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玉恩专利>正文

侧边式多功能水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8399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侧边式多功能水库,属于水库及堤渠领域。顺流向墙式坝设于干流或支流的靠近中部的位置,墙式内坝设置靠近干流或支流陆地的位置,挡洪墙倾斜设于干流或支流中间一侧,挡污栅为弧形并设于顺流向墙式坝的上游端与墙式内坝的上游端之间,横坝的中上部设有一排发电水口下部设有一排排沙底孔,每对支流出口设于顺流向墙式坝和墙式内坝底部相对应位置,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一端与顺流向墙式坝或墙式内坝的上中部连接,若干个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另一端与建设于边山中的分库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最大范围内,最小消耗,最大受益性多位一体化、无负作用性实现防洪抗旱最佳效益,突破了都江堰水利枢纽的地理位置局限性,社会价值无量。

Side type multifunctional reservoi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侧边式多功能水库
本技术涉及水库及堤渠
,尤其涉及一种侧边式多功能水库。
技术介绍
为起到防洪抗旱及发电与灌溉的作用,经常需要在干支流等主流上建立水库来进行蓄水。目前在主流上建立水库时,经常是在垂直于水流方向建设一条大坝来对干支流直流水流进行拦截而形成大型截流式水库。然而,现有的大型截流式水库及其它河道、堤渠、环城河、旱井等水利工程对比都江堰水利枢纽地水人完美性范例存在以下不足:首先,传统截流式水库将大库容、发电量与灌溉下游多广面放在第一位,忽视了相应的副作用巨大危害,特别是截流式大坝将河流设置为上下游台阶式违背了自然规律,兼收并蓄上游水阻断了泥沙杂石出路,必致河床升高,同时截断了上下游原有水运航线运行。大坝越高,淹没面越广,移民量越大,溃坝风险与构建成本相应加大,以损害上游利益为前提实现发电总量与扩大下游灌溉面是典型的此消彼长模式。其次,建立拦河大坝必须以两岸地理位置相配套为基础,应用范围极其有限,即使是地水人利益最大化堪称绝顶的都江堰水利枢纽只有在特定地理条件独一无二发挥作用,无可复制性。<br>其三,河道、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边式多功能水库,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流向墙式坝(1)、挡洪墙(2)、挡污栅(3)、排污口及闸门(4)、墙式内坝(6)、横坝(7)、若干对支流出口(8)、若干个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9)和渡槽支柱(16),其中:/n所述顺流向墙式坝(1)设置于干流或支流的靠近中部的位置且顺流向墙式坝(1)的形状与干流或支流的曲线走势形状相同,墙式内坝(6)设置于靠近干流或支流陆地的位置,挡洪墙(2)倾斜设置于干流或支流的中间一侧,挡污栅(3)为弧形并设置于顺流向墙式坝(1)的上游端与墙式内坝的上游端之间,排污口及闸门(4)设置于挡洪墙(2)的上游端与挡污栅(3)的上游端之间,横坝(7)为梯形,横坝(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边式多功能水库,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流向墙式坝(1)、挡洪墙(2)、挡污栅(3)、排污口及闸门(4)、墙式内坝(6)、横坝(7)、若干对支流出口(8)、若干个河水高提减排自灌渡槽(9)和渡槽支柱(16),其中:
所述顺流向墙式坝(1)设置于干流或支流的靠近中部的位置且顺流向墙式坝(1)的形状与干流或支流的曲线走势形状相同,墙式内坝(6)设置于靠近干流或支流陆地的位置,挡洪墙(2)倾斜设置于干流或支流的中间一侧,挡污栅(3)为弧形并设置于顺流向墙式坝(1)的上游端与墙式内坝的上游端之间,排污口及闸门(4)设置于挡洪墙(2)的上游端与挡污栅(3)的上游端之间,横坝(7)为梯形,横坝(7)的两端分别与顺流向墙式坝(1)的下游端和墙式内坝(6)的下游端连接,横坝(7)的中上部设置有一排发电水口(10),横坝(7)的下部设置有一排排沙底孔(11),发电水口(10)和排沙底孔(11)上设置有闸门,横坝(7)的内侧底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玉恩马莹宗
申请(专利权)人:马玉恩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