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属于绞线的控制校直
技术介绍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和高速铁路的发展与进步,高铁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承力索作为供电系统的核心产品,其质量对高铁运行的安全可靠具有决定性作用。外径尺寸是考核承力索性能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绞线生产大都采用垂直校直轮进行校直和定型,此方法采用纵横四点对线材进行压直。此方法应力分布为四个方向,绞线不能均匀受力,生产的线材不圆。线材不圆增大测量难度,在不同点测出的外径浮动范围大,测量不确定度高,造成试验结果不准确,增加报废率。同时受力面小使应力点压力过大导致绞线压痕现象。目前,市场上绞后控制的改善问题还没有涉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问题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它通过对绞线外径尺寸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修正、校圆,使生产出的绞线直线度、外径尺寸均处在稳定范围,方便外径尺寸的测量与判定提高了试验结果准确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绞线的绞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线校圆装置(6);/n所述在线校圆装置(6),包含Y型校直装置(6.1)、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和固定架(6.3),所述固定架(6.3)由左到右依次包括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整体成横向“T”字形,所述Y型校直装置(6.1)安装在纵向支架上,所述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安装在横向支架上;/n绞线(5)依次穿过Y型校直装置(6.1)和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线校圆装置(6);
所述在线校圆装置(6),包含Y型校直装置(6.1)、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和固定架(6.3),所述固定架(6.3)由左到右依次包括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整体成横向“T”字形,所述Y型校直装置(6.1)安装在纵向支架上,所述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安装在横向支架上;
绞线(5)依次穿过Y型校直装置(6.1)和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校直装置(6.1)包括Y型校直器(6.1.1);
所述Y型校直器(6.1.1)内设置有凹型轮(6.1.2),所述凹型轮(2)上方还设有压力传感器(6.1.3),所述压力传感器(6.1.3)通过导线连接自动调节装置(6.1.5),所述自动调节装置(6.1.5)安装在Y型校直器(6.1.1)顶部;
所述Y型校直器(6.1.1)一侧还安装有报警感应器(6.1.4),所述报警感应器(6.1.4)、压力传感器(6.1.3)以及自动调节装置(6.1.5)关联形成触发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校直器(6.1.1)内的凹型轮(6.1.2)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平,赵海洋,李学斌,路超,花思明,赵德胜,杨玉军,寇宗乾,孟宪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康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