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28174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存储待处理油泥物料的储存池、加热装置和抽提井,储存池为置于地下且表面防渗的构筑物结构,加热装置和抽提井设置在所述储存池内,分别用于对待处理油泥物料进行加热和对加热后挥发的污染物进行抽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借鉴箱式处理装置的概念,设计了一种油泥热处理储存池构筑物,内置加热装置为W型辐射管,储存池的大小及配置的辐射管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处理不同规模的含油污泥。与传统的建堆式异位热脱附工艺相比较,节省耗材,加热储存池能够重复利用,避免了一次性外覆水泥保温覆盖层的浪费。

An oily sludge treat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含油污泥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含油污泥,简称油泥,是在石油开采、运输、炼制及含油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固体废物,是由石油烃类、胶质、沥青质、泥砂、无机絮体、有机絮体以及水和其它有机物、无机物牢固粘结在一起的乳化体系。其成分非常复杂,含有大量的原油、老化油、固体悬浮物以及细菌质等固体废物。油泥中含有数百种有毒有害化合物,其中的某些化合物(多环芳烃等)具有“三致”效应。作为一种油田固体废物,油泥中含有大量的石油烃类物质,若不经处理进入环境后会产生很大的风险与危害,导致土壤透气性差,破坏土壤微生态。另外含油污泥中往往含有苯系物、酚类等物质。美国环保署(EPA)将其列为优先污染物,并且对其排放有严格的限制,我国也将油泥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目前,我国黑龙江省、陕西省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都制定了含油污泥处理处置的地方排放标准。含油污泥的处理方法主要有热解、热洗、生物降解、化学氧化、化学萃取。由于热洗处理含油去除不彻底、生物降解处理周期长、化学氧化成本高药剂残留、化学萃取大量消耗提取剂等缺点,目前热处理方法逐渐成为油泥处理的热点。在热处理方法中,热解炉处理规模小,使得热解法处理规模小(一般低于10t/h),而传统的异位建堆热处理需要大量的覆盖阻隔材料,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与资源浪费,因此亟需一种处理效果好、处理量大、节能降耗的油泥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含油污泥处理系统,该系统借鉴箱式处理装置的概念,设计了一种油泥热处理储存池构筑物,内置W型辐射管,对油泥加热至设定温度致使石油烃类污染物挥发,然后对污染物进行抽提处理。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包括用于存储待处理油泥物料的储存池、加热装置和抽提井,所述储存池为置于地下且表面防渗的构筑物结构,所述加热装置和抽提井设置在所述储存池内,分别用于对待处理油泥物料进行加热和对加热后挥发的污染物进行抽提。优选地,所述抽提井设置在两个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用于对加热后挥发的污染物进行抽提。所述加热装置为W型辐射管。所述W型辐射管的一端设有燃气入口和燃烧器,用于为所述W型辐射管提供热源,所述W型辐射管的另一端闭合,且在其闭合端面内侧设置一两端闭合的空气预热管,靠近所述W型辐射管闭合端面的侧面处成型有第一烟气出口;所述空气预热管中设有空气导管,所述空气导管的两端开口,其一开口端伸入至靠近所述空气预热管的底部,另一开口端伸出所述W型辐射管的闭合端面;所述空气预热管通过一支管与所述燃烧器的燃气入口相连通。所述储存池的整个内壁的局部或全部区域设有预热盘管,并采用底座或三脚架等措施加固,用于对所述储存池内待处理油泥物料进行保温。所述预热盘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烟气进口和第二烟气出口,所述烟气进口与所述W型辐射管上的第一烟气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烟气出口延伸至所述储存池的外部,且与外界大气连通,用于将所述预热盘管内的烟气排到外界大气中。所述抽提井上设有过滤网。所述抽提井抽提的污染物及所述空气预热装置注入的空气皆由设置在所述储存池外的风机产生的负压完成。所述处理系统还包括油气处理设施,所述油气处理设施与所述抽提井连通,用于对所述抽提井抽提出的污染物进行冷凝、分离和净化处理。所述油气处理设施包括冷凝器、换热器、除雾器、气液分离器、油水分离器、活性炭吸附装置以及催化燃烧装置,自所述抽提井抽提出的污染物在负压作用下通过除尘装置后进入所述冷凝装置与气液分离器分别进行降温与气液分离,从所述气液分离器出来的气体进一步通过催化氧化装置进行去除残留的有机组分,确保达标排放;从所述气液分离器出来的液体首先进入油水分离器,分离出的油进行回收,分离的水则通过活性炭吸附残留的油类组分后达标排放。所述储存池为方形结构,在所述储存池内四个角落设有透气井,用于确保待处理油泥物料内气体的流动。所述储存池自内向外依次为砖砌结构、混凝土结构、耐火砖结构和金属隔板,所述储存池的砖砌结构内侧还设有保温层。所述储存池的顶部设有移动式保温顶盖,所述储存池与所述顶盖形成相对封闭的隔热主体。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A、本技术含油污泥处理系统,该系统借鉴箱式处理装置的概念,设计了一种油泥热处理储存池构筑物,内置W型辐射管,对油泥加热至设定温度致使石油烃类污染物挥发,然后对污染物进行抽提处理。储存池的大小及配置的辐射管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以处理不同规模的含油污泥。B、本技术含油污泥处理系统,与传统的建堆式异位热脱附工艺相比较,节省耗材,加热储存池能够重复利用,避免了一次性外覆水泥保温覆盖层的浪费。C、本技术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处理规模大,温度可控,燃烧器数量可调,处理加热时间短;加热储存池设置保温层,减少热量损失,保温效果好。D、本技术含油污泥处理系统,进入空气预热装置内的空气通过W形辐射管内的烟气预热后再与燃气混合,且构筑物内壁四周设置烟气盘管,增加高温烟气在物料堆中的滞留时间,实现余热利用,进一步节约了能源,减少能耗。E、本技术含油污泥处理系统,油气处理设施能够实现油类物质的回收利用,且处理后的尾气通过活性炭吸附处理,避免二次污染。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图;图2为本技术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平面布置图;图3为本技术中储存池结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中W型辐射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I结构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中预热盘管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储存池;2-W型辐射管;3-抽提井;4-燃气入口;5-燃烧器;6-空气预热管,61-空气导管;7-第一烟气出口;8-支管;9-预热盘管,91-烟气进口,92-第二烟气出口;10-油气处理设施;20-透气井;30-顶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系统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待处理油泥物料的储存池(1)、加热装置和抽提井(3),所述储存池(1)为置于地下且表面防渗的构筑物结构,所述加热装置和抽提井(3)设置在所述储存池(1)内,分别用于对待处理油泥物料进行加热和对加热后挥发的污染物进行抽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存储待处理油泥物料的储存池(1)、加热装置和抽提井(3),所述储存池(1)为置于地下且表面防渗的构筑物结构,所述加热装置和抽提井(3)设置在所述储存池(1)内,分别用于对待处理油泥物料进行加热和对加热后挥发的污染物进行抽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提井(3)设置在两个所述加热装置之间,用于对加热后挥发的污染物进行抽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为W型辐射管(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W型辐射管(2)的一端设有燃气入口(4)和燃烧器(5),用于为所述W型辐射管(2)提供热源,所述W型辐射管(2)的另一端闭合,且在其闭合端面内侧设置一两端闭合的空气预热管(6),靠近所述W型辐射管(2)闭合端面的侧面处成型有第一烟气出口(7);所述空气预热管(6)中设有空气导管(61),所述空气导管(61)的两端开口,其一开口端伸入至靠近所述空气预热管(6)的底部,另一开口端伸出所述W型辐射管(2)的闭合端面;所述空气预热管(6)通过一支管(8)与所述燃烧器(5)的燃气入口(4)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存池(1)的整个内壁的局部或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伟王乾锁李彦希杨家乃叶渊
申请(专利权)人:森特士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