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于并纱机后端的高效绕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8009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置于并纱机后端的高效绕线装置,涉及纺织设备技术领域。包括一机架台,以及至少两组设置在所述机架台上的绕绳装置,还包括一用以带动所述绕绳装置工作的执行电机,所述执行电机与所述绕绳装置之间以及相邻的两绕绳装置之间均采用带轮传动机构来传递动力,所述带轮传动机构包括皮带以及设置在所述绕绳装置上用以带动绕绳装置转动的带轮,带轮的直径大小随带轮与执行电机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以使得所述绕绳装置的转速均不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用于同时对多台并纱机的纺线进行收线作业,操作方便,维护简便,实用性强。

An efficient winding device at the back end of the doubl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置于并纱机后端的高效绕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置于并纱机后端的高效绕线装置。
技术介绍
在纺织行业内,出于生产需求,往往需要将单股张力较小的纱线通过并线工艺来捻合成具备较强张力的组合型纺线。在现有技术中,已有许多种类不尽相同的并线机可用于并线。但是并线后的纺线并不是全部直接用于纺织机的,那么就需要将那些不会被立刻用到的纺线缠绕成线球并予以收置。根据现有技术中专利申请号为CN201810881362.4的一种纺织用绕线装置,该专利技术旨在解决在绕纤筒和绕线轴之间的滑动影响绕线质量的问题,实际上该绕线装置的绕线轴仅仅为单根,其绕线效率并不高,其采用电控设备的方式虽然对操作实用上给与极大方便,但是随着设备零件的科技水平的增大,其相应的维护成本也随之增高。在实际的纺织生产过程中,本专利技术并没有解决如何提高绕线效率,方便维护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置于并纱机后端的高效绕线装置,本技术可用于同时处理多个并线机的纺线的绕线工作,并且每一个绕线装置的绕线速度都不相同,在绕线到一定体积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置于并纱机后端的高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台(1),以及至少两组设置在所述机架台(1)上的绕绳装置(2),还包括一用以带动所述绕绳装置(2)工作的执行电机(3),所述执行电机(3)与所述绕绳装置(2)之间以及相邻的两绕绳装置(2)之间均采用带轮传动机构来传递动力,所述带轮传动机构包括皮带(41)以及设置在所述绕绳装置(2)上用以带动绕绳装置(2)转动的带轮(42),带轮(42)的直径大小随带轮(42)与执行电机(3)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以使得所述绕绳装置(2)的转速均不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置于并纱机后端的高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架台(1),以及至少两组设置在所述机架台(1)上的绕绳装置(2),还包括一用以带动所述绕绳装置(2)工作的执行电机(3),所述执行电机(3)与所述绕绳装置(2)之间以及相邻的两绕绳装置(2)之间均采用带轮传动机构来传递动力,所述带轮传动机构包括皮带(41)以及设置在所述绕绳装置(2)上用以带动绕绳装置(2)转动的带轮(42),带轮(42)的直径大小随带轮(42)与执行电机(3)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以使得所述绕绳装置(2)的转速均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置于并纱机后端的高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绳装置(2)包括由所述执行电机(3)带动的带有凸缘的转动轴(21),以及将转动轴(21)固定在机架台(1)上的轴承座(22),所述转动轴(21)的一端上套设有带轮(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置于并纱机后端的高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用以套接在所述转动轴(21)上并由转动轴(21)上的凸缘进行限位以专供纺绳缠绕的绕绳筒(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置于并纱机后端的高效绕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绳筒(5)上设有与凸缘配合连接的凸缘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东平曾爱贞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市练市新民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