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83402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属于绞线的控制校直领域。它包括在线校圆装置(6);所述在线校圆装置(6),包含Y型校直装置(6.1)、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和固定架(6.3),所述固定架(6.3)由左到右依次包括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整体成横向“T”字形,所述Y型校直装置(6.1)安装在纵向支架上,所述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安装在横向支架上;绞线(5)依次穿过Y型校直装置(6.1)和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通过对绞线外径尺寸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修正、校圆,使生产出的绞线直线度、外径尺寸均处在稳定范围,方便外径尺寸的测量与判定提高了试验结果准确度。

A control device after stra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属于绞线的控制校直

技术介绍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不断提高和高速铁路的发展与进步,高铁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承力索作为供电系统的核心产品,其质量对高铁运行的安全可靠具有决定性作用。外径尺寸是考核承力索性能合格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绞线生产大都采用垂直校直轮进行校直和定型,此方法采用纵横四点对线材进行压直。此方法应力分布为四个方向,绞线不能均匀受力,生产的线材不圆。线材不圆增大测量难度,在不同点测出的外径浮动范围大,测量不确定度高,造成试验结果不准确,增加报废率。同时受力面小使应力点压力过大导致绞线压痕现象。目前,市场上绞后控制的改善问题还没有涉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问题中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它通过对绞线外径尺寸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修正、校圆,使生产出的绞线直线度、外径尺寸均处在稳定范围,方便外径尺寸的测量与判定提高了试验结果准确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包括在线校圆装置;所述在线校圆装置包含Y型校直装置、旋转筒体校圆装置和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由左到右依次包括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整体成横向“T”字形,所述Y型校直装置安装在纵向支架上,所述旋转筒体校圆装置安装在横向支架上;绞线依次穿过Y型校直装置和旋转筒体校圆装置。所述Y型校直装置包括Y型校直器;所述Y型校直器内设置有凹型轮,所述凹型轮上方还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连接自动调节装置,所述自动调节装置安装在Y型校直器顶部;所述Y型校直器一侧还安装有报警感应器,所述报警感应器、压力传感器以及自动调节装置关联形成触发电路;当压力超过设定范围,报警感应器报警提示,自动调节装置5根据反馈压力自动进行调节动作。所述Y型校直器内的凹型轮有三个,三个凹型轮呈Y型排布,三个凹型轮之间的间隙为圆形。所述旋转筒体校圆装置包括旋转筒体,所述旋转筒体通过轴承和支架安装在固定架上,所述轴承通过皮带与电动机连接;所述旋转筒体内设置有校圆辊,所述旋转筒体一侧装有调机轮,所述校圆辊通过调机轮调节垂直间隙,所述垂直间隙大小是所生产绞线要求的线径。所述校圆辊有多个,多个校圆辊分上下两组,且交错排列在旋转筒体内的两侧。所述校圆辊有六个,所述校圆辊为凹型辊,六个校圆辊分为两组,且上下交错排列,且与水平方向呈45度角,两辊之间轴向距离为绞线的节距,两辊之间垂直距离为所生产绞线要求的线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它通过绞后控制,能够对绞线外径尺寸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修正、校圆,使生产出的绞线直线度、外经尺寸均处在稳定范围,方便外经尺寸的测量与判定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5、绞线;6、在线校圆装置;7、成品;6.1、Y型校直装置;6.2、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3、固定架;6.1.1、Y型校直器;6.1.2、凹型轮;6.1.3、压力传感器;6.1.4、报警感应器;6.1.5、自动调节装置;6.2.1、旋转筒体;6.2.2、轴承;6.2.3、支架;6.2.4、皮带;6.2.5、电动机;6.2.6、校圆辊;6.2.7、调机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加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包括在线校圆装置6;所述在线校圆装置6,包含Y型校直装置6.1、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和固定架6.3,所述固定架6.3由左到右依次包括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整体成横向“T”字形,所述Y型校直装置6.1安装在纵向支架上,所述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安装在横向支架上;绞线5依次穿过Y型校直装置6.1和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所述Y型校直装置6.1包括Y型校直器6.1.1;所述Y型校直器6.1.1内设置有凹型轮6.1.2,所述凹型轮2上方还设有压力传感器6.1.3,所述压力传感器6.1.3通过导线连接自动调节装置6.1.5,所述自动调节装置6.1.5安装在Y型校直器6.1.1顶部;所述Y型校直器6.1.1一侧还安装有报警感应器6.1.4,所述报警感应器6.1.4、压力传感器6.1.3以及自动调节装置6.1.5关联形成触发电路。所述Y型校直器6.1.1内的凹型轮6.1.2有三个,三个凹型轮6.1.2呈Y型排布,三个凹型轮6.1.2之间的间隙为圆形。所述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包括旋转筒体6.2.1,所述旋转筒体6.2.1通过轴承6.2.2和支架6.2.3安装在固定架6.3上,所述轴承6.2.2通过皮带6.2.4与电动机6.2.5连接;所述旋转筒体6.2.1内设置有校圆辊6.2.6,所述旋转筒体6.2.1一侧装有调机轮6.2.7,所述校圆辊6.2.6通过调机轮6.2.7调节垂直间隙,所述垂直间隙大小是所生产绞线5要求的线径。所述校圆辊6.2.6有多个,多个校圆辊6.2.6分上下两组,且交错排列在旋转筒体6.2.1内的两侧。所述校圆辊6.2.6有六个,所述校圆辊6.2.6为凹型辊,六个校圆辊6.2.6分为两组,且上下交错排列,且与水平方向呈45度角,两辊之间轴向距离为绞线5的节距,两辊之间垂直距离为所生产绞线5要求的线径。在本实施例中,绞线通过在线校圆装置6通过Y型校直装置6.1的360度环抱式校直方式与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的旋转校圆方式相互配合,对所生产绞线的轴向各凹凸点进行校正、校圆,使生产出的绞线直线度、外经范围均处在稳定范围,方便外经尺寸的测量与判定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确度。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线校圆装置(6);/n所述在线校圆装置(6),包含Y型校直装置(6.1)、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和固定架(6.3),所述固定架(6.3)由左到右依次包括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整体成横向“T”字形,所述Y型校直装置(6.1)安装在纵向支架上,所述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安装在横向支架上;/n绞线(5)依次穿过Y型校直装置(6.1)和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线校圆装置(6);
所述在线校圆装置(6),包含Y型校直装置(6.1)、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和固定架(6.3),所述固定架(6.3)由左到右依次包括纵向支架和横向支架,整体成横向“T”字形,所述Y型校直装置(6.1)安装在纵向支架上,所述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安装在横向支架上;
绞线(5)依次穿过Y型校直装置(6.1)和旋转筒体校圆装置(6.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校直装置(6.1)包括Y型校直器(6.1.1);
所述Y型校直器(6.1.1)内设置有凹型轮(6.1.2),所述凹型轮(2)上方还设有压力传感器(6.1.3),所述压力传感器(6.1.3)通过导线连接自动调节装置(6.1.5),所述自动调节装置(6.1.5)安装在Y型校直器(6.1.1)顶部;
所述Y型校直器(6.1.1)一侧还安装有报警感应器(6.1.4),所述报警感应器(6.1.4)、压力传感器(6.1.3)以及自动调节装置(6.1.5)关联形成触发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绞线的绞后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型校直器(6.1.1)内的凹型轮(6.1.2)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平赵海洋李学斌路超花思明赵德胜杨玉军寇宗乾孟宪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康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