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横梁吊顶安装结构,涉及展台设备领域,包括第一横梁,第一横梁远离竖直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横梁,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于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第一横梁和相邻第二横梁的连接结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展台横梁的承重能力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层横梁吊顶安装结构,增设第二横梁,用于增加第一横梁的承重能力,使得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承重能力能够满足待装设备的需求;相邻的第一横梁和相邻的第二横梁均由连接结构固定连接。
A double beam ceiling installa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横梁吊顶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展台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双层横梁吊顶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展会(Exhibition,TradeFair)是为了展示产品和技术、拓展渠道、促进销售、传播品牌而进行的一种宣传活动。目前,展览中通常会搭建展台,用于方便展示展品。有时工作人员需要在展台的顶部安装设备,例如灯具设备等有特殊要求的设备,特别是对灯光要求较高展台上,当待安装的设备较重时,对横梁的承重力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展台横梁的承重能力较差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层横梁吊顶安装结构,其具有提高展台横梁承重能力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横梁吊顶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横梁,所述第一横梁远离竖直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方向于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所述第一横梁和相邻所述第二横梁的连接结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由于第二横梁的增设,使得第一横梁的承重力得到增加,当工作人员需要在展台的顶部安装较重的设备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承重力能够满足待装设备的需求;连接结构用于固定连接相邻的第一横梁和相邻的第二横梁,使得相邻的第一横梁和相邻的第二横梁均能够稳定的固定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均呈匚字型,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内均固定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竖直板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匚型板便于工作人员在其内部固定加强筋;竖直设置的加强筋增加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在竖直方向的承重能力。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固定螺栓将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固定在一起,使得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承重能力更优。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竖直设置且的基柱和多个用于插接所述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插接件,所述插接件固定在所述基柱的侧壁,所述插接件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基柱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基柱用于支撑插接件,插接件用于插接固定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使得相邻的第一横梁和相邻的第二横梁能够稳定的固定。进一步的,所述插接件的断面呈E字型,所述插接件的上层中空厚度和下层中空厚度,分别等于所述第一横梁的高度和所述第二横梁的高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呈E字型的插接件,使得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能够卡接在插接件内,并限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在竖直方向产生位移。进一步的,所述插接件开口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限位板转动后能够卡接在插接件内,从而限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位移。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靠近所述插接件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限位板中心的位置,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限位板远离其转轴的一端;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靠近所述插接件一侧的厚度均大于远离插接件一侧的厚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用于卡接插接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使得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稳定的固定在插接件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开口远离所述插接件一侧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上层板、所述插接件的中间横板和所述第二横梁的下层板的厚度总和;所述第二开口远离所述插接件一侧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下层板厚度和所述插接件的下层横板的厚度总和。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运用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厚度设置,使得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刚好能够将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卡接在插接件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第二横梁和固定结构的设置,增加第一横梁的承重能力,使得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承重力能够满足待装设备的需求,同时通过固定组件固定相邻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位置;(2)进一步地,通过限位板的设置,使得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稳定的安装在插接件中;(3)进一步地,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设置,实现限位板能够刚好插接入插接件中,以限制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限位板绕其转轴转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实例中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均设置有四个时的连接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横梁;2、第二横梁;3、连接结构;31、基柱;32、插接件;33、限位板;331、第一开口;332、第二开口;4、加强筋;5、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双层横梁吊顶安装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相邻第一横梁1和相邻第二横梁2处设置有连接结构3。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均呈匚字型,第一横梁1与第二横梁2内均固定有加强筋4,多个加强筋4平行且竖直设置,加强筋4的长度等于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的高度;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相互靠近的一侧通过多个固定螺栓5连接,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需求在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之间增加加强板,加强板填充在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之间的空隙内。如图3所示,连接结构3包括竖直设置且呈四棱柱状的基柱31和插接件32,基柱31相对的两侧面固定插接件32,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实际工况在基柱31的其他侧面固定插接件32(参见图4)。插接件32的端面呈E字型,插接件32的外轮廓与基柱31的侧面相等,插接件32的上层中空厚度和下层中空厚度相等,且等于第一横梁1的高度和第二横梁2的高度,使得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刚好能够插接入插接件32中。插接件32开口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限位板33,限位板33靠近插接件3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开口331和第二开口332,第一开口331位于限位板33中心的位置,第一开口331远离插接件32一侧的厚度等于第一横梁1的上层板厚度、插接件32的中间横板厚度和第二横梁2下层板厚度的总和,第一开口331靠近插接件32一侧的厚度大于第一开口331远离插接件32一侧的厚度。第二开口332位于限位板33远离其转轴一端的位置,第二开口332远离插接件32一侧的厚度等于第一横梁1的下层板厚度和插接件32下层板厚度的总和,第二开口332靠近插接件32一侧的厚度大于第二开口332远离插接件32一侧的厚度。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先将第一横梁1与竖直支撑柱固定,再将连接结构3插接固定在第一横梁1的一端;保持限位板33远离插接件32,将第二横梁2插接推入插接件32中;转动限位板33,使得限位板33与插接件32卡接固定;再通过固定螺栓5将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固定,继续安装相邻的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横梁吊顶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横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远离竖直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横梁(2),所述第二横梁(2)的长度方向于所述第一横梁(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所述第一横梁(1)和相邻所述第二横梁(2)的连接结构(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横梁吊顶安装结构,包括第一横梁(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远离竖直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横梁(2),所述第二横梁(2)的长度方向于所述第一横梁(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所述第一横梁(1)和相邻所述第二横梁(2)的连接结构(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横梁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与所述第二横梁(2)均呈匚字型,所述第一横梁(1)与所述第二横梁(2)内均固定有加强筋(4),所述加强筋(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横梁(1)的竖直板、所述第二横梁(2)的竖直板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横梁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1)和所述第二横梁(2)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螺栓(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横梁吊顶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3)包括竖直设置的基柱(31)和多个用于插接所述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的插接件(32),所述插接件(32)固定在所述基柱(31)的侧壁,所述插接件(3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基柱(3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层横梁吊顶安装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巍,张颖,倪受根,许迅,
申请(专利权)人:蓝泰展览工程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