜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本体(100)、第一通风机构(200)、液冷机构(300)、第二通风机构(400)和辅助散热机构(500),所述机柜本体(100)内侧壁底部设置所述第一通风机构(200),所述液冷机构(300)设于所述机柜本体(100)内,所述机柜本体(100)内侧壁中央位置设置所述第二通风机构(400),所述辅助散热机构(500)开设于所述机柜本体(100)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紊流机柜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柜本体(100)、第一通风机构(200)、液冷机构(300)、第二通风机构(400)和辅助散热机构(500),所述机柜本体(100)内侧壁底部设置所述第一通风机构(200),所述液冷机构(300)设于所述机柜本体(100)内,所述机柜本体(100)内侧壁中央位置设置所述第二通风机构(400),所述辅助散热机构(500)开设于所述机柜本体(10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紊流机柜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柜本体(100)包括底座(110)和散热孔(120),所述机柜本体(100)外侧壁底部固接所述底座(110),所述机柜本体(100)左侧壁与右侧壁均开设多个所述散热孔(120),多个所述散热孔(120)沿所述机柜本体(100)外侧壁呈线性等距排列,且多个所述散热孔(120)自所述机柜本体(100)内壁向外成向下倾斜状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紊流机柜散热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机构(200)包括第一风腔(210)、轴流风机(220)、进风口(230)、第一风道(240)和防尘板(250),所述第一风腔(210)开设于所述机柜本体(100)内侧壁底部,且所述第一风腔(210)与第二风腔(410)连通,所述轴流风机(220)安装于所述第一风腔(210)内侧壁顶部中央位置,所述机柜本体(100)外侧壁底部开设所述进风口(230),所述轴流风机(220)内侧壁底部开设所述第一风道(240),所述进风口(230)与所述第一风道(240)连通,所述进风口(230)内侧壁卡接所述防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云吴正军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永旭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