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提内循环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活性污泥法水处理脱氮
,涉及一种水处理脱氮装置,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气提内循环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装置。
技术介绍
含氮污染物过量排入水体引发的环境污染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诸如污泥消化液,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等高浓度含氮废水,采用传统脱氮工艺处理的成本较高,且难度较大。在探索新型脱氮技术的过程中,由荷兰Delft技术大学开发的厌氧氨氧化工艺脱颖而出,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脱氮技术之一。厌氧氨氧化工艺是一种在厌氧或缺氧的条件下,以氨为电子供体,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最终生成氮气的新型脱氮技术。相较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厌氧氨氧化工艺具有污泥产量低、无需氧气、无外部有机碳源供应、耗电量少等显著优点。目前,颗粒污泥反应器是厌氧氨氧化工艺中常用的一类反应器,其具有较高的脱氮效率(王俊敏、王淑莹、张树军等.低基质条件下厌氧氨氧化生物膜和颗粒污泥脱氮性能对比研究,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3(6):2454-2458),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提内循环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装置由进水水箱(1)、进水泵(2)、反应器(3)、集气装置(4)、气泵(7)和恒温循环水箱(6)组成;所述反应器(3)的壳体由内筒(14)和外筒(15)组成,所述内筒(14)与外筒(15)形成中空隔层,所述恒温循环水箱(6)通过管道与内筒(14)、外筒(15)间形成的中空隔层相连通,所述反应器(3)的上部设有用于排水的溢流堰(12),所述溢流堰(12)的一侧设有出水口(13),所述反应器(3)的顶部设有可拆卸密封盖(16),所述反应器(3)的底部设有与内筒(14)相接的渐扩管(17),所述反应器(3)的底部设有曝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提内循环厌氧氨氧化自养脱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氮装置由进水水箱(1)、进水泵(2)、反应器(3)、集气装置(4)、气泵(7)和恒温循环水箱(6)组成;所述反应器(3)的壳体由内筒(14)和外筒(15)组成,所述内筒(14)与外筒(15)形成中空隔层,所述恒温循环水箱(6)通过管道与内筒(14)、外筒(15)间形成的中空隔层相连通,所述反应器(3)的上部设有用于排水的溢流堰(12),所述溢流堰(12)的一侧设有出水口(13),所述反应器(3)的顶部设有可拆卸密封盖(16),所述反应器(3)的底部设有与内筒(14)相接的渐扩管(17),所述反应器(3)的底部设有曝气头(5),所述渐扩管(17)的外表面与所述反应器(3)的底面形成夹角,所述内筒(14)的内部设有三相分离器(10),所述三相分离器(10)由导气管(9)、集气罩(10-1)和外导流筒(10-2)组成,所述三相分离器(10)下方设有内导流筒(8),所述外导流筒(10-2)包覆设置在内导流筒(8)的上部,所述导气管(9)通过集气罩(10-1)与外导流筒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内导流筒(8)内形成循环升流区,所述内导流筒(8)与外导流筒(10-2)和内筒(14)之间形成循环降流区,所述三相分离器(10)与内筒(14)之间形成污泥沉降区,所述进水水箱(1)通过进水泵(2)及进水管道与反应器(3)底部连通,所述集气装置(4)的一端通过管道与导气管(9)连接相通,所述集气装置(4)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曝气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静,陈圣东,吴军,杨文澜,冯绍元,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