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UPS电源切换控制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UPS电源切换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在电力系统中,电力机房是电力系统极为重要的场所,里面设置有各种控制设备、通信设备等用电设备,用于电力的切换、通信控制提供保障,这些用电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一般不能断电,否则影响电力系统的调度控制,从而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现有技术中,对于电力机房中的供电一般采用UPS电源进行供电,即市电通过整流、逆变组成的主回路以及蓄电池、直流升压器组成的旁路进行备用供电,当市电不稳或者断电时通过蓄电池进行临时供电,对于主回路和旁路进行切换时,一般采用两个可控硅组成双向可控硅,进而形成的静态开关进行切换,在切换控制中,由于可控硅的触发特性,可控硅在触发控制的情形下才能导通,此时,则需要对电压的零点进行检测,然后触发,而且,还需要对电压的过压、欠压状态进行检测,因此,从而造成整个电路系统过于复杂,而且由于零点检测导致时滞严重,从而影响整个电力机房的供电。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亟需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加以解决。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PS电源切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电路REC、逆变器INV、备用电池BAT、直流升压器DC-DC、过压欠压检测电路、断电检测电路、切换控制电路以及控制器PLC;/n所述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切换开关;/n所述整流电路REC的输入端通过第二切换开关与市电连接,整流电路REC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1与逆变器INV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备用电池BAT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切换开关与直流升压器DC-DC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升压器DC-DC的输出端与逆变器INV的输入端连接,逆变器INV的输出端向负载供电;/n所述过压欠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整流电路REC的输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PS电源切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电路REC、逆变器INV、备用电池BAT、直流升压器DC-DC、过压欠压检测电路、断电检测电路、切换控制电路以及控制器PLC;
所述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切换开关和第二切换开关;
所述整流电路REC的输入端通过第二切换开关与市电连接,整流电路REC的输出端通过二极管D1与逆变器INV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备用电池BAT的输出端通过第一切换开关与直流升压器DC-DC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直流升压器DC-DC的输出端与逆变器INV的输入端连接,逆变器INV的输出端向负载供电;
所述过压欠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于整流电路REC的输出端,过压欠压检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分别与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一控制输入端、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一控制输入端和控制器PLC的控制输入端Cri1连接,所述第二切换开关的第二控制输入端与控制器PLC的控制输出端Cro1连接,第一切换开关的第二控制输入端与控制器PLC的控制输出端Cro2连接,所述断电检测电路的输入端与过压欠压检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断电检测电路的输出端与控制器PLC的控制输入端Cri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UPS电源切换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欠压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运放U1、比较器U2、比较器U3、电阻R6、可调电阻R7、电阻R8、电阻R9、电阻R10、电阻R11、电阻R12、电阻R13、三极管Q2以及三极管Q3;
电阻R1的一端与整流电路REC的输出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接地,电阻R2和电阻R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过压欠压检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运放U1的同相端通过电阻R3连接于电阻R2和电阻R1之间的公共连接点,运放U1的反相端与运放U1的输出端直接连接构成电压跟随器,运放U1的输出端与比较器U2的同相端和比较器U3的反相端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电源VCC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通过可调电阻R7与电阻R8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6和可调电阻R7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比较器U2的反相端连接,电阻8和可调电阻R7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比较器U3的同相端连接,比较器U2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9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比较器U3的输出端通过电阻R10与三极管Q2的基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福洁,卢先燕,罗军,谌冬梅,骆诗洋,王野,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巫山供电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