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面贴装一体成型电感器的制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276600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表面贴装一体成型电感器的制造结构,具有采用磁性粉末和热固性树脂的混合物预成型为两组完全相同的压板主体,压板主体具有压合面,压合面具体为两侧高,中间低。在成型模具中,将两组压板主体分别放置在内置线圈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压板主体的压合面需朝向内置线圈,且内置线圈的两极需分别超出压板主体的两端部范围,采用加压、或和加热,使两组压板主体与内置线圈一体成型为坯体。成型后内置线圈的两极暴露在坯体之外,在坯体两端形成外部电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所制造的电感器,坯体覆盖性好,几乎没有漏磁通,可以最大限度增大线圈尺寸,提高Isat和降低Rdc,结合压板主体的形状,可以减少对压板主体的损坏,缩减电感器的尺寸。

A manufacturing structure of surface mount integrated indu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表面贴装一体成型电感器的制造结构
本技术属于在制造表面安装电感器
,特别涉及一种表面贴装一体成型电感器的制造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业界已经广泛使用了磁性粉末和树脂制成的密封材料形成线圈表面贴装的电感器,该领域强调了直流叠加电流的Isat值和DC电阻的Rdc值,并且要求在尺寸越来越小的前提下,Isat值却要越高,Isat值越高就需要更低的Rdc值,因此,需要在小外形尺寸下,减小漏磁通的同时增大内置线圈的尺寸,并且须确保线圈在整体的中间。如专利文献:日本特许第4714779号公报,公开了使用E型片剂的制造方法,该表面贴装电感器将通过缠绕铜线形成的线圈放置在E型平板上,并将线圈的两端部放置在平板外壁的外部,而后将线圈和平板放置在成型模具中,以便使它们夹在成型模具的内壁之间,通过树脂成型或粉末成型形成坯体。如图4所示,这种方式虽然能够保证线圈位置居中,但由于已成型的E型平板需要保持其包裹性及耐久度,因此其外壁厚度至少需要0.1至0.15mm甚至更大,若表面贴装电感器的尺寸越小,不可忽略的事实是,E型平板的外壁无法缩小,导致内置线圈只能缩小,也就无法降低Rdc值;又如专利文献:日本特许第606011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使用平板片状的制造方法,其采用平板型态代替了E形平板来增加内置线圈的尺寸,如图5所示,但这种方式在模具中成型时,线圈位置无法固定,所形成的坯体存在左右不平衡,线圈暴露并且产生更多的漏磁通的问题,最终产品无法达到最好的一致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的技术现状,提供一种表面贴装一体成型电感器的制造结构,利用上下压板主体完成定位及覆盖整个线圈,所形成的坯体几乎没有漏磁通,可以最大限度增大线圈,获得高Isat和低Rdc。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表面贴装一体成型电感器的制造结构,具有内置线圈,两组压板主体,两组压板主体分别位于内置线圈上下方,压板主体具有压合面,两侧两侧具有凸起,形成两侧高,中间低的形态,内置线圈的两端具有露出铜线作为电极,且电极部分超出压板主体两端部,内置线圈的两侧则对应压合面的凸起部,经模具压合,上下两组压板主体完成对内置线圈的包裹与填充,一体成型为坯体。作为一种结构形态,压合面两侧为角状凸起,中间平整。作为一种结构形态,压合面两侧与中间形成一个内凹的弧面。作为一种结构形态,压合面两侧角状凸起并一直延伸至中部交合,形成一个内凹夹角。进一步的,作为小尺寸电感器,内置线圈外径的侧面与坯体侧外表面的距离可以小于0.15mm。本技术的一种表面贴装一体成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预卷制空芯的内置线圈;(2)将磁性粉末和热固性树脂的混合物预成型为两组完全相同的压板主体,压板主体具有压合面,压合面具体表现为两侧高,中间低;(3)在成型模具中,将两组压板主体分别放置在内置线圈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压板主体的压合面需朝向内置线圈,且内置线圈的两极需分别超出压板主体的两端部范围,而后采用加压、或和加热,使两组压板主体与内置线圈一体成型为坯体;(4)成型后内置线圈的两极暴露在坯体之外,去除两极的绝缘体后,在坯体两端形成外部电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卷绕铜线而形成的线圈和包含磁性材料及树脂的密封材料,一体成型为中间有线圈的密封坯体,在成型过程中,由于线圈得到压板主体的定位包裹,不仅使磁性粉末在热固性树脂的带动下流动,实现对线圈的填充与包裹,同时在模具的限定下,可以使线圈外径的侧面与所形成的坯体侧面外壁厚度最小化,减少了漏磁通,增大了内置线圈的面积占比,适合小尺寸电感器的生产,其制造成本更低。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中实施方式一的成型结构图;附图2为本技术中实施方式二的成型结构图;附图3为本技术中实施方式三的成型结构图;附图4为本技术实施过程中成型模具内部树脂流动的剖视图;附图5为日本特许第4714779号公报中表面安装电感器成型工艺图;附图6为日本特许第6060116号公报中表面安装电感器成型工艺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系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为一种表面贴装一体成型电感器的制造结构,具有内置线圈1,两组压板主体2,两组压板主体2分别位于内置线圈1上下方,压板主体2具有压合面,两侧两侧具有凸起,形成两侧高,中间低的形态,内置线圈1的两端具有露出铜线作为电极,且电极部分超出压板主体2两端部,使压合后内置线圈1的电极可以外露,内置线圈1的两侧则对应压合面的凸起部,使压合过程中,上下两压板主体2可以完成对内置线圈1的完全包裹与填充,一体成型为坯体。本技术的一种表面贴装一体成型电感器的制造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预卷制空芯的内置线圈1;(2)将磁性粉末和热固性树脂的混合物预成型为两组完全相同的压板主体2,压板主体2具有压合面21,压合面21具体表现为两侧高,中间低;(3)在成型模具中,将两组压板主体2分别放置在内置线圈1的正上方和正下方,压板主体2的压合面21需朝向内置线圈1,且内置线圈1的两极需分别超出压板主体2的两端部范围,而后采用加压、或和加热,使两组压板主体2与内置线圈1一体成型为坯体;(4)成型后内置线圈1的两极暴露在坯体之外,去除两极的绝缘体后,在坯体两端形成外部电极。具体实施时,上下两压板主体2必须压合面21相对,内置线圈1置于两压板主体2中间,且内置线圈1不包含电极的两侧面需对应压板主体2的凸起两侧,内置线圈1两极端部则应当超过压板主体2两端部,以此一体成型后,可以使线圈两极位于坯体外部。而由于上下两压板主体2起到定位包裹与填充的作用,因此,上下压板主体2的形状必须一模一样且正相对,压板主体2的压合面21可以有几种形态:实施方式一,如图1所示,压板主体2压合面21两侧为角状凸起,中间平整。实施方式二,如图2所示,压合面21两侧与中间形成一个内凹的弧面。实施方式三,如图3所示,压合面21两侧角状凸起并一直延伸至中部交合,形成一个内凹夹角。如果内置线圈1尽可能大,则Isat和Rdc会更好,因此线圈的外径从模具的内部尺寸可以跟小,作为小尺寸电感器,内置线圈的外径的侧面与坯体侧外表面的长度可以小于0.15mm。热固性树脂可采用热风环氧树脂,其耐温等级为220℃,通过用树脂模制,对应在线圈侧面上的压合面凸起在线圈侧面和模具的内壁之间流动,即使线圈增大,也可以形成整个线圈被树脂覆盖的成型坯体。当然,以上图示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技术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表面贴装一体成型电感器的制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内置线圈,以及两组压板主体,两组压板主体分别位于内置线圈上下方,压板主体具有压合面,两侧两侧具有凸起,形成两侧高,中间低的形态,内置线圈的两端具有露出铜线作为电极,且电极部分超出压板主体两端部,内置线圈的两侧则对应压合面的凸起部,经模具压合,上下两组压板主体完成对内置线圈的包裹与填充,一体成型为坯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表面贴装一体成型电感器的制造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内置线圈,以及两组压板主体,两组压板主体分别位于内置线圈上下方,压板主体具有压合面,两侧两侧具有凸起,形成两侧高,中间低的形态,内置线圈的两端具有露出铜线作为电极,且电极部分超出压板主体两端部,内置线圈的两侧则对应压合面的凸起部,经模具压合,上下两组压板主体完成对内置线圈的包裹与填充,一体成型为坯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表面贴装一体成型电感器的制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面两侧为角状凸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仲郑王丹娜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市信技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