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气球球囊快速放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27653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5-23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气球球囊快速放气装置,顶伞(2)下方中心设置中心操纵绳(5);顶伞(2)底边缘设若干圆环(7),球囊上拴绑定位绳(4)处设若干圆环(7),系冠绳组(3)依次穿过顶伞对应位置的圆环(7),再穿过球囊上孔口对应位置的圆环(7),最终在该顶伞下缘固定;复位操纵绳(6)通过一只滑轮(8)与系冠绳组(3)的末端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能够迅速将球囊内的热空气排出。

Balloon balloon quick releas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气球球囊快速放气装置
本技术属于热气球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热气球着陆后人工操纵排放球囊内热空气的装置。
技术介绍
热气球球囊内的热空气,通过贴合在上孔口的顶伞封闭在球囊内。当需要减少球囊升力时(即排放一部分热空气从而使得球囊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减小),可操纵顶伞使其与球囊上孔口分离,从而达到排放热空气的目的。国、内外现常采用的操纵球囊的方式为:将顶伞2底边缘系上系冠绳3、定位绳4,并最终将每根系冠绳汇聚在一点,该点穿过一根操纵绳1,通过移动该点达到分离顶伞与球囊上孔口的目的(见图1)。一方面该放气装置需克服顶伞2表面内外压差所产生的力,得用较大的力才能将顶伞与球囊上孔口分离,顶伞表面积越大,拉力亦越大。另一方面由于顶伞下移距离的限制,排气速率较慢,影响热气球着陆后球囊的正常回收(见图2)。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气球球囊快速放气装置,能够迅速将球囊内的热空气排出。以便在热气球着陆后球囊不被拖曳,方便人员撤离和航材的回收。实现本技术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热气球球囊快速放气装置,顶伞下方中心设置中心操纵绳;顶伞底边缘设若干圆环,球囊上拴绑定位绳处设若干圆环,系冠绳组依次穿过顶伞底边缘位置的圆环,再穿过球囊上孔口对应位置的圆环,最终在该顶伞下缘固定;复位操纵绳通过第一滑轮与系冠绳组的末端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1)本技术只需要在传统顶伞下边缘缝制若干圆环,在球囊内拴绑定位绳的位置缝制若干圆环,使得系冠绳在操纵顶伞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位置点的变化,从而达到改变顶伞形状、增大热空气排放空间的目的;(2)经改制后的顶伞,在自然复位时可以增加人工干预的过程,能够增加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放气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统放气形式。图3是本技术热气球球囊快速放气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顶伞操纵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改装结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的实现定位绳位置点可变化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改变顶伞2与球囊上孔口分离后的形状,由原来的“托盘型”变化为“漏斗型”,从而增大热空气排放的空间。顶伞2在中心操纵绳5的作用下被改变为“漏斗型”,将球囊内的热空气迅速排出。释放中心操纵绳5后顶伞2在球囊内热空气所产生升力的作用下恢复至“托盘型”并再次与球囊上孔口贴合,以达到密封球囊内热空气的目的。在顶伞2复位的过程中,为避免球囊内热空气所产生的升力不足所可能导致的无法正常复位,该装置设计有一根复位拉绳6,通过拉动复位拉绳6,使得顶伞2下边缘逐渐展开并与球囊上孔口贴合。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3-6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顶伞2在起飞前使用尼龙粘扣带与球囊贴合,在整个起飞准备的过程中顶伞2承担密闭球囊内空气的作用。该放气装置包含一个顶伞2(展开直径大于球囊上孔口直径)、一根中心操纵绳5、一根复位操纵绳6、四只滑轮8、一组系冠绳3和若干圆环(直径10毫米)7。装配时,先将系冠绳组3捋顺、按绳组顺序依次穿过顶伞对应位置的圆环7,再穿过球囊上孔口某对应位置的圆环7,最终在该顶伞2下缘的绳扣带上将系冠绳3扎紧(按划线位置打结)。装配完成后依次检查系冠绳组3,不应有绞扭。顶伞2下方中心设置第二滑轮8,中心操纵绳5一端扣结在球囊下孔口处某位置的纵向载荷带9上的扣袢上,该载荷带附近的载荷带9上设置第三滑轮8,中心操纵绳5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滑轮8并由第三滑轮8中穿出,垂放在吊篮内。复位操纵绳6通过第一滑轮(8)与系冠绳组3的末端连接。复位操纵绳6一端扣结在球囊下孔口处另一位置的纵向载荷带9上的扣袢上,该载荷带对称面的纵向载荷带9上设置第四滑轮(8),复位操纵绳6的另一端穿过第一滑轮8并由第四滑轮8中穿出,垂放在吊篮内。热气球飞行中,欲通过排放球囊内热空气操纵气球下降,需解锁顶伞2与球囊上孔口的贴合状态。拉动中心操纵绳5,系冠绳3汇聚点上移,并将多余绳子分配给顶伞2,使得顶伞2由“托盘状”变为“漏斗状”,球囊上孔口开放,实施排放热空气。结束排气时,松开中心操纵绳5,顶伞2在球囊内升力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也可使用复位拉绳6操纵顶伞2复位,拉动复位拉绳6,系冠绳3汇聚点下移,顶伞2下缘被逐渐拉平并与球囊上孔口再次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气球球囊快速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顶伞(2)下方中心设置中心操纵绳(5),顶伞(2)在中心操纵绳(5)的作用下被改变为“漏斗型”;顶伞(2)底边缘设若干圆环(7),球囊上拴绑定位绳(4)处设若干圆环(7),系冠绳组(3)依次穿过顶伞底边缘的圆环(7),再穿过球囊上孔口对应位置的圆环(7),最终在该顶伞下缘固定;复位操纵绳(6)通过第一滑轮(8)与系冠绳组(3)的末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气球球囊快速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顶伞(2)下方中心设置中心操纵绳(5),顶伞(2)在中心操纵绳(5)的作用下被改变为“漏斗型”;顶伞(2)底边缘设若干圆环(7),球囊上拴绑定位绳(4)处设若干圆环(7),系冠绳组(3)依次穿过顶伞底边缘的圆环(7),再穿过球囊上孔口对应位置的圆环(7),最终在该顶伞下缘固定;复位操纵绳(6)通过第一滑轮(8)与系冠绳组(3)的末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气球球囊快速放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伞(2)下方中心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震李鹏程周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宏光通用航空装备技术有限公司宏光空降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