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竹组合半刚性消能节点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4715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是一种装配式钢‑竹组合半刚性消能节点框架,其特征是包括钢柱,半刚性消能节点,竹梁;其中竹梁设于两根互相平行的钢柱的顶端之间,竹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半刚性消能节点,半刚性消能节点的底板与钢柱通过螺栓连接,肋板与竹梁通过螺栓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竹梁、钢柱连接成具有抗震能力的框架结构体系,不需要墙体承载,充分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造价较低,并采用钢柱代替传统实心竹柱改善框架体系中构件受力;通过半刚性消能节点既保证节点具有足够的抗剪和抗弯承载力,同时提高节点转动刚度,避免多高层木/竹结构中各层柱之间的拼接问题,以及由于柱构件开洞、槽而造成的削弱。

An assembled semi-rigid energy dissipation joint frame of steel bamboo comb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竹组合半刚性消能节点框架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装配式钢-竹组合半刚性消能节点框架,属于工程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传统竹/木结构与现代轻型木结构,大多采用纯竹/木框架和剪力墙结构体系,以实心竹/木柱、梁或剪力墙作为竖向承重构件。由于竹/木材料具备蠕变性能,在结构长期服役过程中,柱的蠕变会引起结构构件内力重分布的不确定性,影响结构安全性能。竹/木结构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结构形式的其中一种,多、高层设计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当建筑层数不断增加时,底部竖向构件的轴力不断增大,需要增大柱截面尺寸以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大截面木柱的加工,长柱的运输、拼接问题都是多高层竹/木结构发展面临的问题。现有竹/木结构连接技术中采用的销连接、齿板连接、植筋连接等节点形式,虽然在强度和连接性能上满足设计要求,但在发生地震情况下,其延性和消能作用不明显,完全依赖构件的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导致震后构件与节点破坏严重。因此,对未来竹/木结构往多高层发展而言,竖向构件长期服役材料的蠕变问题、构件尺寸过大、长构件拼接问题、构件连接问题都有待更好地解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钢-竹组合半刚性消能节点框架,其特征是包括钢柱,半刚性消能节点,竹梁;其中竹梁设于两根竖直且互相平行的钢柱的顶端之间,竹梁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半刚性消能节点与钢柱相连接组成框架基础;或通过一根中心钢柱同时与四根钢柱连接组成,其中中心钢柱与其余四根钢柱之间均通过一根竹梁连接,每根竹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半刚性消能节点,相邻两根钢柱与中心钢柱之间的连线呈90°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竹组合半刚性消能节点框架,其特征是包括钢柱,半刚性消能节点,竹梁;其中竹梁设于两根竖直且互相平行的钢柱的顶端之间,竹梁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半刚性消能节点与钢柱相连接组成框架基础;或通过一根中心钢柱同时与四根钢柱连接组成,其中中心钢柱与其余四根钢柱之间均通过一根竹梁连接,每根竹梁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半刚性消能节点,相邻两根钢柱与中心钢柱之间的连线呈90°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竹组合半刚性消能节点框架,其特征是所述的钢柱和中心钢柱采用Q235H型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钢-竹组合半刚性消能节点框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半刚性消能节点包括节点底板、抗剪键、耗能板、肋板,其中两块平行的耗能板分别通过焊缝连接固定于节点底板的上部和下部,肋板通过焊缝连接垂直固定于上、下两块耗能板之间,肋板靠近底板的侧边上设有抗剪键,并通过通过剪力键螺栓与节点底板的中部连接。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东升周爱萍朱彦黄子睿冯岩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